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姓历史人物:“生铁蛋子”——燕文炳

    中华燕氏网 2009年11月12日 燕振明


      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的东北部,燕氏先人燕百祥与其俩侄燕肇基、燕仲秀于明洪武二年迁徙至此建立桑科庄。之后,子孙繁衍,累累重重,枝繁叶茂,后又建立或迁徙几十个村庄。仅在此地域就有“一溜五燕”,即东燕、西燕、桑科、房家、石碑五村。生活在此的农民淳朴、勤劳、善良,日出而作,日息而归,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在这一带,东燕村先人燕文炳“走鏊子”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但当地史志鲜有记载,遂据村中老人讲述,理成轶事记之,以飨燕氏后人。
      据考,淄河发源于莱芜县禹山,自黄璩村以南入广饶县境,蜿蜒向东北,在今大码头乡马头村西南分叉,一向流经时属寿光县辖的央上村,一向流向北边的乐安县东燕村,因北向地势偏低,日久年远,淄水北流大有成为主干之势。“一碗淄水一碗油”,在农民看来淄水如同粮食。道光十八年(1838年),央上村民为防止淄水北流,于是就集中人把去“五燕”的水流堵死,这样以来,东燕村与央上村发生械斗,引发一起大血案,由于央上村人多势众,东燕村民5人被打死,残伤40余人。消息传至东燕,全村沸腾,誓不罢休,决心报仇。但因为央上徐氏户上千丁,东燕村却村小力薄,遂写状上告至乐安、寿光,并至济南府。
      在济南府初审,央上村除用大量银两贿赂官吏外,在辩词中倒打一钯,认为燕方以假乱真,欺官诬告,致使燕方顶案人燕文炳遭受酷刑——走鏊子(用来烙饼的平面铁具)。即把九盘铁鏊子烧得通红,一字排开,然后让受刑人赤脚从上面走过。刑前,主审大人厉声吼道:“燕文炳,你今天就是个生铁蛋子,我也要把你熔化掉” !随令燕文炳赤脚走过。文炳当年十八岁,血气方刚,毫无惧色,蔑视道:“青天大老爷,要熔化掉我这个生铁蛋子,恐怕您要多准备几斤木炭才行”!随后逐步走来,即时脚下皮肉受煎后吱吱作响,焦臭难闻。他行至半途,神志恍惚,蹲下身在地上乱摸。大人大声喝问:“燕文炳,你干什么?”官吏的吼声反而使燕文炳从朦胧中醒来。他从容答道:“我临来时吃的是韭菜包子,找根草剔牙呗!”说完后又站起来,把鏊子走完,并回过头来又重走了一遍。至今,在码头、“五燕”一带仍传其绰号为“生铁蛋子——燕文炳”。
      燕文炳受了刑,燕方也花费不少银两,但未能阻止双方形势的逆转,结案为淄河判给“五燕”,而双方伤亡各自处置。“五燕”群情激昂,怨声载道,又组织人力物力,三次进京,几经周折,人力疲竭,财力耗尽。第三次进京时,先高价聘刀笔孙先生,写好诉状,由燕文炳舍命递御状。燕文炳行至午门外,正遇一史大人外出,他便跌倒在地,拦轿喊冤,被随从当即踢昏在地。半天过后,燕文炳苏醒,史大人回朝,他再次拦轿,将其押到史府。次日,看过状纸后,问清情由,决定受理此案,又经皇帝御批,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翻案,判央上方“斩、绞、军、留”四刑。即斩一、绞一、军一、留二(留监)。自此,淄河从大马头村向北,流经“五燕”入小清河。
“淄河案”的影响,持续百年,两方亲戚相见不相呼,后百余年也互不婚配,在东燕村,后人也给燕文炳树立了高大的石碑,剧团也编排了有关这一事件的剧目《燕徐斗》。
       时至今日,已过近二百年,东燕村与央上村已和谐相处,不记前嫌。昔日的淄河也干涸成洼地,只有绿油油的庄稼和白花花的棉田在铭记着曾经流过的淄河水。当地燕氏虽为小姓,但在燕文炳先人精神的鼓舞下,在当今也名人倍出,仅东燕村就涌现出燕志夫、燕强、燕纪光、燕乃敏等志士名人,也算是小有成就。


分享按钮>>【安姓氏家谱源流】安海是福建四大名镇之一
>>《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夏姓)(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