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氏家谱源流】 东北印氏家族历史简介

    中华印氏网 2013年1月15日 印氏网


现居东北的印姓祖先,凡是从山东来的,可能都是印通、印全的后代。据目前找到的谱书证实,我们祖先是顺治八年(1652年)从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又称小云南)被移民到东北辽宁省辽阳县的。首先落户在辽阳城东迎水寺村。

祖先在此居住有七十多年,子孙繁衍到第五代,即千字辈有印千德、印千章、印千山、印千武是印国祥的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各支都迁居到了辽阳以南以西几个地方。现在知道印千章迁到岔子村,印千的,印千武迁到下施堡村。印千山迁到千山的石桥村。

到士字辈印士保的儿子印瑚、印殿二人迁到樱桃园村去了。印士旺的儿子印宏迁到佟二堡和月河子各一支。到宏字辈又有印宏财、印宏福、印宏生迁沙岑台。到玉字辈又有从樱桃园迁到黑龙江宾县印家屯的印玉枝兄弟四人。印玉庆虽国民党迁去台湾后去美国。近百来年印姓人口就流动更大了,可以说东北三省各地都有,估计印姓人数能超过万人。

印氏家族第一次立家谱,从现有谱书上看是雍正十二年八月(1725年),由印上侯执笔立书。当时印尚侯任浙江省开化县县承(即副县长)。他记载的是印通,印全到东北之后七十三年期间一到五代人的情况,即德字世字国字到千字辈的祖先。三十九年后,即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三月,如印朝琏执笔,又补写印氏家谱。朝字辈之后隔有两三代,六十五年后才有印家禄,于道光八年(1829年)第三次补写家谱。在此七年之后道光十五年(1836年)由印守準此人出家道人,道号“復常”,字德仁。他执笔第四次补写谱书。最后一次是咸丰元年(1851年)5月由印守溓执笔第五次修改家谱。与第四次间隔十五年。

从第五次所写家谱之后,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五年之久,目前没有找到补写的第六,第七次的谱书。这一百五十多年,印氏后代人又繁衍八九代人,现在叫长字辈的人都有二十来岁了。由于没有近期的家谱传给各家,所以印姓的同辈或隔辈之间造成重名的很多,有的不止两三个。由于没有谱书。各家只好供奉三代宗亲的牌位。

印氏的谱书在“千”字以前,是从山东带过来的,从“千”以后到“久”字这十五个字(中间第九代没有谱名)是“国”字辈先人留下的。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由印有祥发起。请印玉庆给叙写谱名。印玉庆从1935年开始与儿子印永法(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研究印氏谱名。于1947年定稿于印有祥。

到1950年求印永臣之子印千东在辽阳借工作之便,印千东找人刻钢板将后续八十个和先有二十个字,计百字油印五十本。首先发给有联系得印氏各家。

现在我们黑龙江的印氏后代人感到应该补写印氏家谱。但资料太少无法开始。为征集资料,特组织一个“追宗寻租”调查研究小组。采用各种办法收集有印氏家谱资料。小组的此项活动,受到同祖同宗的印氏族人大力支持,目前收到一些资料,以便使新的印氏总谱内容即准又全。出版之后发给各家。

以后如有条件还可以去山东蓬莱寻找咱们祖先的发源地的资料。

 

东北印氏将于6月23号于千山风景区召开族谱定稿会

  本站讯:据东北印氏族长印廷山先生介绍,在东北印氏族人的关心与支持下,东北印氏族谱的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日前,计划于6月23-25号,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召开东北印氏族谱定稿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有:族长印廷山、副族长兼主编印文科(82岁)、领导组成员印廷纯、副主编印友亮、印文久、印文生、印友杰、印友伦、赵纯香(印友伦妻子)、编委印友志等。
    此次族谱编制,领导组和编委们走街串巷、乘车骑马,足迹踏遍东北三省,甚至远赴内蒙古,收集了近90%的东北印氏族人的信息,耗时较长,花费了较大的精力。此次编制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各地族人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领导组和编委们所到之处,均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充分体现了友好的家族情谊。领导组和编委们能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族谱的完善工作倾心尽力。印廷山说:“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再苦再累我们自己愿意,身为印氏族人,我们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为子孙留下一笔无形资产”。
    他还说:“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有少部分族人没有收录到家谱中来,希望他们知道情况后,能够及时与我们联系,在族谱未出版之前,还有一点时间,我们还会尽力完善”。(印氏家族网  2007/06/15)

 


分享按钮>>【印氏网新闻】湖南印氏宗祠筹建临近尾声
>>【印氏名人楷模】印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