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氏家谱源流】上海的印氏人家
- 中华印氏网 2013年1月15日 万家姓
印姓的鼻祖是春秋时郑国大夫印段,他是郑穆公之子姬印的儿子,是以父名为姓。就全国而言,印是一个小姓,在上海,印姓人口也为数有限,据1994年底统计,有1.19万人,排列在第128位。印姓在上海的历史上却有一定知名度。明末以前,上海是否有印氏子孙流入,待考。留芳于上海史册的印氏子孙,原籍河北安平。明末清初,为避战乱,他们先迁湖北公安,不久就迁居当时属于嘉定的浦东高桥,从高桥散居嘉定娄塘,宝山吴淤等地,后来又分迁到市区。“搜罗录入四库书,海内词人反复诵”。这支印氏子孙中首先扬名于世的是清代印光任。如今,这个名字在上海是鲜为人知的,而在澳门却仍是妇孺皆晓。乾隆年间,印光任正任肇庆府同知,上峰考察他精明能干,即荐他担任了首任澳门同知。在任期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澳门葡萄牙人的管理。随后,又与继任的澳门同知张汝霖合作,写成第一部有关澳门的专著《澳门纪略》。这是一本地方志体例的著作,详记了澳门的形势险要,岛屿水道、社会风情,特别是与葡萄牙及其它欧洲国家交流的始未。书一刊刻,不胫而走,在当时很有影响,不久便被乾隆帝选入钦定《四库全书》。印光任之子印宪曾,进士及第后,历任浙江宁绍台道等职;他的孙子印鸿经,中进士后还被点了翰林。他们所交结的是姚鼐、袁枚等一代文坛巨子。此时,上海印姓科甲不绝,文采风流,处于全盛时期。一个世纪过去了,至清末民初,昔年的进士门第已经式微,其族裔多已成了商界中人。其中高桥印星台,以经营杂粮起家,后为上海市杂粮业交易所常务理事。发家后,他便热心于社会公益,修复古高桥遗址,刻碑记述建镇始未;毕生捐助和募集了15万银元,筑路10多里,修建桥梁60余座;于高桥慈善街21号创设“平康会”,向贫民施米、施衣、施药:抗战爆发后,不从日寇威胁,拒绝出任伪镇长,临终长吟陆放翁《示儿》诗。娄塘印有模,于国外考察电报业后,广招人材,耗资数万,编成《汉语电报编码》,一度为国内电讯界广泛使用,并投巨资于商务印书馆,1913年就任该馆总经理,对《辞源》等学术著作的出版,尤为关注,还创办了发行所,推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今人有全国政协委员印木泉,川沙人,是卫生病理学家,国家发明奖二次获得者。印姓早期在上海落脚、开拓的那些区域,以后就多以此命名,如高桥附近有印家宅、印家桥、印家角,吴淞镇附近有两个印家宅,桃浦西南有印家巷。高桥镇北街北段东侧,有印星台修建的中西合壁的私家园林,园内住宅建筑曲径洞门,院院相套,是中国传统式园林结构,而花园则园圃开阔,凿池植花,中间隆丘上构有三层西式敞台;登台远眺,原野瀛海,是当时高桥的一大胜景。
分享按钮>>【印氏文化古迹】如东印氏探源之十印
>>【印氏家谱源流】东北印氏家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