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名人楷模】优秀新闻工作者蒙志军同志事迹介绍

    中华蒙氏网 2015年2月20日 中华新闻传媒


 蒙志军同志,爱岗敬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国际新闻奖三等奖、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奖、全国先进性教育优秀新闻作品奖等20多个国家级新闻奖项,获得的全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一等奖、湖南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类省级新闻奖项达130多个。今年32岁的他已成长为全省新闻战线的新生骨干力量。     他把责任心当作不懈追求,不畏辛苦,乐于奉献,从抗击"非典"前沿到抗洪抢险一线,从田野乡村到矿井深处,用笔墨宣传党的方针,传递百姓心声,以出色表现赢得了广泛好评。2007年,他获得了湖南省"第七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光荣称号;2006年,他成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唯一的全省宣传系统"三创一争"先进个人。他还曾获得湖南省第五届十佳记者提名奖,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报社嘉奖或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作为省级党报从事党政报道的记者,他亲历了许多重大事件的全过程,参加了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等多个中央政治局常委来湘考察的报道和省委主要领导绝大部分活动的报道,发稿达200多万字,没有出一个差错,中央、省委有关领导多次对他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6年7月22日,温家宝总理来湖南资兴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他采写的通讯《心系灾民,情注三湘--温家宝总理资兴灾区行》见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抢在新华社之前刊发此类重大新闻稿件,在《湖南日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当时网上正在恶炒资兴瞒报因灾死亡人数的事件,温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抗洪救灾工作的内容见报后,正确引导了舆论,网上所有的恶炒活动全部自动停止,许多媒体还全文转载了这篇稿件。温总理办公室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这篇稿件给予了极高评价,此稿获得了全省抗洪救灾新闻报道一等奖、湖南日报总编辑特别奖。     党政报道政治性强,不易搞活。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写出了许多有特色的报道。2006年3月30日,他所写的《引我诗情听华章--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讲座侧记》获得了广泛好评,省委宣传部阅评简报评价此文"有思想深度、有强烈感染力……是一篇情理交融的新闻佳作。"时任省委副书记的谢康生同志在此阅评简报上批示:"《引我诗请听华章》写得很好……" 2006年12月22日,省委举行学习中心组学习,主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参加报道的他大胆打破惯常写法,写作了题为《春到潇湘听"和"音--记一次别开生面的省委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通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同志在送审稿件上写下"很好"两个字,省委宣传部还发表了题为《理论学习报道的创新之作》的阅评员文章。     蒙志军同志擅长人物通讯,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品牌"。2002年,他采写的通讯《情切切,意绵绵--亲人眼中的郑培民》发表,使《湖南日报》成为最早报道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媒体之一。该通讯在众多报道中独具魅力,见报后好评如潮,一些专家在新闻刊物上撰文,称"该作品是近年来人物通讯写作的一大突破"。该文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蒙志军同志将关注百姓疾苦当作须臾不敢忘记的责任。2006年6月,他冒着酷暑和危险,爬上海拔1500多米的江华县尖子岭瞭望台,采访森林瞭望员余锦柱。老余在瞭望台坚守了整整28年,准确报告森林火警284次,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然而,老余一家至今仍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在报道老余感人事迹的同时,他积极呼吁社会给予老余帮助。2006年底,县里决定把老余的妻子转为瞭望台正式工,协助老余工作,两人的月工资加在一起提高到两千多元。一些年轻人还主动申请到瞭望台工作,瞭望工作后继无人的状况得到了改观。     搞好党政报道,更需要一种奉献精神。2006年8月至11月,在负责全省"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报道期间,蒙志军同志在急性阑尾炎发作、险些导致穿孔危险的情况下,仍坚守工作岗位。当年11月29日,他应邀在全省献计献策活动总结表彰会上发了言。



分享按钮>>【蒙氏古代名人】​蒙万户简介
>>【何氏家谱源流】寻找驷马何姓由何处分支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