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氏家谱源流】海曲申氏

    中华申氏网 2013年3月7日 万家姓


一、申氏溯源

申氏得姓,据史书记载,来源有三:其一,上古炎帝后裔有吕,被封于申(今上海市)建立申国,为伯爵,世称申伯吕,后申国被灭,申国公族,遂以“申”为姓(见《史记.三皇本记》《元和姓纂》)。其二,商朝末期,诸侯孤竹国(今河北龙南县境),国君死后,其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互相推让君位,后来,兄弟二人一齐投奔周国。武王建立周朝,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境)。周宣王时,伯夷后人一支东迁中原,受封于谢地(今河南省南阳市),遂建立申国,春秋时,申国被楚所灭,申国公族,亦以国为姓,为申姓一支,此即“楚国申氏”。其三,少数民族封姓,如云南永昌府(今保山县)土著同知申保后裔和朝鲜族申姓。

二、海曲申氏

海曲申氏,据谱载,原籍东海县仁贤里申家村。元末,避战乱,兄弟三人,长宗善公、次宗良公、三宗信公,离家北迁,初到赣榆县申家城子,随着战乱向北扩展,兄弟三人继续北迁,至日照南部水车沟村。大明定鼎,遂定居水车沟,入日照籍。

明洪武初期,战事频仍,当局急需增加兵员,加之日照地处沿海,滩涂平缓,倭寇侵扰尤甚,亦急需建立墩铺,守备海防,以御倭寇。始祖兄弟三人,正值青壮时期,均在征丁之列。长宗善公为生员,可免征召,二公、三公在所难免,二公首当征之。三公为避征召抽丁,又继续北上,寄居临朐,遂在临朐安家立户。居海曲申氏,惟长支宗善公、二支宗信公之后裔。明万历年间,各立支谱。

三、长支略述

据谱载,长支始祖宗善公,廪生,曾入赘肖氏,改为肖姓,俸侍肖氏祖,入坊廓里籍,肖氏祖殁,改为宗姓。创业艰辛,不言而喻。二至四世,均为单传,四世祖明公,好义交友,韩氏祖母贤惠。据日照县志(光绪11年版)载:时有卞起者,敛粮银二百两,全部起解,携银与明公辞行,将银置于中门外。明公与卞氏饯行,二人酣饮俱醉。韩氏祖母适外出,将银拾得寄存。次日,卞氏酒醒,急外出寻银未获,泣诉于明公,明公急促其报衙查寻。此时,韩氏祖母急将银取出与之,封签标识未动。卞氏千恩万谢,欲以一半银作谢,明公拒之。此事,地方报县,县以韩氏祖母“贤妇”载入县志。邻里闻之,皆称其贤,后世子孙昌荣,佥谓善人获报云。

五世,始有兄弟三人。长秉祖,早卒无嗣。次情祖有子三人,讳克诚、克忠、克敬。三怀祖有子四人,讳其志、其学、其愚、其问。情、怀二祖,勤于治家、严于教子。怀祖以子其学官,初授文林郎,再赠奉直大夫泽州知州,承恩进阶四品,寿至八十而终。

六世,堂兄弟七人。

长克诚祖,字存之,太学生,弗克遂志,遂甘贫乐道以终身,配李氏生三子,长名康,次名庆,三名廉。俱居日照北关为农,廉祖兼商贾稍富。

次克忠祖无嗣。

三克敬祖,初贫乏,以勤俭持家,以小商贾积富,买得北关郭氏宅第,世人以北申呼之,并延师教子。以子贵,初封文林郎迁安知县,诰赠奉政大夫,北直真定府同知,配曹氏,继郑氏,俱诰封宜人,生子二,长讳安,次讳容。

四其志祖,字子亨,配张氏,生子二,讳理,讳孝。俱居日照南关。

五其学祖,字子用,号云野,做秀才时买得南关党氏宅第,世人遂以南申呼之。明嘉靖乙卯科举补增,戊午科举补廪,隆庆戊辰恩贡。初授六安州判官,擢升华亭、睢宁知县,山西直棣泽州、朔州知州,长沙府吉府左长史,告休。蒙恩进阶四品,奉直大夫,朝列大夫。《一统志》及《山东通志》载:“深悉民隐治理得宜当时称循良第一”。配安氏诰赠宜人生子一,讳祯,早卒。

六其愚祖,字子发,号省庵。庠生,配张氏生二子。长名讳璋,次名讳琨。

七其问祖,字子裕,号裕吾。庠生,配徐氏生二子。长名隧,次名瓒。

七世,堂兄弟十二人。居日照北关者五,居日照南关者七,多以耕读为业,不一一赘述,仅将社会知名者,安容二祖述之。

安祖,字体道,号仁宇,苦志读书,明隆庆庚午科举人,万历癸未,初授迁安知县,擢升河间府管河道通判、淮安府管河道同知、阙补真定府同知兼理宣府粮饷,加服俸功一级。钦命、赏边兼军道衔总制三边,蒙恩进阶四品,万历丙申以病告归。配张氏赠宜人。著有《海英乐府》,有“仁播良吏之声,乡有长者之誉”。清康熙元年(壬寅)题请奉旨从祀邑名宦乡贤祠,真定名宦祠。

