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闻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闻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偶 然 中 的 寻 根(下)
已阅:3507 / 回复:2(楼主)
往上追溯,我所寻找的闻氏后人聚集地之一的鄞西石马塘(即蜃蛟闻江岸村)宗祠就是我的祖辈从山东迁来的始祖地之一。宗祠几经建造,现存的闻氏宗祠称“追远堂”,为清朝乾隆三十一年闻氏后人助田建祠,民国十一年重修,至今闻氏宗祠已有八十余年历史。闻氏宗祠为前后二进,两旁厢房的四合院式建筑布局,进西侧可以看到有另辟女祠和孤寡祠,为众多姓氏祠堂布局中很少见到的,可见在封建时代闻氏宗族比较注重男女平等和孤寡善事。“追远堂”虽历经风雨岁月至今仍在。内部基本框架完整,特别是门楼部分的梁衍屋架气派非凡,木梁上的东龙西凤木雕依然清晰可见,只是上面嵌满黄泥后的痕迹斑斑,雀替、月梁上人物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多亏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横扫”时期,闻氏村民用黄泥封盖雕刻,后来祠堂用做学校、仓库、厂房,才免遭大的破坏,实属大幸。现在有关部门和村民们要把这具有一定人文意义的古建筑,通过重新整修予以妥善保存下去,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村里的负责人大都姓闻,有我的先辈,也有我的晚辈,他们热情地向我介绍“追远堂”的修缮情况,特别讲解了祠堂内有的八块木刻浮屏,这些浮屏是闻氏一清朝进士赋诗监制的。这一组文物瑰宝每一块都刻有一首七律诗,集中记载了当时闻江岸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一首《石塘晓市》为:“十日三期快所求,村多常见市人稠。诸般货杂晨方集,一哄声喧午未休。烟霭亭中邻佛殿,风腥桥外系渔舟。哗然错认将衙报,刺史羊公古庙留。”描述村民盼望市集快些到来,货多人多,从早起交易到中午还未歇市,渔船穿梭往来,游人摩肩接踵,一派梵音缭绕、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可见当时百姓向往的村落经济富庶,村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其它几首有描写青山碧水、洪沟春雨、荷池渔戏、春种秋稼等等田园风光和民风民俗。对于这些引人入胜的讲解,不禁使人流连忘返。
南迁的闻氏先祖们繁衍至今也有二十几代,我是二十三代“智”字辈,在平时使用的名字中没有排进去,从名字上看不出辈分来,但是我的儿子辈已用了“勇”字,一旦有了孙子就可以用“廉”字,要是一代一代传下去,只要一看到就知道辈分了。民族由家族组成,家族由家庭组成,家庭由个人组成,真可谓根深叶茂,落叶归根,中华大地上的《千家姓》、《百家姓》里,每一个姓氏都是一棵参天大树,棵棵大树组成一片大森林,这就是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之林。
人这东西很怪,平时不知道也就算了,当略微知道一些东西的时候就时时有所追求,生怕知道得少了。特别是人到了晚年,历经的岁月多了,留下的痕迹也不会少,物质上的要求和精神上的追求比较起来,好像与年轻时候比起来要慢慢转换。从报纸上得知石马塘的“追远堂”早已修缮完毕,樟村的闻氏宗祠在筹备修复,到时候我一定要再次一并前去瞻仰,再一并好好寻觅一下闻江岸村“石马塘尚书桥千古流放,闻江岸追远堂万代留名”中的尚书桥古迹和整个古朴的村貌。
现在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人文宁波”觉得似乎虚幻缥缈不着边际,其实是身边的东西你只要发掘下去,真是历史渊源深不可测,“人文宁波”决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wenxilin.ok (2009/2/2 9:07:23)
回复此贴
回复:偶 然 中 的 寻 根(下)
第 1 楼
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我姓闻,祖籍宁波镇海。长到50岁了还没去过老家很遗憾。希望多发表一些有关的闻家的趣事。
作者:59.172.56.* (2009/8/20 22:45:51)
回复此贴
回复:偶 然 中 的 寻 根(下)
第 2 楼
易经(已经)拜读文章,不错,继续!我是四川江安县的,现居成都。“明”字辈。
作者:2474970848@qq.com (2013/7/13 12:55:5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
1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16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16)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闻氏论坛
执行时间:78.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闻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