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氏家谱源流】阴氏姓氏渊源
- 中华阴氏网 2013年2月20日 万家姓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女娲后代阴康氏,属于以国名为氏。
传说,远古时期的女娲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其后代曾建立过一个诸候国,称阴康国,故址在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蒲峪乡一带。
在史籍《路史·前纪》中记载:“阴康氏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人既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肿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
阴康氏时代晚于葛天氏世代,那时的先人们仿照葛天氏,引导人们以舞蹈的方式活动身体各个关节部位,以治疗因风湿而引起的各种病症,达到祛病保健的功效。
阴康氏是以先祖封国名称为姓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阴氏、康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这在著名的东汉学者应劭所撰的中国最早姓氏专著《氏姓》中有记载:“阴氏,阴康氏之后,周有阴不佞。”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尧帝后裔,属于以地貌特征为氏。
古时,山峦向南的那一边称阳,向北的那一边称阴;河流北岸称阳,南岸称阴。“阴”这个地名由此地貌特征而来。
尧帝开辟禅让之制,传位予舜。后人景仰尧帝,尊其子朱丹为帝朱丹。朱丹逝世后葬于苍吾山之阴,其后世子孙遂就以地貌特征称谓为姓氏,称阴氏,世代相传至今,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帝尧农官后稷的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管仲,为齐桓公辅政名相,他是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鲜的后裔。
管仲名姬夷吾,颍上人(颍水之滨),他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姜小白任为上卿,尊为“仲父”。管仲下传至七世孙名管修,字其夷,在周安王姬骄二十二年(齐侯田剡五年,公元前380年)“田代姜齐”之后,管修为齐侯所逐,他自齐国逃到了楚国,被楚肃王熊臧封为阴邑大夫(今山东平阴),故又称为阴大夫、阴修。
在阴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阴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阴氏正宗。阴氏族人多奉管修(阴修)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贻甥的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姬贻甥,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是一位谋略家和论说家,他先被封在阴邑(今河南汤阴),以地为姓,称阴贻甥,后来又因功被改封在吕邑,因此又称吕贻甥,史书上简称其为吕甥。
在史籍《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记载:“吕甥,称瑕吕贻甥,又称阴贻甥。阴、吕皆邑名。”
周襄王姬郑七年(晋惠公姬夷吾六年,秦穆公嬴任好十五年,公元前645年),秦、晋两国之间在韩原(今陕西韩城)爆发了著名的“韩原之战”,结果晋国大败,连晋惠公也被秦军俘虏。三个多月后,秦穆公才允许晋国派使者来讲和。于是晋惠公派人从国内请阴贻甥来秦国,以望救回自己。
阴贻甥奉命至秦国,与秦穆公之间进行了一场事关晋惠公命运的对话:
秦穆公开口就问:“你们晋国近来团结吗?”
阴贻甥摇摇头:“一点也不团结。”
秦穆公奇怪地问:“那是为什么呢?”
阴贻甥叹了口气回答:“老百姓耻于国君被俘,哀悼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不怕征税练兵,他们叫嚷着一定要报仇。那些做官的爱戴自己的国君,并且知道自己战败而污辱国君的罪过,不愿征税练兵,以等待秦国早日释还国君,他们一定要报答秦国的恩德,即使是死,也不愿有贰心。因此,我们晋国人不团结。”
秦穆公又问:“那么,你们晋国人是怎样看待自己国君的呢?”
阴贻甥坦然地说:“那些平头老百姓们不知事理,只知忧虑,认为我们的国君必定要被您处死。然而,那些明事理的君子们,则认为您必然会归还我们的国君。一些小人们又说:我们对不起秦国,秦国肯定不会放还我君的。而君子们则说:我们已经认罪,秦国肯定会放还我君的。要是述说天下的恩德,那再也没有比放还我国君更伟大的,最严厉的刑罚,也没有比俘虏国君更残忍。所以,服罪的人会怀念恩德,无知的人则畏惧刑罚。如此一来,秦国不但就此收服了人心,还可以称霸天下了。相反地,假如秦国扣押我们国君不放,就等于是以怨报德,我相信大王您是不会那样做的。”
秦穆公连连点头:“你说得没错!释放晋惠公也就是我的本意啊!”
晋惠公之所以能够得救,关键在于阴贻甥会运用“软硬兼施”的谈判功夫,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他罗织好的逻辑中,结果被说服。
晋惠公顺利得释回国后,将阴贻甥改封到吕邑(今山西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地区),以示嘉奖。
在阴贻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前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阴氏;亦有以其后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吕氏,还有以其名字为姓氏者,称甥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阴氏、吕氏、甥氏同宗同源。
第五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阴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阴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管修(阴修)、阴贻甥(姬贻甥、吕甥)。
迁徙分布
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八十二位门阀。
阴氏最早出自姬姓。在古代,山丘的南边或河流的北边,称为阳;山丘的北边或河流的南边,称为阴。传说,远古尧帝的后代有被封在一座大山的北麓,建立了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阴氏。
春秋时期齐国有大贤人管夷吾(就是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他学识渊博,又有治国安帮的雄才大略。他后来成为齐国的丞相,帮助齐桓公称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末年,管仲的第七世孙管修从齐国逃到楚国避难,被楚王封为阴大夫,封地在阴,他的后代有的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阴氏,是今天阴氏的主支来源。
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南阳。河南是阴氏族人的一个主要繁衍中心,阴氏家族在南阳是一个大家族,在南北朝时期,阴氏族人曾在甘肃武威地区显赫一时,其后世子孙陆续向全国各地迁播。
今甘肃省的武威市、兰州市、庆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广平县阴庄、固安县、乐亭先、保定市容城先、徐水县、邢台市、冀州市,山西省的介休县、平遥市常村、芮城县,山东省的肥城市桃园、莱州市阴家村,河南省的卫辉市后河、郑州市柳林镇沙门村、新乡市长垣县、洛阳市洛宁县,安徽省的马鞍山市、芜湖市,江苏省的镇江市句容县,湖南省的永州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宁化县,贵州省的思南地区,四川省的内江县,黑龙江省等地,均有阴氏族人分布。
分享按钮>>【阴氏家谱源流】阴氏字辈排行
>>【阴氏家谱源流】阴氏郡望堂号与宗祠通用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