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暨优秀共产党员——燕增香

    中华燕氏网 2009-7-2 10:10:57 江城党建


        燕增香,现任舒兰市上营镇马鞍岭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被吉林省委评为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达标状元,2005年被吉林市评为家庭致富能人、被舒兰市评为劳动模范,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舒兰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村党支部被吉林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实施“让村民满意工程”优秀村级党组织。 
  一、求公正,她是一个群众信得过的党员 
   马鞍岭村是由河南、河北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有7个自然屯,耕地面积376公顷,农户533户,1599口人,党员55名。合并之前,两个村的党支部软弱涣散,处事不公,村务管理混乱,对此,群众意见大,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燕增香走上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后,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到群众中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呼声,了解群众的最急、最难、最怨、最盼,做到心中有数。在支委会上她提出新班子一定要做事公正,树立起党支部的威信。为开展好工作,她先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入手,正自身、树支部形象。河北屯低压改造项目由于原来的村干部作风不正、自身不廉始终没有完成,许多新建房户无法接电,群众意见非常大。燕增香从外围工作入手,多次与镇经管站、供电站取得联系,以清查低压改造资金帐目为重点,从原班子成员手中清退回挪用资金6500元,重新购料完成了河北屯供电线路的改造,不但使农户家家用上了照明电,而且使农电费用从最高时期的每度电1.08元降低到0.48元,既为民解了难也树立了支部和自身的公正形象。要办事公正就要伤害到个别人的利益,在工作中燕增香大胆工作不怕碰硬。上任不久,一些村民找到她反映河北屯原社长种村里的机动地不交土地租赁费,这人在当地很霸道,燕增香找到他了解情况,他却以村里老干部自居,不但不配合而且态度非常不好,拒不交费。燕增香一方面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开党员会对他进行帮助,最终让他将租赁费全部补齐。当了“官”就有人要借光,燕增香土生土长在马鞍岭,亲属比较多。她当书记后,一些亲属就找上门来,有的想包点便宜地,有的想多搞点农业贷款做生意,每当这时她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进行回绝。2005年年初,表弟罗福海找上门来要包地,燕增香说包地可以,参加公开发包,表弟一听转身走了,从此和表姐不相往来。工作中,她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接受群众监督,从不搞特殊化。要想树立公正形象,得到信任,自身更要正。
  她当书记以来,未在村里报过一次出差费和手机费,没挪过村里一分钱,相反她每年还要往村里搭进近千元费用。
  二、做事实,她是一个让村民满意的党员
  工作中,燕增香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全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马鞍岭村位于细鳞河两岸,每逢雨季河水上涨片地,岸边村民的土地不是被洪水卷走就是被砂石冲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燕增香带领村班子和党员在村里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3.2万元,治理河道1330延长米。从影背山到马鞍岭河南段200多米的河道,多年来历届班子都想治理,但因为资金问题始终没能治理。燕增香和村班子成员一方面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做好集资款收缴工作,一方面做好机动地发包工作,共筹集资金8000余元,组织全村党员、群众义务献工,对河道进行了清淤和护堤,一举解决了多年来的“老大难”。三人班河道下游均是马鞍岭村的耕地,每逢雨季山水冲刷都使河道和耕地受损,燕增香主动协调采石场铲车、钩机和动员村里农户的四轮车,共清土方6100立方米,对三人班河道进行了彻底清理。为了加固河堤,燕增香都带领全体党员、村干部在两岸河堤植树,共植树1000余棵,修护河堤320延长米。村里通往各个屯的桥涵有二十几个,由于部分桥涵年久失修,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燕增香把整修桥涵列为群众最急的事,三年来,共修建细鳞河大桥一座,石桥一座,水泥管桥8座,总造价6万余元。通往河北屯的桥是用木头搭建起来的便桥,2004年被一场洪水冲垮,村民每天来往种地都要趟着深及大腿的河水。燕增香通过集资一部分和从发包机动地的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协调铁路部门提供水泥枕解决一部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3万元把桥修建起来,结束了河北屯村民涨水就毁桥、桥毁就趟河的历史。为解决村民行路难,燕增香提出了修建“屯屯通”工程。她和班子成员一道进行研究,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共投入资金9.15万元,在马鞍岭村主要干道修建了6410延长米的水泥路。并组织党员、群众对马鞍岭村的巷道进行了治理,用黄沙铺路,共拉沙石45车,315立方米,改变了巷道难于行走的局面。要当好书记就要为群众着想。每当群众遇到难事、苦事,燕增香都主动想在前面、带头干在前面。2004年春耕大忙季节,60多岁的贫困户杨喜木家中唯一的劳动力26岁的儿子患了脑血栓,一家五口人中老的老,病的病,眼看着别人家的地都已经种完了,自家的一垧多地还没有动。燕增香得知情况后,组织村班子成员利用一天时间把杨喜木家的地种完了。在马鞍岭村种不上地的贫困户不多,可是住着每逢雨季就漏水的土草房的贫困户可不少。为了改变这些贫困户的居住环境,燕增香冒着他们无力偿还的风险没有犹豫,拿出自家存折到信用社做底押先后为贫困户古绍忠贷款5000元、罗福海贷款10000元、曲春野贷款3000元,保证了这三家砖瓦房当年建成使用。村民许淑敏一家三口都患有肺结核病,燕增香多次与上级医疗部门联系,并积极协调民政部门救济,使她们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三社村民郭庆友身有残疾,媳妇双目失明,由于家境困难,孩子上到了四年级就失学在家。燕增香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到学校专门研究孩子的上学问题,通过多方努力又争取到一个助学名额。燕增香自己家有两台小客车,是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她告诉家里人在经营客运时,遇到生活有困难的农户要免收车费,群众往来带的货物也不收任何费用。
  三、谋发展,她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好党员
  “做为一名村干部,不仅要自己会富,更应该多为村民寻找致富的路子,实现全村的共同富裕”,燕增香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现在已经是拥有三条客运线路经营权的养车专业户,成了村里的首富。任书记后,为了使村民尽快富裕起来,燕增香先后几次外出考察,同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谋划马鞍岭村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一是发展实用菌产业。马鞍岭村有一定的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经验,利用当地的木材资源,她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成立了以老党员邹绍忠为中心的食用菌种植协会,从外地聘请技术员为村民讲课,进行技术指导。村支部重点抓好产品销售方面工作,使食用菌种植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2005年全村13户农民种植黑木耳15万袋,平均每户增收1800元。二是发展矿泉水业。马鞍岭村是细鳞河发源地,村子东侧的泉水含有丰富的矿务质,日出水量可达到500吨,适合于开发利用生产矿泉水。燕增香积极与班子成员进行研究和与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并主动与外地客商建立了联系,在她的争取下,这个项目正在顺利的进行过程中。三是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业。她积极帮助产业户协调土地、资金和提供致富信息等。如今,马鞍岭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养猪、黄牛饲养、獭兔和劳务为主的产业格局,规模养猪户有5户,獭兔养殖户有5户,黄牛饲养户有200多户,每年外出劳务的农民有400多人,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