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革命老人的爱国情怀

    中华燕氏网 2010年4月18日 牡丹晚报


         燕福继,牡丹区高庄镇东圈头村人,1927年10月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七岁丧父,八岁丧母, 沦为孤儿,从此以讨饭为生。1940年5月他讨饭到东明县东北部的黄河滩区高村一带,遇到菏泽东明地下党组织创建的抗日游击队。因为这支武装有三分之一都是圈头村人,大家劝他不要讨饭啦!参加抗日干革命吧!于是,他就拿起组织发给的一把大刀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不久,我八路军主力部队奉命南下华中,随后日伪军调动万余兵力对冀鲁豫边区进行大扫荡。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共鲁西区党委通知这支武装各自潜回家乡,伺机行动。
       1942年9月中旬,我八路军主力部队在菏泽县西北部和东明县东北部进行反顽作战,歼敌1800余人,解放了东西南北各30余华里的地区,设立了中共南华县委、南华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和县大队。此时燕福继到县担任交通员。9月27日,日伪数万人对冀鲁豫边区进行残酷大扫荡,县委县政府早得到情报,急令燕福继等人通知所辖各区机关和武装随主力部队转移到黄河滩区,使我党我军免受损失,有效的保存了实力。
       1943年8月,冀鲁豫日报社成立,燕福继调至报社任交通员。报社驻在鄄城县北部十三庄一带,他每天都巧妙装扮,越过敌人层层封锁线,将报刊及时送到所辖各地县,并带回稿件供报社编印,直至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11月,燕福继升编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军邮局,先后任交通班长,排长等职。从1946年8月至1947年7月他在鲁西南地区先后参加了陇海战役、大扬湖战役、龙 固战役、鄄南战役等。1947年8月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下,10万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了敌战区。 1948年春天,燕福继被安排在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处的新县,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任游击队长。他们坚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主力部队转移就做地方治安工作,敌军大部队压境及时分散隐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燕福继回乡探亲,因原机构变动失去联系。经老战友推荐,他被安排在邮电局工作。负责菏泽到辛集、沙土、安兴一线的报纸信件投递工作。老同志见了问他怎么样?他高兴地说:“比以前强多啦,以前送报,送信全靠两条腿,不分黑夜白天往返百多里,现在骑自行车,百多里路大半天就完成任务了。”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而且经常带病坚持工作。
    由于燕福继在邮电局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老八路作风”,深得局领导的认可和信任。不久被安排到电话线务站工作,负责菏泽到鄄城的电话线维修。他冬天顶风冒雪,夏天顶风冒雨,电线杆倒了扶起来重新栽好,电话线断了认真接起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由于他的尽职尽责,电话始终保持畅通无阻。一旦遇到紧急任务,如黄河防汛,党委、政府召开电话会议等,他更是查线、修线昼夜不停。 
  燕福继于1985年离休。离休后,他仍然关心邮电局的线务工作,同时到党史部门多次参加老干部座谈会,为我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提供了一些宝贵资料。他在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的大刀至今还陈列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内。   
  有人问多年参加革命的感受时,燕福继深有感触地说:“建国前枪林弹雨干革命,建国后辛辛苦苦搞建设,这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于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美好!


分享按钮>>湖北晏氏,据说今年系谱
>>广州举行刁氏宗亲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