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燕氏、燕姓》探讨(31)——《两败俱伤》

    中华燕氏网 2010年5月13日 燕飞


                                      31、燕赵之战 秦人得利

                                      编者: hbyc燕飞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书接上回,燕武成王及其幕僚在决策进攻赵地时,由于错误估计了形式,在进攻赵地时几乎每城都遭到了顽强的阻击,为赵主力分歼燕军制造了条件,最后在赵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下燕军一败即溃。结果是燕王不得不出质子、割地以换被俘的近20万燕军。
      公元前258年,武成王卒,子孝王继位。孝王在位仅3年又卒,子燕王喜继位。燕王喜时期,燕国曾两次向赵国发动进攻:一次是栗腹攻赵;一次是剧辛攻赵。
       栗腹攻赵发生在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起因是燕王派遣相国栗腹作为使者前往赵国,为赵王贺寿,送上礼金五百。这时赵国上距长平之战不过十年,国内一片萧条,栗腹认为有机可乘。返燕后建议燕王伐赵。他说“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将军乐间和大夫将渠以及朝臣一致反对,尤其是将渠反对最力。燕王不听,坚持伐赵。于是发兵两道,车二千乘,计60万人攻赵。栗腹一支领兵40万攻(今柏乡北),卿秦一支领兵20万攻代,燕王自率后继部队相随。燕军进至宋子(今赵县北),赵将廉颇带兵8万迎击,大败燕军,阵杀栗腹,乘胜追奔500里。与此同时,乐乘也率军5万击败卿秦于代地,卿秦被俘。第二年,廉颇率赵军进围燕都。公元前249年,乐乘所率赵军也开赴前线,会同廉颇合围燕都。
       这次燕赵之战前后历时三年,燕国破军杀将,都城被围,燕王喜不得已向赵国求和。赵国提出必须让将渠来主持和议,燕王只好同意。最后双方达成和议,燕国割地五城,赵师解围而返。 
       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新立,任命武襄君乐乘代廉颇为将。廉颇愤而发兵攻打乐乘,接着便离赵至魏,庞援被任命为赵军主帅。公元前242年,燕王喜见赵国“数被秦困”,良将廉颇又离赵至魏,认为是伐赵的好时机,就任命剧辛为将伐赵。剧辛原居于赵国,与庞援相善,当燕王征询伐赵的意见时,他口出狂言,说:“庞援易与耳”。赵国闻讯,即以庞率军抵御。两军刚一交战,燕军就一败涂地,连失五城,损兵二万,剧辛被赵军擒杀。燕王喜两次伐赵都以失败告终。
       赵伐燕,赵国自长平战后,实力虽然中衰,但大国余威犹在,且有名将廉颇、乐乘、李牧、庞援等人支撑,与燕相比还是赵强燕弱。赵国自悼襄王起,也利用这一优势频频伐燕。公元前243年,赵悼襄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今徐水县西)、方城(今固安县南)。公元前236年,赵将庞再次率师伐燕,攻取狸(或作厘,今任丘市东北)和阳城(今唐县东)。
       赵、燕两国的混战给秦国以可乘之机,秦以救燕为名遣师伐赵。令王翦出兵上党(今山西长治一带),攻取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等地;令桓、杨端和攻取赵国的邺(今临漳西南)、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及河间(今献县东南)六城。燕、赵的相争不仅消耗了各自的实力,使秦国坐收渔人之利。而且很快就使燕、赵两国共同面临了秦兵东进和北上所带来的亡国威胁。
       由于在此期间的燕王及其幕僚的错误决策,本应联赵共同抵御强大的秦国,反而迎合秦之阴谋,与赵多次发生摩擦和战争,此举不仅使秦国的阴谋得成,重要是大大的削弱燕赵两国的实力,从而加速了赵、燕两国的灭亡。请阅读下集《荆轲刺秦王》


分享按钮>>热烈庆祝中华戴氏网开通,欢迎各位宗亲上传相关资料
>>湖南常宁晏氏祠堂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