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氏网新闻】源于周代官职籍谈“数典忘祖”
- 中华籍氏网 2013年1月29日 山东商报
jí籍
姓氏分布:
山东境内:单县、寿光、菏泽、聊城、临沂、青岛、济南等地有籍姓人居住。全国范围内:河北、江苏、山西、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籍姓人分布。
同姓名人:
籍 谈(生卒年代待考):春秋晋国大夫,“数典忘祖”的主角即是指他。
籍馨芳(生卒年代待考):明朝著名孝子。他父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便住在墓边,守孝三年 。
籍做姓氏常被读作“jì”
来自河北的籍军红告诉记者,“籍”在字典中只有一个读音“jí”,但在包括河北在内的很多方言中人们往往习惯于读“jì”,所以“籍”姓常被误以为是“季”或“纪”。
稀有姓氏常引发一些有趣且难忘的经历,“我姓籍,有个朋友呢姓户,大家就开玩笑地说,我们俩见面时自我介绍可以很经典:一个是户籍的‘户’,一个是户籍的‘籍’。”青岛的籍大庆笑着对记者说。
据网友“冷若水冰”介绍,籍姓起源于山西,“古时,‘籍’与‘藉’彼此相通,所以藉姓亦即籍姓。”
济南的籍雅文收集了很多有关籍姓的资料,他据已掌握的数据对籍姓人的规模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估计,“籍姓目前在国内的总人数在3万-10万人之间。”其中人数最多的省份是山西,其次是河南、陕西、河北,山东也属于人数较多的省份之一。
姓氏源于周代官职
籍姓人普遍认同自己的姓氏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的说法。
“籍”,本义是指国政典籍、文献、史册等。籍氏,就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负责掌管王朝的典籍,除了在周王室有籍氏以外,周王朝亦在各个诸侯国皆有派驻该类官吏,如同现今的中央档案馆馆长以及各省派员,时称“董督”,即诸侯下的大政太史官。而姬伯厣就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贵族中派驻晋国的籍氏,他知识渊博,学问很好,受时人尊敬。
“籍氏的得姓,是由于其始祖是春秋时代为晋大夫姬伯厣(晋襄公的孙子),执掌晋之典籍,后来以官为氏就有了籍氏,籍亦作藉。”籍军红介绍说,在那个时代,籍氏家族世代为晋国大夫,地位崇高直到“三家分晋”时期,“这个家族部分人远离山西老家,播迁到现在河南省的商丘县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带地方,继续繁衍滋长,最后定居在河北省的永平县,成了当时的名门望族。”
“数典忘祖”的籍谈
人们对“数典忘祖”这一成语一定不陌生,而它的主人公晋国大夫籍谈正是姬伯厣的后代。
周景王姬贵十四年,晋昭公姬夷以大夫荀跞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大家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周景王顺便向晋国使臣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呢?”
籍谈想借此委婉表达王室对晋国的漠视,便当即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应当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而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王恩无从顾及。而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所以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啊。”
周景王听了很不高兴,便逐一细数了从晋国先祖开始,周王室历来赠予晋国的种种赏赐,然后责问籍谈:“你的先人就是专门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么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
待荀跞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评论籍谈说道:“籍谈真是个忘本的人,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于是,“数典忘祖”这句成语由此演变而出,专门用来比喻一个人忘本。
或源于古代齐地籍丘
关于籍姓起源,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源于地名。
据说春秋时期,齐国境内有个叫籍丘的地方(位置在今山东淄博博山一带),住在那里的人以地名为姓氏,称籍丘氏,这一支籍姓的代表人物就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将领籍丘子鉏(音chu,同锄)。
籍丘子鉏,何许人也?《左传》中对其有如下记载: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阳州人出,颜高夺人弱弓,籍丘子鉏击之,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中颊,殪。……。”据杨伯峻引杜预对籍丘子鉏的注释,“籍丘子鉏‘齐人,名子鉏’”。很多籍姓人便以此认定籍丘子鉏即籍姓人的先祖。
籍秀灵却对此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我认为,仅此也未必说明子鉏就一定姓籍,只可以说‘一个叫子鉏的齐国籍丘人’。”籍秀灵说自己曾多次查阅《世本》、《左传》和《国语》的注释,始终没有找到“籍丘氏”的记载。“今人台湾詹招琳先生撰著的《中华姓氏源流通谱》里倒是有‘籍丘氏’一说。”籍秀灵认为这只能证明“籍丘”作为姓氏是存在的,籍丘子鉏是籍丘氏的祖先。但还必须有籍丘改籍的记载方可证明住在籍丘的人“以籍为氏”。
籍姓是否发源于山东尚需考证,但目前在单县、寿光、菏泽、聊城、临沂、青岛、济南等地都有籍姓人分布。
“现在在青岛,除自家人外,我所知道的籍姓不过几个人。”籍大庆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祖籍寿光,早在爷爷那一辈就从寿光迁到青岛了,自己从小在青岛长大,所以对老家寿光并不了解,只是听说寿光那边有个村子,聚集了很多同姓人。
由籍派生出的其他姓氏
时光流转至秦朝末期,籍谈的后人中有个叫籍瓌(guī)的,是项羽军中大将。为了避讳项羽名字中的“籍”,籍瓌便将籍改为“席”,而他的后人也随之改为席姓。后来项羽战败自杀,籍氏不需要再改姓避讳了,于是有一部分恢复了族姓,但仍有一部分沿袭着席姓,形成了席姓的一支。对此,《元和姓纂四校记》中有相关记载,籍雅文曾反复查阅,但在流传的资料中“籍瓌”常被误写为“籍镶”、“籍环(環)”、“籍归”等,“镶和環二字与瓌字形近而音异,而归与瓌二字音同而字异。”对于误传,籍雅文解释道。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籍瓌家人中为避讳而改姓时有以祖先籍谈之名为姓氏的,而“淡”与“谭”谐音,因此派生出谈、谭两姓。因此,这两姓中的某一分支出自籍姓,源于籍谈。
分享按钮>>习近平批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籍氏网新闻】偏"姓"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