评司元礼先生《谱海拾珍》

    中华司氏网 2023年9月9日 司民


司氏文化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

 

   姓氏是人类文化进程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是人根,是祖魂,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          

   中国人姓氏繁多,一个姓有一个姓的个性,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的传统,基因所在,教育所养,这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姓氏文化。          

   在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民俗传统文化的缩影。姓氏文化,不仅包含着一个宗族的繁衍生息、兴盛衰落、迁徙转移等自然状况,还包含着此族世世代代的生存状态、处世哲学、价值观等人文状况,更包含着本宗族辉煌历史、杰出人物、卓越贡献、优良传统等等。所以说,发掘、保护、研究和发展姓氏文化,对于传承华夏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于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对于促进宗族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仁人志士,把发掘、保护、研究和发扬光大本族的姓氏文化视作己任,负重前行。他们钟情于此,不懈不怠;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为本宗的文化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这些人同时也都明白,姓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字的记录,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一个不会记录的姓氏家族也就没有历史。所以,他们也把记录姓氏家族的来世今生看成重中之重,为姓氏家族著书立说,便是他们所有热忱、智慧、劳作和付出的结点和归宿。          

   我们司氏家族的司元礼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仁人志士。他是一位家族联谊与文化的爱好者,在姓氏文化研讨当中,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中华民族统一和司氏家族团结的大方向。他以厚重的家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广袤地地理空间内去洞悉、探讨姓氏家族及姓氏文化,不断地去寻求中华民族是一家、天下司姓一家亲的血肉联系。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就一头扎进了司氏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研究和发扬光大中。寒暑易节,时光荏苒,从华发能数到两鬓染白,用了整整的二十三年。这二十三年中,他情系家族,衷于族事,不计得失,忘我而为。他不忘初心,坚韧不拔,始终如一,不倦不怠。他不畏寒暑,路步水舟,车马劳顿,风餐露宿。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精思细研,笔耕不辍……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热心族事的族人帮助下,在贤内助刘爱莲女士的支持下,在司氏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编著的《谱海拾珍》(以下简称《拾珍》)就是他在这方面成果的较为全面、具体地展示。综观全书,我认为编著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司氏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追本溯源,弄清了司氏宗族的源头所在。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人只有清晰“我从哪里来”,才能明确“我到哪里去”,生命里才能生出明确的方向感和责任感。司氏宗族的源头在哪里,司“姓”源于什么?在这方面,编著者作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他查阅了《姓解》《元和姓纂》《左传》《通志·氏族略》《尚友录》《日知录》《姓氏探源》《中国姓氏词典》等古今典籍,结合研究各地司氏族人实际的家族源流情况,认为司氏得姓久远,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姓氏。以官为姓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东西周及春秋时郑国、晋国为国之重臣,东西晋为两朝皇族,主要源于姬姓,为黄帝的后裔。他认为,司氏得姓,虽源头不一,但得姓方式均为皇帝赐(锡)姓、以官职为姓、以祖官为姓等为主。因为司字有“掌管”“主持”之义,故两周乃至先秦时期,掌管“某”事就有了司“某”的官职。以官职为氏有据可考者,主要有司马、司空、司徒、司臣等,其后人或避患,或简化、分姓为司氏。清中期以后司姓也与其他姓氏一样,有少数民族兄弟在与汉族长期交流中,随汉族习惯来命姓,但在司姓人口中只占极少数。          

   我们经常说我们是炎黄子孙,从何说起呢?司氏家族应属哪一个分支?司姓是怎么来的?和复姓“司马”“司徒”“司空”等有没有关系?看,这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都得到了比较清楚地解答。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极大增强了司氏族人的自尊心、责任心、归属感、自豪感,也给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数古罗今,记述和考证了苏鲁司氏族谱历次续修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谱序;彰扬和普及了司氏家族的有关文化知识、家规家训、古今名人等。          

   编著者在“重辑谱序纪”一节中写道:我司氏自晋迁苏鲁之交,距今已有六百三十多载,人丁日衍而日繁,遍及四方。虽谱业经九次,多毁于战火或失之于倭寇文化。幸赖族中有识之士立谱碑,建家祠,汇谱牒及至世家之中,有文化记载可考者近三百余年……最早可追溯至丰县司堂村所存乾隆二十七年、四次修谱的记载……编著者将收集到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直到2002年第十次修谱的有关资料全部编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司氏族谱序列,并详细地介绍了各次修谱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地位。这不仅把几百年来,司氏诸代修谱的情况呈现在族人的面前,还作为一份珍贵的资料保存下来,成为后人研究司氏和司氏文化的繁衍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奠定了基础,这可是有关司氏千秋功业的大事。        

