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探讨——江西为何填湖北
- 中华燕氏网 2010年1月18日 燕飞整理
早在唐宋时期,便有江西之民迁居湖北,但人数极少且不成规模。江西之民大规模迁居湖北,发生在明朝初年。古代发生移民的的必要条件是迁出地必须是地少人稠,而迁入地应是地旷人稀。元末明初的战争和灾荒造成的地旷人稀,为湖北接纳大批江西移民准备了条件。
湖北曾是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发源地之一。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八月,徐寿辉与麻城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彭莹玉等人一起发动起义,并在圻水(今浠水)建立 “天完”政权。徐寿辉 红巾军很快发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当时有民谣曰:“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至正十三年(1353),元朝廷调集几省军队,对红巾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徐部损失惨重,并殃及湖北大部地区。
朱元璋在统一全国过程中,也把昔日对元蒙作战的“友军”作为敌军清剿,如对在湖南、湖北的陈友谅余部,便出动大批军队剿灭,并滥杀无辜,这也使当时湖北人口进一步凋落,大部地区几无人烟。对此,地方文献多有记载:如同治《汉川县志》云:“(元末)川沔一带,烟火寂然,至明初仍是土旷赋悬,听客户插草立界。”又据道光《安陆县志》载:“(元末)兵燹以来,晨星而列雁户者又几何,闻之老父,言洪武初大索土著弗得,惟城东有老户湾屋数楹,而无其人。鸟兔山之阴穴土以处者几人而无其庐舍,徙黄麻人以实之,合老妇孺子仅二千余口,编里者七。”……湖北不仅遭受兵灾涂毒,而且天灾肆虐。如《元史?五行志》载:“至正七年五月黄州大水……六月已丑,中兴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平地深丈有五尺余,漂没六十余里,死者一千五百人。……九年七月中兴路公安、石首、潜江、监利等县及沔阳府大水。夏秋,蕲州大水伤禾稼……十二年六月,中兴路松滋县骤雨,水暴涨,漂民居千余家,溺死七百人。”这类记载见于国史方志谱牒者比比皆是。
在移出地江西,自北宋时经济、文化已相当繁荣。梯田在各丘陵地区更为普及;梯田的大量出现,说明可资开发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了。宋代江西政区比唐代增加了一州、四军、三十一县,政区的增加说明户口的增加,这就必然出现人与耕地的矛盾,而到明初时,人与耕地的矛盾己十分突出了,人浮于土的状况在《明太祖实录》(洪武三十年三月条)中亦有记载:“江西州县多有无田失业之人。”因此,人与耕地的矛盾必然迫使江西人口外迁谋生。兵燹之灾也使许多人奔走他乡。如民国二年修《胡氏族谱》载:“洎乎元明革命,赣省兵燹迭见,人民不遑宁处,其由江右而播迁荆楚者,几如江出西陵……”赋役苛重而逼使民众离乡背井迁徒他处,乾隆《吉安府志?赋役志》称明代“无名杂用旁见迭出,”仅洪武初常征的赋役就达28种之多!“物粮夫差,百端催迫,至不能存,而窜徙于他乡,民之逃亡,此其故也。”(同治《南昌府志?赋役志》)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千千万万的江西移民不得不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远徙至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求生!
移民到湖北的江西人,主要来自赣中、赣北诸州县,来自赣南的较少。 自元末明初兵燹以来,湖北不仅人口稀少,而且闲田旷土大量存在。故明人包汝楫在《南中纪闻》中不无感慨地说道:“海内旷土总不如湖广之多,湖广真广哉!”湖北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成为吸纳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江汉平原水土资源丰富,湖泊众多,交通便利,湖区肥沃的淤积滩地,土质松软,易于耕种。湖北气候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利于谷物的生长。这些使之成为明代极具潜力的新兴农业开发区。即便是鄂西、鄂西山区,也因其山大林深、开发较晚,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和山林草地。明弘治八年,竹溪知县曾熙曾指出:“荆襄迤西多长川大谷,土壤肥沃,物产富饶,寒者易以为衣,饥者易以为食,此天地自然之利,民必趋之,往岁流民潜聚,去而复来,因其所也。”(《竹溪县志?艺文.》卷12,同治年间刻本.)这些自然优势对外地流民客户而言都极具吸引力,因此外省人口大举流入湖北,其中尤以江西人为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江西填湖北”。
明清时期江西移民在湖北的分布,根据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移民档案”资料介绍,其分布是由东向西渐次展开,即以鄂东----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而拓展的。以地区单元而言,鄂东北是明清两朝受战乱之灾而遭致人口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这里土肥地美,交通便捷,是长江中下游移民迁入流转的必经之地,也是被移民视为理想的创业地。从该区域136族家谱资料中统计,迁自外省的计125族,其中来自江西的有110族,占移民家族的88%。鄂东南与江西相连,是江西移民的首入之区。在鄂东南69份家谱中,记载来自外省者有63族,其中江西籍有49族,占移民家族的78%。江汉平原沃野千里,极易开发,最为吸引外省移民。在107族家谱资料中统计,来自外省者有97族,其中江西籍为77族,占移民家族的77%。以襄樊为中心的鄂北地区,自古为交通枢纽,是北方移民南下、南方移民北上必经之地;区域内多丘陵,土地稍贫瘠。在“移民档案”鄂北的15族中,江西籍有11族,家谱样品太少,似难以反映真实历史。但张国雄先生在随州等地实地考察,认为随州江西籍移民占移民总量的80%;宜城约在70%左右。鄂北处于移民结构的过度地带,江西籍移民会少于鄂东北、江汉平原地区。鄂西北山区与川、陕、豫交界,历来“流寓多而土著少”(嘉庆《大清一统志?郧阳府》)。依旧志统计,鄂西北80%是移民后裔,江西籍移民后裔仅占30%。鄂西南是土家族聚居地,自古有“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移民不多。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大量汉民涌入,估计江西籍移民比例不会少于鄂西北。
虽然湖北境内江西籍移民有一定分布差别,但江西籍移民家族占移民总数中的大部分是可查的。据“移民档案”湖北部分资料介绍,在339族移民中,江西籍有254族,占移民家族的82.5%,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江西籍移民的数量优势,此数尚不包括湖北填四川中的江西籍移民。
分享按钮>>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站恢复开放的通知
>>中华轩辕氏族--2010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