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历史之二《燕国早期的都邑》

    中华燕氏网 2009年2月8日 燕飞收集


                                           燕国早期的都邑

        琉璃河遗址就是燕国最早的都邑,使用时间约在西周早中期。它是目前唯一的一个既找到城址又发现诸侯墓葬的西周早期封国遗址,也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座始建于西周早期的城市遗址。始建年代,一般认为在西周早期。至西周晚期,城址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已由燕国的都城变为一般的居民点。琉璃河遗址包括董家林古城和黄土坡村墓地。有关董家林古城和黄土坡村墓地的调查和发掘情况,《考古》1963年3期《北京房山县考古调查简报》,1974年5期《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1976年4期《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1984年5期《1981年-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1990年1期《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4期《北京市出土文物展览巡礼》、1997年6期《琉璃河遗址1996年度发掘简报》和郭仁、田敬东《琉璃河商周遗址为周初燕都说》等文和《北京考古四十年》第一编第三章都有报道和介绍,其基本情况如下:
        董家林古城 董家林古城遗址在60年代以前,地面上尚可见l米多高的城墙,后因平整土地,这些残墙被夷为平地。但从远处望去,城址的地势仍比周围地面高出2米左右。经钻探和1976年、1984年两度发掘,得知北城墙、东城墙和西城墙之北半段尚保留大部分地下墙基,其中以东北角和西北角保存最好。根据墙基测量,北城墙长约829余米,城南面现为河床洼地,故南城墙长度不清,东城墙和西城墙的北半段分别为300余米。在主城墙下部两侧,有斜坡状“护坡”。在东、西、北三面城墙外,发现有深2米多的护城河,可知城的结构有主墙、内附墙和城外平台。城外有护城河。城墙用夯土筑成,宽10米左右。夯层一般厚3一5厘米,圆形夯窝直径3一3.5厘米,十分密集。墙体底部有残槽,墙体分段夯筑,可见城墙的营造方法是先在生土地面上挖出一条浅基槽,然后填土与基槽平,再往上堆土夯实,层层起筑。当夯筑到一定高度后,再采用分段夯筑的办法,整个城墙的质地相当坚硬。城内发现有房基等遗迹,出土的主要遗物有石、陶、铜、玉、骨、蚌等多种原料制作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装饰品及卜骨等。
        此城的营建年代,由于城墙内侧的护坡,被商末周初的墓葬以及西周时期的灰坑、房基所打破,推知始建年代不晚于西周初期。又由于城不远外的黄土坡村发现并发掘出了一处大规模的西周燕国贵族墓地,因此判断这座古城应是燕国的都城,是燕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黄土坡村墓地 位于古城址东南,占地5万余平方米。经过1971年—1978年和1981-1986年的发掘,清理出300余座墓葬和30余座车马坑。墓葬包括大、中、小型三类。从随葬的铜器铭文可知,这里是西周时期燕国贵族墓地。 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土炕竖穴。墓葬的形制与规格,依死者生前身份的不同而相异。小型墓一般长2.5米,宽1米左右。随葬品主要是陶质明器,少数墓中也有玉石饰件或小件青铜器。中型墓,长3米以上,有棺有椁,随葬品有玉石器、青铜器、漆木器和陶器等。大型墓有较大的墓室,设有墓道,墓道宽敞,呈梯形,墓道不直通椁室,底端至椁顶尚有距离,与商周时代的“甲”字形或“中”字形大墓不同,为燕国墓葬的特有形制。中型墓多有殉人,大型墓还有车马陪葬。殉人一般为1一2人,多为青少年男女,有的置于椁顶板上,有的置于两侧的二层台上,头向与墓主人相反。殉者身边有的还置有成套马具,似是墓主人生前的马夫。西周用人殉葬仍然比较普遍,但数量比商代减少,大型墓和部分中型墓的车马陪葬,少的有2马1车或4马1车,多的用14匹马5辆车或更多车马陪葬,这显然与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有关。车辆制作精美,双轮独辕,前有衡,后有轴。辕头上翘,辕和衡相接处有铜和绳索连接。车厢为长方形,四边有栏杆,后有缺口以供上下。在辕、衡、轴等处有青铜构件和饰物。轮辐有的18根,有的24根。有的车上备有平面圆形的伞盖。直径1.3米,26根伞骨,自顶部向四处放射排列。
        黄土坡墓地随葬品比较丰富,有青铜器、陶器、玉石器、漆器、货贝和宝石器、原始的瓷器等。陶器有鬲、簋、罐、壶、鼎、豆等,多为明器,显然这是专为燕国贵族烧制的。漆器的种类有觚、豆等。原始瓷器有尊、豆两种。青铜器有圆鼎、方鼎、、爵、尊、、卣、觯、等礼器,戈、戟、矛、镞、匕首等兵器及车马器等。不少青铜器上铸有“侯”铭文,记有(燕)侯赏赐货贝,臣妾等事,如253号墓所出《堇鼎》有铭文称“燕侯令堇馔太保于宗周”,记述的是燕侯派陪臣堇前往宗周向太保(召公)奉献食物的事,这证实了召公以其长子封于燕,自己则仍在宗周辅弼王室的史实。此外还发现有不少玉器与玛瑙、绿松石等组合而成的串饰,这是有身份的贵族统治者的佩饰物。墓葬中最大的墓是1193号墓。它位于黄土坡村西北,墓葬大而形制特别,墓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现存墓口南北长7.68米,宽度在5米以上,墓底部距地表10.25米,大墓有4条墓道,各在墓室四角。这种形制是第一次发现。该墓规模很大,原来的随葬品一定相当丰富,可惜由于盗掘而所剩无几,不过既使如此,清理出的随葬品仍达200余件,并不乏极有价值者,著名的《燕侯克》、《燕侯克》就是其中的两件。墓葬的年代是周成王、周康王时期。关于墓主人及其身份,发掘者认为属于王侯一级的人物,“必是地位显赫的一代燕侯之墓”。


分享按钮>>【各地沈氏】 泰国沈氏宗亲总会 
>>司五教,字敬先,内黄人。崇祯时,以岁贡为内丘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