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燕氏、燕姓》探讨(44)——总结篇(下)

    中华燕氏网 2010-8-23 10:08:23 燕飞


                           44 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编者: hbyc燕飞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前文介绍了燕文化的特点,本篇讨论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作用。笔者认为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燕文化本身具有的重要价值;二是燕文化为构铸中国传统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燕文化的重要价值,主要包括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一是理论价值,我们知道燕文化处在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是在两种文化冲突、融合的背景下形成的。燕文化历史悠久,丰厚博深,在中国各地域文化中以其"慷慨悲歌,壮士不返"、"视死如归,舍生取义"、"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刚健有为,正道直行"、"急人之难,好气任侠"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著称于世,特别是"慷慨悲歌"以及慷慨悲歌中体现的浩然正气,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燕文化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区域文化的精髓,构成了熔铸中华民族灵魂的一个重要内容,凝聚着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二是燕文化的历史价值:燕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有一个完整的孕育、发展、延续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典型代表。燕文化中的许多事件有很高历史价值,如黄金台现象。黄金台成为招贤纳士的象征,成为爱惜人才的代名词。对后世人才观有重要启示,无论对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运用还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的极为慷慨悲壮的色彩和孕含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河北、辽宁等地出土的数百件燕国遗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燕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燕文化的主要贡献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慷慨悲歌、正道直行等方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内容之一,它来源于《易传》。从汉代至清,历时两千多年,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为全社会所接受,不仅对知识分子,而且对民众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这种思想使中华民族愈是遭到挫折,愈是奋起抗争,意志也更加坚韧不拔。特别是外族入侵时,中华民族总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反侵略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奋斗不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使一般民众保持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燕文化密切相关。
       正道直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优秀结晶。正道直行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是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浩然之气,忧国忧民、敢担道义的责任感,刚正不阿、不畏强暴的无畏精神,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胸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两种人,一种是正道直行的仁人志士,一种是为了贪欲可以出卖一切的卑劣小人。为了拯救燕国于水火之中,田光伏剑自杀,樊於期拔刀自刎,夏扶在车前刎颈相送。为真理而献身,这种正道直行的精神与慷慨悲歌相结合,更增添了正道直行的道德原则的感人力量。正道直行的精神成为中国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处世原则,这是燕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贡献。
       慷慨悲歌千百年来成为燕文化的独特标志和燕地风貌的集中概括,被天下有志之士视为典范,为了刺杀秦王,太子丹的精诚与荆轲的志向相契合,与樊於期、田光、夏扶的捐躯相映衬,就完成了燕文化由苦寒和局促产生出的激变,形成了慷慨悲歌的独特风格。慷慨悲歌在秦汉以后被人们所认同。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黄宗羲认为:"彼知性者,则吴楚之色泽,中原之风骨,燕赵之悲歌慷慨。"自战国以后,慷慨悲歌等豪侠之风已成为燕赵文化精义所在,一直延续到清末而不改其独特风韵,被天下人视为精神典范,被普遍认同和称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慷慨悲歌是一种精神,一种风貌,它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它是一种舍身为国、舍身为他人的美德;是一种急人之难的豪侠之风;是一种悲壮的美,所以几千年来历久不衰,被人们所称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的极为慷慨悲壮的色彩和孕含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荆轲成为妇孺皆知的侠士。它对我国侠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性格形成有巨大影响,对武侠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作用,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慷慨悲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从燕国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体现出了燕文化的特点,从而折射出燕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由于有了如此优秀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因此北燕至召公长子姬克就封到燕王喜被秦所虏,历史八百余年而经久不灭,谱写一部可歌可泣的燕国历史,为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