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庄重地举行了简单的祭祖仪式后,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只保存《浣江郦氏宗谱》的木板箱子,拂去了厚厚的历史尘埃,捧出了完整的六十一卷宗谱,我们怎能忘记当年这位奉献了毕生心血的主编! 当我们在暨阳大地举行一次次郦氏宗亲联谊大会,联合诸暨各村亲族甚至海内外各地亲人,掀起《浣江郦氏宗谱》第二十二次修谱高潮时,我们怎能忘记这位走在我们前面的先驱! 我一次次翻阅着宗谱里面关于他的记载,一次次踏上他的故乡竹窠村,走访一位位至今还健在的耄耋老人,一点点积累着这位先驱者的珍贵史料。六十年的风雨沧桑,无法冲淡人们对他的怀念;残酷的政治风暴之后,他的名字依然在浣江两岸的每个村子到处传颂! 感谢这套仅存的《浣江郦氏宗谱》,感谢每个村子的父老乡亲提供的珍贵回忆,感谢网络上的所有宗亲提供的每一条线索,使我们拨开一重重历史迷雾,使他的生平事迹在我们面前一点点清晰起来…… 需一千一百〇二公,讳绍法,字述先,学名缵绪,诸暨县廿八都竹窠(今属王家井镇新南村耕下庄)人。父亲曰勋(履一千五百九十九公),母亲陈氏,哥哥绍昇(需九百〇四公),还有五位姐妹(程郦氏、傅郦氏、楼郦氏、王郦氏、周郦氏)。述先生于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一日未时(1894年8月31日午后)。 述先出生在满清末年的封建大户人家,他家的房子在当时的农村是一流的,这和他的祖上世代苦心经营分不开。他的家族重视耕读传家,在春耕秋收之余,努力培养每一个孩子知书识礼,属于典型的书香门第。 述先早年毕业于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担任福建省高等法院分厅文牍科主任、思明县(今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检察厅书记官长;后任浙江省永康、萧山、浦江、乐清、平阳等县的承审员;又任思明县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思明县地方审判官、萧山县知事。 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浣江郦氏宗谱》进行第十九次修编,青年好学的述先,已经成为元五房竹窠村的房长,被亲族们推举到诸暨县城的永思堂,参与宗谱的调查和修编。此后,述先的才干越来越得到全县宗亲的敬重。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年),《浣江郦氏宗谱》进行第二十次修编,述先担任永思堂会计,全面负责修编宗谱的财务经济;与此同时,述先积极配合搜集资料,成为主编式夫公在本次修谱之得力助手。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八月(1937年9月),述先被全县宗亲推选为诸暨郦氏永思堂的掌门人,掌管全县郦氏宗族的族权。述先为人外宽内严,待人和蔼可亲,乐施好善;对于经济盘算深为精通,他掌权的二十年中,不使宗族经济衰败,全县各地的宗族田产山林房屋有增无减。 述先在精心管理永思堂的同时,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竹窠村。他说服家人,用自己家中积累的银两,在竹窠修建了一座本村的郦氏宗祠,供村人祭祖集会使用。这座宗祠至今保存完好。 述先接管永思堂的年代,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日寇铁蹄践踏祖国大地的时候。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年)夏季,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民国二十七年戊寅闰七月十五日(1938年9月8日),日寇出动五架飞机,在诸暨县城狂轰滥炸,位居县城中心的永思堂,门墙倒塌、堂屋尽毁。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九月(1940年10月)之后,诸暨三次沦陷,县政府流亡会稽山区,述先不甘心做亡国奴,带着《浣江郦氏宗谱》以及其他宗族史料,背井离乡,辗转外地。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七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述先和乡亲们返回诸暨县城。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1946年),述先召集诸暨各地宗亲开会讨论,提出整修祠宇方案。依照募集的资金数额,开始重修永思堂。首先设立宗祠大门,随后修复堂屋以及中厅侧室,接着修复节孝两祠;郦祠湖前的石栏已被战火倾倒,乃凿立石狮二十二尊,各具神态,气象雄伟。经过两年整修,终得竣工。 与此同时,述先集全县宗族之人力物力,主持修编规模空前的《浣江郦氏宗谱》,上至远古,下期民国末年,覆盖全县所有郦氏宗亲,涉及十二派二十三房,共计一百三十余村。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冬季,宗谱基本修编完成。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冬季,以铅印本印刷,全套六十一册,总共印刷六十套,按照颁谱录的字号,分发全县各地房派。 在战争岁月,述先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他憎恨日本侵略者,在修编宗谱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许多篇章里面控诉了日寇的野蛮罪行;同时,他多次不顾个人安危,对中共诸暨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给予积极的支持,营救了一些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何香凝等领导干部。 在诸暨郦氏大家族中,述先虽然掌握着永思堂的宗族、经济、文化权力,但是他为人清正廉洁,从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在竹窠和县城购买一些田地,雇佣农民耕种,但是从来没有仗势欺人的行为。诸暨解放以后,述先说服了全县各房宗亲,把永思堂一切财产交给国家,被当时的政府评为开明绅士。他的女儿觉初、儿子夏威,和普通百姓的孩子一样,在学校里都是勤工俭学的。女儿觉初向他要点铜钱,他总是板着脸说:“小孩子有饭吃就行,要什么零花钱?” 共和国三年壬辰正月十二日午时(1952年2月7日中午),述先公蒙冤受屈,不幸遇难,终年五十九岁,葬于城西詹家山村金字山顶东侧。当年被他营救过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何香凝赶到诸暨保护他时,已经为时已晚,铸成了千古奇冤…… 十年动乱期间,述先的墓碑被捣毁,他生前倾注了毕生心血主编的《浣江郦氏宗谱》在诸暨全县绝大部分被烧毁,目前上海图书馆仅存半套(二十九册,原属诸暨城西序先房);义乌境内仅存半套(三十五册,保存在稠城街道);北京国家图书馆存有完整的两套(六十一册,原属诸暨城西百三房、诸暨视北乌程);诸暨本土仅存一套(六十一册,保存在诸暨陶朱街道境内)。 述先配牌头镇王劳军村王香球(前),未曾生育;侧室湖州府王秀英(后),生一女:觉初;一子:欣初(夏威)。1952年春季,述先公遇难后不久,前王氏悬梁自尽;1967年初夏,后王氏被折磨致死。 郦觉初,生于民国十八年己巳七月初一日子时(1929年8月5日凌晨)。1950年毕业于同文中学(春季班),起初担任乡村教师;父亲蒙难后,嫁于诸暨县草塔镇,数十年不敢回娘家探亲;生三子一女:赵暨产、赵仲产、赵玲玲、赵幼产。 郦欣初,字夏威,行颐一千四百〇八,生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闰五月十七日辰时(1933年7月9日上午)。1950年毕业于同文中学(秋季乙班),从事越剧后台伴奏。其父遇难后,迁到湖南省,数十年未能返回故乡诸暨探亲。卒于共和国三十八年丁卯(1987年)。配诸暨县城胡小梅,生于民国十九年庚午十一月十九日寅时(1931年1月7日黎明)。生二女四子:春儿、暨龙、暨炯、敏儿、国均、伟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