   《拾珍》还介绍了司氏家族在繁衍发展中形成的郡望(郡望,是指一个家族在繁衍发展进程中,令后人所敬仰的、有名望的某一历史时期或者某一发祥地),如“顿丘郡”“河内郡”;介绍了司姓常用的堂号,如“淮右堂”“顿丘堂”“文林堂”等。介绍了司姓在全国迁徙分布、地理信息,特别详细的列举了司氏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天津等二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居的村庄。还简略地介绍了司氏楹联、图腾、谱馆等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司氏族人认识、了解本族的历史、提升族人的文化素养、增强宗族的凝聚力都有很大好处。书中还特别介绍了苏鲁文林堂的家训、族规:家训是:1、爱国爱家;2、奉祀祖先;3、孝敬父母;4、和睦家庭;5、敦睦邻里;6、力耕勤读;7、勤俭持家;8、储才教子;9、谨慎交友;10、修身养性。族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得有萁豆相煎之行为。敬老尊贤,敦亲睦族,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为。助理尚义,入孝出悌,不得有悖反伦常之行为。慎终归远,光宗耀祖,不得有辱没门风之行为。崇法守纪,爱国爱家,不得有祸国殃民之行为。这些家训族规,从不同的层面给司氏族人在思想意识、政治觉悟、品德修养、作风行为等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行为准则,对于司氏族人的生存发展、长治久安、兴旺发达都有深刻的意义。国家,不能没有英雄;氏族不能没有名人。《拾珍》比较全面地列举了从春秋到现代的司氏名人,其中包括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司臣,西汉末年大臣司国现,宋朝著名将领司超,元朝大臣司庠,明朝著名医学家司柯,清代著名将军司九经,清末著名诗人司星聚。著名抗日将领司可庄,铁路工人运动的先驱司文德,抗日英雄司风悟、开国将军司中锋以及解放以来的族贤等等。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高贵品质、突出贡献,这不仅能使他们的事迹得到了彰扬,更重要的是为司氏族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升了他们努力奋斗、光宗耀祖的决心和勇气。              三、

   三 、条分缕析,理清了苏鲁司氏之间的宗族关系,编制出了“苏鲁司氏通谱世系”,为每一个族人确定了在家族的位置。          

   司氏和其他中华姓氏中的大姓比较,虽然人数不多,但遍布国内外,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等二十余省都有广泛分布。他们是不是同宗同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宗族关系?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迁徙到现在居住的地方的?为了弄明这些问题,编著者及热情于族事的司元伦等族人,足迹几乎遍及了苏鲁大地有司氏居住的所有城镇、村落。每到一处,便深入到族人、特别是老年人中间,寻访有关宗族的信息,寻找本地的司氏谱系。这中间当然有顺山顺水的时候,但更多的是磕磕绊绊。经过了近十年的基层调查,终于基本理清了苏鲁各地司氏之间的来龙去脉。为使族谱资料可靠、准确,编著者夫妇多次亲赴丰县司花墙与以前的族谱进行核对,又经过长时间的规整,梳理,编纂,终于以简洁的内容、明晰的格式,编制出了“苏鲁司氏通谱世系”。这 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涵括了苏鲁司氏宗族自1369年至2001年的历次修谱的成果,较全面记载了苏鲁司氏始祖自明洪武初从晋迁肇苏鲁之交,播迁繁衍、兴家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为后续族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让苏鲁的每一个司氏族人,在族谱上都有了相应的位置。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此族谱还根据司元伦(编著者胞兄)、司元淼(编著者族兄)等的建议,打破常规,加注了族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族人的名号、学历、职务、特长以及夫人的姓氏或姓名、祖籍等内容。有的支系或家庭则将司氏女儿及适家情况入谱,使谱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有时代特色。大家可别小看这一“加注”,会给编辑者增加成倍的工作量。          

   四、全面、具体地介绍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司氏家族联宗联谊活动和文化建设活动。《拾珍》的上卷的第四部分,主要记载了自1997年至2019年期间,编著者受邀参加和l组织参加的全国性、地域性的家族联谊活动和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有:苏鲁司氏第十次续修族谱颁谱祭祖仪式(山东滕州),中华司氏宗亲联谊会第一次会议(山东滕州),中华司氏宗亲联谊会第二次会议(江苏丰县),龙岭文化大院暨司氏宗祠落成典礼(山东滕州,苏鲁豫皖冀族人代表参加),司氏文化交流研讨会(山东济南)等等。编著者不仅详实地记载了这些活动的筹划——发起——准备——实施——总结的全过程,还有意的推出主要组织者的讲话,参与者的发言及自己的感悟体会等,这样,不光能让人了解各项活动的全貌,了解活动开展的宗旨所在,目的所在,又能展示广大族人参与活动的精神面貌。除了记载了这些大型活动外,编著者还用了一定的篇幅记载了司氏族人的互访,组织参观等文化活动,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司氏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司氏家族新时期在姓氏文化建设方面的新传承,新发展,新面貌,新景象,为司氏文化的长远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另外,编著者还用饱含激情的笔触,歌颂挚爱的家乡这片深沉的土地,用十四篇充满史学情调的短文,写家乡新貌、风土人情、文化古迹,表达了作者对天地另外,编著者还用饱含激情的笔触,歌颂挚爱的家乡这片深沉的土地,用十四篇充满史学情调的短文,写家乡新貌、风土人情、文化古迹,表达了作者对天地人、世间万物的深情。显示出作者不仅是位司姓研究的专家,还是一位具有作家素养的文人。        

   《拾珍》是司元礼先生及其爱人刘爱莲女士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司氏中热衷族事的族人们集体协作的成果。是司氏文化的一颗熠熠发光的珍珠,是司氏文化建设的里程碑。它为司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司氏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和丰富添了砖加了瓦。      




   (司民,山东滕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滕州善国文化研究协会顾问。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在那个年代里》,散文小说集《乡愁》等。前者获枣庄第二届“榴花杯”文学艺术奖。)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