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历史之九《燕国臻于极盛》

    中华燕氏网 2009年3月2日 燕飞整理


         秦开却胡与燕筑长城 在国力发展的基础上,燕昭王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拓边活动,这就是秦开却胡。《史记》卷110《匈奴列传》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秦开却胡是燕国史上的大事,但由于史书记载过于简略,所以有必要作一些具体分析。
        关于秦开的身份,《匈奴列传》只说他是燕国的“贤将”。实际上秦开恐怕还有更深的背景。按照古时两国交往取信的习惯,一般都是派遣国君的爱弟或贵子到对方去,秦开既作为燕国的质子前往东胡,应是受到燕昭王信重的人,类同于前往齐国作人质的燕昭王之弟襄安君。由此推测秦开不是一般燕将,起码是受到燕昭王宠信的爱将。
         关于秦开为质于胡的时间,《燕史纪事编年会按》的作者曾有一番分析,他认为秦开入胡为质应在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大举兴兵伐齐之前,目的有两个:第一,东胡是战国时期燕北的重要游牧部族,燕昭王谋伐齐,必须解除北顾之忧,秦开入胡为质的直接目的就是和东胡,使东胡不致侵犯燕国北边;第二,借助东胡的军事力量,开辟新的兵源,以备将来伐齐之用。 
         关于秦开却胡的时间,《匈奴列传》置此事于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之后和赵将李牧守边之前。据《史记》卷43《赵世家》,赵武灵王“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的时间是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相当燕昭王的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十三年(公元前299年)。这应是秦开却胡时间的上限。又据《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李牧守赵边约在赵悼襄王元年前10余岁,即公元前260年前后,相当燕武成王十二年前后。这应是秦开却胡时间的下限。再综合考虑燕昭王伐齐前后的列国形势,秦开却胡的时间应在乐毅伐齐之后,当在燕昭王三十年至三十二年间(公元前282年——前280年),因为这一期间乐毅伐齐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燕昭王有力量,并且也敢于向东胡进军。
         秦开却胡是燕昭王兴燕图强的重要举措之一。它的成功使燕国东部边境向前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燕国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造阳在上谷,汉上谷郡治在今怀来县),向东到达襄平(襄平为汉辽东郡治,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北)。北长城的遗址至今犹存,位于今宣化、怀来以北的张北和赤峰间,东西走向,西入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和县,与赵长城相接,东北经丰宁、围场至辽宁西部,经赤峰以南进入今北票。其中赤峰红山以北沿西路a(独体字,“嘎”字的右半)河北岸向东延伸,经过老爷庙、八家子、撒水波等村的一段,全长约15公里,跨山越谷,气势雄伟。城墙的建筑方式,有的地段用土夯筑,有的地段用石块砌筑,现存高度2、3米至4、5米不等。燕国南长城位于今易水流域,是由易水的堤防扩建而成的。西端始于今易县西南,沿易水而东,经徐水、安新至文安县止,原是燕国与中山国的分界线。 
        乐毅伐齐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国征发全国军队出征,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派尉(官名)斯离率兵和三晋之师会合。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统帅燕、秦、韩、赵、魏五国之师伐齐,先从燕境进攻齐之北地(黄河以北属齐国而与燕相接之地),由于齐闵王信任苏秦,认为燕国不会反齐,所以齐国的防务只注重济西的正面,“悉起军而距军于济上”。而乐毅之师却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从北线攻伐。齐国北地失守,西线济西也很快动摇,齐将触子缺乏斗志,刚一交战就下令退兵,自己先乘车溜走,导致齐军大败。继任的达子统率余部继续作战,屯兵于秦周(临淄雍门以西地方),又战败,达子战死。这时秦、韩之师退出战争,乐毅于是分魏师攻占原宋国旧地,分赵师攻取河间,打算独率燕师进击齐国内地。燕将剧辛不同意孤军深入,他认为:“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则认为:“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罪,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燕军遂深入其地,一举攻陷齐都临淄。燕昭王亲自到济上(即济西)犒赏燕军,封乐毅为昌国君。齐闵王出逃到莒(今山东莒县),为淖齿所杀。
        燕军乘胜追击,齐军望风奔溃,燕军一举攻占临淄,尽掠齐国珍宝重器,“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於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此后乐毅一面继续攻打其余齐城,一面镇守临淄。休整燕军,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安抚齐国贵族,在齐国封了20多个拥有燕国封邑的封君,还把100多个燕国爵位赏给齐人;搜求齐国的逸民隐士,给以礼遇;革除暴政,施行轻徭薄赋,重建社会秩序,收买齐国之心;将攻占的齐国城邑改设为燕国郡县。 
        乐毅镇守齐地期间,也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久围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不克,欲借兵威南面称王,居心叵测。燕昭王不信谗言,反而大会群臣说:“先王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为无道,乘孤国之乱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燕昭王杀掉进谗言者。封乐毅为齐王,赐乐毅妻以王后之服,赐其子以公子之服,赐乐毅“辂车乘马、后属百两(辆)”。乐毅坚辞不受,以死自誓,信义节烈为诸侯所畏服。 
         乐毅伐齐,前后历时5年之久,攻克齐城70余座,齐国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这是燕国的极盛时期。齐宣王五年,齐匡章率师攻破燕都,迁其重器,占领燕国4年;31年后,乐毅率燕师攻入齐都,尽收其宝,毁其宫室宗庙,占领齐国达6年之久,燕昭王终于洗刷了国耻。 
         燕国极盛时期的疆域 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到了燕昭王时期,随着燕国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从公元前300年起,赵国连年兴兵,大举进攻中山,最终于公元前295年灭中山。与此同时,燕国也乘机蚕食中山之地,大约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望都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燕昭王伐齐后,燕将秦开又东向却胡,拓地千余里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北)。据《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记载:这一时期的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陀,易水”。上述引文虽是策士的夸辞,却也大致反映了当时燕国疆域的概况,即东与朝鲜为邻,南与齐国交界,西与赵国为邻,北与戎狄杂处。以今天的地理范围而言,就是以北京地区为中心,领有河北省的北部,内蒙古的南部,山西省的东北部,山东省的西北部及辽宁省的西部等广大地区。《韩非子•有度》称:“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这位“残齐,平中山”的燕襄王就是燕昭王,他死后为双谥,称“昭襄王”,故或称“燕襄王”。韩非子这段话既是对燕昭王开疆拓土事业的称赞,也是对当时燕国极盛时期疆域的总体概括。


分享按钮>>中华殷氏网赴河南祭祖团组织序列 中华殷氏网
>>中华轩辕氏族--讲求文化品位,提高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