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网新闻】海南回族蒲氏
- 中华蒲氏网 2013年1月21日 万家姓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它面临南国诸岛――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它是我国传入伊斯兰教及外籍穆斯林最早的栖息地之一。海南回族的来源述说如下:由三部分群体组成:
1. 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俗称"蕃人"、"番人");
2. 从大连迁的回族;
3. 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亦属从海上迁入的外籍穆斯林;外籍穆斯林落籍海南岛原因很多,主要有:
(1) 蕃舶、番人遭遇抢劫,落籍海南。据《汉书·地理志》载,我国西汉时期,海上交通远达印度洋,汉使往来于东南亚、南亚诸国,大都经过海南岛沿海。其中较早记载波斯、阿拉伯人涉足海南岛的材料,是记述蕃舶在海南岛沿岸被岛上的海盗抢劫,被迫羁留。据《大唐和上东征传》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盘踞万安州(现万宁县)的大海盗冯若芳,"每年劫取波斯船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其处,南北三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之佳处也"。又《太平广记》卷二八六载:"唐振州(今三亚市)民陈振者,家累万金,为海中大豪。犀象、玳瑁、仓库数百。先是西域商舶漂溺至者,因而有焉。"史载陈武振一念咒语,就会刮风起浪,使蕃舶漂于他所咒之地,其说属于荒诞,但盗魁陈武振皆年海盗对蕃舶猖狂抢掠是可信的。冯、陈是番人奴婢"村村相次"、"家累万金"的大富翁,可见当时遭劫难的波斯、阿拉伯人,已有大量被羁留海南。
(2) 自然灾难。当时,飘洋过海的蕃舶抵御不住飓风、聚雨的袭击,被迫告岸避险直至留居。三亚羊栏的回族群众迄今流传他们先祖出海捕鱼,被飓风卷到汪洋大海中,飘泊来海南岛沿岸,逐登陆落户的说法。
(3) 躲避战乱。中世纪时,现越南南北部与中部有两个并存的政权,即交趾(安南边国与占城国,双方对峙历时几个世纪。占城地区位于现越南中部东海岸诸省,古时候犀象林、林邑国、占婆国、占城国,其土著居民为占族,占族是印支地区唯一的穆斯林。九世纪以来,占城国跟中国已有友好往来。公元957年,占城国王释利因德曼遣使献通天犀带、菩萨石、蔷薇木、猛火油于后周。至宋时,占城遣使携物朝贡,往来更频繁,凡有交趾侵犯、欺掠,占城亦多向中国求援。因交趾所阻,占城遣使多由海道入境。十世纪末期(北宋初期),交趾与占城战争累累,"占城颇受痛,人民多避于外"。国中的贵族与平民,络绎驾舟来海南岛避乱。"北宋雍熙二年头986年)秋……占城人蒲罗遏率族百人内附,言为交州所逼故也。"
"至元初,附马唆都右丞,征占城时,纳其国人降,并其父母妻子发海口浦,安置立营籍为南番兵。其在崖、万者亦皆。元初困乱,挈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
现三亚羊栏的回族先民,有一部分是由占城于"宋元间,因乱,挈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
大陆回族先民迁入海南岛,是当地回族的又一重要来源。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回族先民,主要有两支:一是蒲氏家族;二是海氏家族。
蒲氏家族是我国穆斯林后裔中的名门望族。宋、元时期在粤闽地区久负盛誉,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航运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据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宋支图"所记,总修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南海甘蔗蒲氏家谱》,蒲氏在广东的后人计有八房,其中三世伯莪蔓房经海南贸易,迁居今海南岛儋县,其后人大部分就地汉化、黎化(改姓符);一部分迁往三亚羊栏。现羊栏蒲姓回族有两支,即大陆蒲姓与占城蒲姓,互相可以自由通婚。
海南岛我史学工作者近期在海口市与琼山县分别发现了保存有数百年的同宗分支的《海氏族谱》各一部,都比较详尽地记述了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海瑞(回族)家族的早期源流。海氏广东始祖海求,南宋时,由闽迁广东番禺(今广州)其曾孙(四世祖海逊之,在明朝开国之初任广州卫指挥),五世祖海答儿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从军驻海南岛,落籍琼山左所,成为海氏海南始祖,海瑞(1515-1587年)是九世祖,即海南岛海氏五世祖。
海南海氏家族至清康熙时,"一门之内,才德彬彬,为海内鼎族"。从十代开始,海氏的后人,便逐次散迁于四处,其中有移居琼山县甲子。琼海县、文昌县、白沙县、崖县等地,而留居海口滨涯村却寥寥无几,现在羊栏回族亦有海姓家族。
至于海南回族的第三支主要群体,即是外籍穆斯林中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占城。目前海南的回族,据人口普查记载有6000多人口。
分享按钮>>【蒲氏家谱源流】明清蓬溪蒲氏纪略
>>【蒲氏家谱源流】海南三亚、儋县回教蒲氏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