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经济之三:手工业

    中华燕氏网 2009-4-1 12:13:17 燕飞整理


        冶金业的进步 燕国在冶金手工业中主要的是冶铁手工业和青铜手工业。战国时燕国冶铁手工业有了飞跃的进步,不仅生产工具用铁制作,战争的武器也已逐渐改用钢铁制成,同时青铜手工业的冶铸技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铁a(形声字,左为“钅”,右为“获”的右半)、六角锄、a(形声字,左为“钅”,右为“尊”),都属于展性铸铁。经科学工作者考察,当时还利用控制退火的办法,创造了表面为低碳纯铁,中心为硬度高的复合铸铁器件,借以提高农具的性能,使农具具有坚硬、锋利、耐磨的刃口而具韧性。燕下都出土的剑就是低碳钢剑,这种低碳钢,是以块练铁为原料的纯铁在反复锻打中吸收了碳,或经过渗碳处理而形成的。在铸造工艺方面,燕国冶铁匠人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从陶范到金属范,从单合范到双合范,从外范到内范,都有出土。兴隆县曾出土有87件铁范,全部是浇铸而成,这说明当时已采用了鼓风的竖炉,它不仅能练出液态生铁,而且可以达到浇铸的温度。铁范的出现,对当时的铁器生产有很大的作用,铁范可连续使用,冶铸多件成品铁器,如在兴隆鹰手营和隆化县发现的铁斧,封王坟发现的铁锄,经验证,都与兴隆出土的铁范是一样的。
       战国时期,燕国的青铜制造业也比较发达,今已发现规模较大的遗址有两处:一为燕下都遗址;一为唐山贾各庄遗址。今北京市辖区范围内也发现十余处。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鼎、簋、豆、敦、戈、剑等。这些青铜器的制作,显然比西周初期有了更大的进步。形制轻薄灵巧,花纹细致繁复,每多用同一印模在铸范上反复印成。有的用刀或矿石在光素的铜器表面刻成1纤细的图案(如在怀来北辛堡发现的铜缶,就是刻纹铜器)。有用红色金属物镶嵌在铜器表面(如唐山贾各庄出土的铜豆,器物的纹饰,就是用红铜镶嵌而成的),也有用金银镶嵌图案的,称“金银错”,如描画车马狩猎、水陆攻战、宴乐、射猎等,还有用立体鸟兽装饰在铜器上的,更有金器铸作鸟兽形的,非常生动优美。铜器上的铭文,有临时刻上的,也有特别加以铸造的,字多波折,带有装饰性。有的青铜器物,形制精巧,花纹细致,铭文讲究,这种器物,大约已经不是实用品,而是一种专供贵族统治者赏玩的工艺品了。《荀子·强国篇》曾说过,青铜器的制作,主要在于“刑(型)范正,金(铜)锡美,工冶巧,火齐得”。从燕国出土的铜铁器文物看,燕国冶金匠人已熟练掌握了这种冶铸技术。 
        木工、漆器、陶器 木工手工业,燕国铁器有斧、凿、锥等工具,木工的业务是建筑房屋、制造车舟等交通工具和建造坟墓。从燕下都宫殿遗址看,规模是宏大的,从贵族墓葬看,坟墓里往往有棺椁数重,棺的制作,底和壁已运用套榫(梯形榫)来镶拢。从车马坑遗迹看,轮辐已多到十几辐以上。车轮需要曲木,而要把木料压曲,使之合乎制作需要,又需相应的技术和工具。这都说明当时的木工技术已相当进步。

        漆在战国时应用很广,许多木器都髹漆。琉璃河燕国墓地就有漆木器,漆器种类有觚、豆。棺多髹漆。漆的颜色已有黑、朱、黄、紫等多种,漆工往往用各种颜色的漆在器物上绘画图象和图案。
        陶器。从燕下都琉璃河墓葬出土的陶器、陶片看,有素面灰陶,也有彩陶,有日用器皿,也有建筑瓦当等。精美的彩陶有红色彩绘的,也有黑色的暗花的,多有纹饰。黑色陶器上的这种暗花,须趁陶胎半干时制作,先将表面打光,再用钝锋的竹木片在上面磨画花纹,尔后入窑烧制。这样,陶器表面发黑光,花纹比较暗淡,仅隐约可见,成为一种很别致的暗花。这些都显示了陶业的进步。以燕下都出土的陶器看,有鬲、釜、豆、盂、尊、罐、壶等,其上多有文字戳记,内容主要有三种:一种为陶攻(工)某;一种为左宫某或右宫某;一种记某年某月,左(或右)陶尹、左(或右)陶×(左右结构,左为“人”,右为“垂”)某、皎某、左(或右)陶攻(工)某。这些都是官营手工业制品的标记。在武阳台、老姆台等宫殿台基周围,出土了大量的陶质泄水管道和瓦当、筒瓦、板瓦、陶井a等。泄水管道皆圆筒状,最精致的是把尽端一节作成张口吐水的虎头形。同出的还有山字形瓦钉。从其建筑用瓦看,较当时其他列国宫殿的同类物品更厚重和讲究。板瓦上印有蝉纹,半圆形瓦当印有饕餮纹、双兽纹和重线山形纹,极为美。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