容祖,字弘道,号涵宇,博学善楷书,增生,补科举人咸器之,不获与兄齐名。

八世祖,有三十一人。多数以农为业,游于邑庠者讳为臣、为翰、为令、为辅、为佐、为本、应期、为才、为俊九人。出众者有:为臣祖,字迈荩,号纯我,万历乙卯科乡试亚魁,为翰祖字就绚仲,号藩我,万历乙卯科与兄同中举人。为令祖号信我,由例贡初授鸿胪司序班,升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为辅祖号迈训,由例贡初授河津县篆历,敕授修职郎,升西安府经历司经历。

九世祖有七十六人。此时,申氏族人在日照城关人丁兴旺,泱泱大户。已处明末动乱时期,虽游邑庠者有十六人之多,加之十世祖游邑庠者八九人,但大局已定,弗为我克。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大乱,清兵窜扰日照,申氏族人已为重点袭扰目标,时佩韦祖妻,李氏祖母,遇难不辱死(见太平桥李氏族谱),佩兰被难赴北未回,佩芳祖被难而玉楼有召,佩环祖被难赴召修文,佩龙祖被难入镶黄旗籍集居京师申家巷,其二子士镳公,士式公亦寓居京师。大清定鼎,星转斗移,战事频仍,社会不稳,申氏家族在日照城关,仍不时受袭,族众共商,迁离城关,到四乡各自谋生。初迁山后、申家楼、郭家村、田家村等,至康熙初期,又由申家楼析出,迁黄山前、响水河、申家沟(莒县)、荻家沟(五莲),至清光绪年间,又析出迁至刘家沟、王家沟、诸城黄山前(今胶南县)及邑东北乡诸村,有从山后迁诸城贤和、龙王庙一支(今聚居胶南新胜村),有由邑黄山前迁朱家官庄和栖霞县沃陡夼、八家村。目前长支聚居日照、莒县、五莲、诸城、胶南等县市达九十余村。

至清,申氏长支无甚显要。前期,九世佩茞祖,年逾古稀,京报选授高邮州州判,在家故亡,未赴任。中后期,少有名声者,郭家村十五世际清祖,字乾一,号元斋,郡廪生道光已亥科经魁,咸丰癸丑科举人大挑二等,选授长山县教谕,署理新城县教谕,入长山名宦祠,同治壬戌以行孝奉旨崇祀乡贤祠。其子,十六世祥楠祖,字右梅,同治壬戌恩科并行,咸丰辛酉正科举人,例授文林郎。其孙,十七世建勋祖,字映辰,懋修,郡优廪生,光绪丁未岁进士,侯铨县丞。黄山前十六世鸣宇祖,以有军功加总督衔。有子三人,俱居山西省。

四、二支略述:

二支家乘,明万历年间与长支同时期创立,惜哉,明末壬午大乱及清兵入关,或毁于兵患,或散佚失传。清前期,族人迁徙,奔波谋生,无暇顾及谱事,直至清咸丰二年(壬子,1852)冬,十六世春祖,赴郭家村与际清祖商讨修谱之事。时已去始祖落籍照邑近五百年,一至九世先祖名讳事迹几近失传。遍访祖林碑碣,古者字迹腐蚀不清,近者星列,前后不能相继。支派世系难以理清,惟辈数尊卑称谓,秩然有序。既是申氏族人敦睦体现,又给创家乘创造条件。春祖即以向前看,昭后世,按始祖落籍水车沟为基,依村编排,知者详之无疏略。疑者阙之无附会,创立新谱。又经光绪、民国、共和国几次续修,谱载昭昭。现就日照县志及谱载,略述之。

始祖宗良公,是否征召,守何墩,居何职无考。以子贵诰赠大中大夫,陕西道监察御史,配氏诰赠淑人。

二世孝先祖,明洪武三十年,由异材征辟选授河南司狱司,擢升陕西道监察御史诰授大中大夫,蒙恩进阶三品。配氏诰封淑人。

五世睿川祖,明崇祯年间,由廪膳生幸选贡生成岁进士。

六世劝祖,字惺自,明万历年壬子科举人。

六世勋祖由廪生幸选贡监。

七世作励祖,清顺治甲午拔贡。

十六世玮祖,任分省任用湖北军署书记官侯铨县知事。

十六世玉节祖,以子世松官例封武略骑尉,配崔氏例封太安人。

十六世玉立祖,以侄世松贵,例封武略骑尉,配夏氏例封太安人。

十七世松祖,为任职分省任用山东省司令部署军法科,侯选县知事,例授武略骑尉加五品衔赏戴蓝翎,配王氏,继沈氏俱封安人。

二支族人,落籍日照,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至今在日照者,已析至六十余村庄,新中国建立后,任市县乡镇干部者比比皆是,大中学生、硕士、博士如雨后春笋,是我申氏兴旺之体现。

 


分享按钮>>【申氏网新闻】申氏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
>>【申氏家谱源流】申氏家谱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