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燕氏、燕姓》探讨(30)——《燕赵之战》
- 中华燕氏网 2010年5月10日 燕飞
30 错误的战争
编者: hbyc燕飞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从田单破燕复齐之后,燕国开始从极盛的顶点跌落,走上了衰亡的下坡路,无力再对齐国采取攻势战略,齐国本身也是元气大伤,仅以自存,同样无力图燕,燕、齐间的对抗,从此主要转为燕、赵间的对抗了。赵国经武灵王的变革后,国势较强,是与西方秦国相抗衡的东方强国。而这一时期的燕国末世之君武成王、孝王和燕王喜三代,虽是平庸之君,却在燕国处于衰亡之际,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其结果是燕国在战争中屡屡失败,使已经处于衰落进程的燕国更加衰弱不堪。
公元前265年,赵国国君新旧交替(赵惠文王死,赵孝成王立),赵太后主政,秦国趁赵国政局不稳之际,向赵国发动了进攻,连取三城。秦在攻赵之前,曾派使者说燕武成王从燕国的代北之地攻赵,与秦军南北策应。燕武成王遂遣荣为将,配合秦攻赵的军事行动。赵国一时处于秦、燕夹攻的困境,不得已而求救于齐国。齐国则提出条件,要求赵派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国答应后,齐国派相国田单率师救赵。西拒秦军之后,田单又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了燕地中阳(中人,今唐县)。燕攻代地的军事行动以得不偿失而告终。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坑杀赵卒40万,赵国大伤元气。第二年秦国又攻取赵国的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和武安(今武安西南),进而兵围邯郸,赵国处在岌岌可危之中。就在赵国军民全力以赴投入邯郸保卫战时,公元前259年,北部靠近燕境的武垣却发生了叛赵归燕的事件。《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七年条称:“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武垣处于燕、赵交界地带,《史记正义》认为:“武垣此时属赵,与燕接境,故云率燕众反燕地也”。言外之意是武垣原为燕地,后属赵国。所谓“率燕众反燕地”,《燕史纪事编年会按》的作者推测傅豹等人原是燕国的武垣令长,赵夺武垣后,他们仍任原职,他们可能是受到策反而弃赵归燕。据《战国纵横家书》第22《虞卿谓春申君章》有虞卿当时对燕国扮演角色的反映,称:“今燕之罪大,赵之怒深”。可证燕国确实卷入了武垣令傅豹反赵入燕众事件。
长平之战以后,燕国错误估计了形式,以为赵弱,率军近40万分兵击赵,结果被赵打败不说,反被夺取好几个城池。燕军之所以失利:其原因有三:一是师出无名,燕赵之间关系一向良好,两国几乎没有交过战,故燕兵对燕王攻赵多有不解而多懈志;二是燕军分兵多处,希望依仗兵力优势在最短时间内攻占赵地,反而被赵各个击破;三是燕军将领指挥能力不如赵,且燕兵作战能力有限,甚至不如赵临时组织起来的下民的作战能力。反观赵之胜其原因亦有三:一是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二是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长驱直入,进攻邯郸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另一支生力军且连日操练,战斗力颇强;三是赵之将领指挥艺术颇为娴熟,对付秦可能吃力但对付燕绰绰有余,赵民尚武,即使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都具备战斗力,加上燕军分兵作战。由此可见燕军岂能不败!
分享按钮>>【黄氏名人】定海黄氏家族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
>>商丘,千余姓氏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