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传媒专业研究生论文欣赏(一)
- 中华燕氏网 2010-4-7 12:05:22 燕山
从金鹰节看中国广播电视体制下电视湘军的改革和创新
——作者:燕 山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传媒专业研究生,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金鹰节的由来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简称“金鹰节”,以中国电视金鹰奖的评选颁奖为主要活动内容,是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选方式产生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大奖,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国产电视艺术作品作为评奖和交流对象的电视艺术节庆活动。首届电视金鹰奖评选活动于1983年在云南省昆明举行。2000年10月19日由湖南卫视开始承办 “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是一个电视艺术节与地方电视台的全新结合模式,每年的第四季度固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金鹰电视艺术节现设有电视剧、电视文艺片、电视纪录片、电视美术片、电视广告片五大门类优秀作品奖和若干单项奖共99个。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在观众投票的基础上评选产生,获奖名单在颁奖典礼时揭晓。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为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不仅促进电视圈内人士的沟通与合作,还注重与观众的沟通,颇有民心。金鹰电视艺术节的举办,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单位、企业、群众踊跃参加,而且愈来愈受到国外传媒的重视,其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
1.1.2 金鹰节的研究背景
研究金鹰节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而要放在我国大的广播电视体制下进行分析与研究。按传统广播电视理论,世界上的广播电视体制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国家经营型、二是公共机构经营型、三是私营商业型。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属于国家经营型,国家经营型的广播电视台归全民所有,由执政党和政府进行领导,规定工作任务,进行领导人的任命及经费的拨付。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电视台经费的来源已不仅仅依靠于财政的拨付,广告收入大为提升,各个电视台也在为增加自己的品牌优势进行创新与改革,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湖南卫视。湖南卫视在90年代进行改革寻找自身发展的出路,最终以娱乐立台走进千家万户。承办金鹰节就是湖南卫视进行创新改革的典型,即使如今的金鹰节还远远没有达到湖南卫视之初的构想,但可以说湖南卫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金鹰节”与湖南卫视的结合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1.3 金鹰节的研究现状
其实,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学者对金鹰节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湖南卫视高层也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更适合金鹰电视艺术节发展的道路,不仅仅是艺术层面,还要顾及受众,打造品牌,进行商业创收。金鹰节筹委会自身也在进行探索和研究,2004年9月23日至26日在长沙举办的第五届金鹰节又推出“首届中国金鹰国际文化产业论坛”,把目标瞄准国际市场。“首届中国金鹰国际文化产业论坛”是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亚洲)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围绕国际文化开展主题演讲、专题研讨、项目洽谈、联谊等活动,重点围绕地方台、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机会,国内外的资本如何参与等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中国电视金鹰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孙建平说:“我们多次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组织召开金鹰节发展战略研会,就节庆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和经营模式以及节庆主体活动设计等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成立了策划委员会,经常性地深入电视观众开展调研活动,认真总结历届节庆操作方式,撰写了《金鹰艺术节定位及运作发展模式的思考》、《关于金鹰艺术节品牌培育的思考》、《主题活动的策划对节庆整体的影响》等大量调研文章,深得有关专家的赞同,也引导了我们员工的学习与探讨,从而确定了节庆活动的主题定位、舆论导向、活动布局、基本架构和实施方案”。
1.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向
1999年,湖南电广传媒花巨资买断金鹰节的永久承办权,2000年10月19日由湖南卫视承办的 “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 在长沙开幕,湖南卫视在联合省内6大媒体现场直播金鹰节几大主体活动的同时,还首次采取52小时全程直播金鹰节各大主体活动,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并在此后的几年中努力打造金鹰品牌,将金鹰节的文化内涵与湖南卫视自身发展联系起来,二者相互依存,金鹰节不仅依托湖南卫视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开始了在中国广播电视体制下的全新尝试和创新,第六届金鹰节首次设立了“影视剧本交易暨高峰论坛大会”,是借鉴国外电影电视艺术节的经验对自身进行的一次全新尝试与革命。即使由湖南卫视举办的金鹰节存在着种种不足,并且在开办初期存在亏损现象,但让我们佩服的是湖南卫视的创新与勇气,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制内进行自身开拓的创举。金鹰节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及广电系统内人士的重视,从金鹰节落户湖南卫视和它的发展之路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电视湘军创新的足迹。
本文从金鹰节自身的发展出发,将其置于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大环境下,结合湖南卫视的历史进行研究看电视湘军如何创新与革命。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