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郦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世系字第   新闻热点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民情风俗   青史留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民国前期永思堂掌门人郦式夫传 已阅:2368 / 回复:1(楼主)

当我们来到上海图书馆,进入二楼宗谱阅览室,打开那套尘封已久的民国二十三年甲戌版的《浣江郦氏宗谱》,我们会注意到一个百年前的落第秀才,他就是这套宗谱的主编郦铭训。

我们通过民国三十七年戊子版的《浣江郦氏宗谱》以及走访他的后人,一层层拂去岁月的尘埃,逐步理清了他的人生轨迹,一位清末民初的民间宗谱专家的形象,在我的面前越来越清晰了……

履一千六百七十五公,讳启钰,字宝贤,号式夫,学名铭训,诸暨县城秉彝房崇本堂人,际绪之次子,世坫、际綋、际河、际靖之继子。生于同治四年乙丑十月廿四日亥时(1865年12月11日深夜)。当时的诸暨,正是长毛暴乱初步平定,江南各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式夫早年立志成才,勤奋学习,成为绍兴府的附生。

明清时期,经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学、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分别分往府学、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此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后,称为附学生员,简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从各府学、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成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深造的成为监生。

式夫的青年时代,遭逢清末乱世,慈禧太后当权,朝政腐败。他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不肯在考场里面卑躬屈膝,以至于怀才不遇,仅仅挂了个附生的空名,成为落第秀才,报国无门。

在多次遭受封建势力冷落之后,式夫逐步认清了满清王朝的反动本质,也真正明白了自己不被这个社会容纳的残酷现实。他开始把自己的才学和精力投入《浣江郦氏宗谱》的研究,并参与县城郦氏宗祠永思堂的管理。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浣江郦氏宗谱》进行第十七次修编,年轻的式夫成为校订者之一,在永思堂初步展现了他的才华。宣统二年庚戌(1910年),《浣江郦氏宗谱》进行第十八次修编,式夫正值壮年,担当起永思堂的会计重任,负责宗谱修编的一切收入开支。他量入为出,节省开支,使得宗谱修编能够顺利进行。

辛亥革命以后,式夫由于众望所归,担任永思堂的掌门人,成为诸暨郦氏宗族的族长,主持宗族日常事务的处理工作。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年),《浣江郦氏宗谱》进行第十九次修编,式夫当时年近花甲,担任修谱的主编,带领全县各支派的亲族,完成了这次修谱工作。

式夫在晚年时期,重视永思堂以及《浣江郦氏宗谱》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他在各支派人选里面广泛考察每个人的才干,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他们的能力,用人唯才是举,不以亲疏恩怨为标准。式夫平时对于独子钜煌要求甚严,逐步培养他成为崇本堂的房长;但是来自廿八都竹窠村的元五房房长郦述先,学识才干远在钜煌之上,式夫便把述先作为永思堂的族长接班人加以重点培养。

作为封建时代的宗族首领,式夫并没有依仗权势图谋私利。他的生活很简朴,出门不坐轿子,衣食起居同平民相同。但是,正如那个时代的其他封建族长一样,式夫也有那个时代的思想局限,其中重男轻女就是一个特征。他在长孙祖德、孙女美红面前,态度是有很大差距的。有时候,他从永思堂回家,带回一点亲族们赠送的小酥糖,必然是孙子多、孙女少;如果只有一块酥糖,那么孙女肯定没份了。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公元1934年),《浣江郦氏宗谱》进行第二十次修编,式夫已经年近古稀,不顾年迈体弱,再次担任修谱的主编,依然带领宗亲们着手修谱,在持续干旱的灾年,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这部宗谱的修编,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在这次修谱过程中,式夫给述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担任永思堂会计,全面负责修谱的经济账目。

就在这次修谱工作大功告成之际,式夫终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于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十月初六日亥时(1934年11月12日深夜)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诸暨县城白杨山脚宝寿寺下。

式夫配寺下张村张素彩,生一子:钜煌。

钜煌,行需一千二百十三。担任秉彝房崇本堂房长。

钜煌配三十二都洋湖祝家祝筱兰,生三子二女:祖德、美红、福亚、祖培、祖涤。


作者:郦林春 (2009/6/9 20:02:05)   回复此贴
  回复:民国前期永思堂掌门人郦式夫传 第 2 楼

想不到式夫公和我还是同属于秉彝房崇本堂的。

作者:郦林春 (2009/7/31 22:08:5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郦氏论坛  执行时间:168.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