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燕氏、燕姓》探讨(10)——燕惠公奔齐
- 中华燕氏网 2010年1月30日 燕飞
第十回 燕惠公(简公)奔齐
编者: hbyc燕飞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书接前文,燕襄公(公元前657年)迁都蓟城以后,燕国历经了前桓公、宣公、昭公、武公、前文公、懿公,这段时期燕国无重大事件可叙。话说到了公元前539年,即春秋末年,燕国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一场政治危机,造成了燕国君位传承的一次重要更迭,但史籍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一曰:“惠公奔齐”。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惠公多宠姬,公欲去诸大夫而立宠姬宋,大夫共诛姬宋,惠公惧,奔齐。四年,齐高偃如晋,请共伐燕,入其君。晋平公许,与齐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意思是说:惠公欲立宠姬而去诸大夫,结果是诸大夫起兵杀死宠姬,惠公被迫出奔齐国。由此可知,《史记》中称事主的谥号是燕惠公。
二曰:“简公奔齐”。据《左传》记载:“简公多嬖(pi)宠,欲去诸大夫,而立其宠人。冬,燕大夫比以杀公之外嬖。公惧,奔齐”。大意是:燕简公欲重用“嬖宠”而去诸大夫,结果是诸大夫起兵杀死“外嬖”,简公被迫出奔齐国。由《左传》记载可以看出,当时事主的谥号是燕简公。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很容易看出,《史记》与《左传》两书所述是同一件事,而事主的谥号及事件的原因却有很大的不同,这难免让我们产生许多疑惑。不过从记载的文字中仔细琢磨,还是可以发现有相同之处,即对奔齐之原因都与宠姬有关,尽管《左传》记载是“嬖(pi)宠”,但是经过查阅古汉语词典,其意思是宠幸、受宠爱的人。根据“嬖”字的结构组成以及古汉语文字形成来源,可以推测“嬖(pi)宠”乃为宠幸女姓为多。于是,本人推测奔齐之原因皆为宠幸女子所引起。
至于对事主谥号记载的差异,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曰:认为《左传》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条的燕君应是简公,《史记》将春秋时期的简公与战国时期的惠公位置搞颠倒了,《史记志疑》的作者梁玉绳即持此种观点。二曰:认为是燕惠公,燕简公可能是双谥分称造成的,《燕史纪事编年会按》的作者即持此种观点。根据《湖南武陵源燕氏族谱》和《河南济源白涧燕氏家谱》的《燕国四十三代国君在位年代表》记载,公元前539年在位的国君是燕惠公,于是,我持第二种观点。
关于事件的起因。多数人认为《左传》所记比较准确。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家认为:所谓“嬖宠”、“外嬖”,可能是简公相信和依靠的一批地位比较低下的下层官吏所引起的,但是也不可以全面否认可能是宠幸某女子所引起的。二是,《史记》所述简公出奔至齐、晋联兵送简公归国等事,是将不同三年中的四件事杂揉在了简公奔齐以后的第四年一起来叙述,对此《燕史纪事编年会按》已有说明。
尽管在奔齐事主谥号上有不同观点,但是我还是把查到的诸家关于《燕简公奔齐与还国》的基本内容叙述一下,供大家鉴赏。
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燕简公起初可能是思谋变革,起用一批下层官吏,以取代“诸大夫”。但这一措施遭到了上层贵族的反对,于是燕大夫们朋比为党,起而诛杀了燕简公的“外嬖”,燕简公不得已逃往齐国避难。从公元前539-前536年,燕国一直虚位无君。鲁昭公六年冬,齐景公入晋,请求晋侯联合伐燕,送简公归燕执政,得到了晋侯赞同。燕国执政的诸大夫自然不愿看到燕简公回国复辟,面对齐、晋联军的军事压力,他们一方面拥立新君燕悼公,作为对抗措施,另一方面又对齐、晋联军分化瓦解,以珠宝鼎彝等厚礼贿赂齐国,并以“燕姬”嫁给齐景公为诱饵。这一措施果然奏效,齐军遂停顿于虢(今保定市高阳、蠡县间),与燕国会盟于濡上(今安新、任丘间),承认了燕国拥立新君的现状。
关于究竟是那位国君奔齐的问题,两种观点均已叙述,供大家讨论,这次事件不久,东周进入了群雄混战的时期,请看下集《群雄并起中的燕国》。
分享按钮>>【宗亲会联谊信息】祝贺枣庄市安氏宗亲理事会成立
>>【安姓氏家谱源流】广西隆林县安氏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