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伋——尊师重教的楷模
- 中华燕氏网 2010-9-8 10:12:10 燕飞编辑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仲尼弟子列传》上载有:“燕伋字思”。这里所提到的燕伋乃孔子七十二大贤之一,为秦地千阳人。古县志有载,现摘录如下:
燕伋(前541—前476),字子思,陕西千阳县水沟燕家山(今水沟寨子村)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四年(前523),娶妻壤驷氏,生子二,长子策,二子笃。周敬王元年(前519),他22岁,遵父遗命,至鲁从学孔子。次年,与南宫敬叔、仲由等辈随孔子适周问礼。27岁自鲁西归,居家八载,复去鲁从孔子瞻仰鲁恒公庙,留鲁五春。后返里,渔阳(今千阳裴家台台)设教18年,传授孔子学说。晚年,因思念孔子心切,在裴家台崖上,日用衣襟撩土垫足登高以望鲁。日积月累,遂成一土台,称“望鲁台”(现存)。58岁时,孔子子伯鱼卒,往吊唁,住鲁四载。及孔子逝,又守灵三载,后回归故里。越二年66岁,卒于家,葬鲁家村(现存清道光年间诰授奉直大夫、知千阳县事罗曰壁题书的“周先贤燕子墓碑”)。伋辞世后千余年间,历代朝庭对其大加封赠: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玄宗封伋渔阳伯(见《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千源侯(见《宋史•礼志》);明追称“先贤燕子”。
学成归里的燕伋毅然放弃了踏入仕途的念头,开始设馆授徒。他秉承了恩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广开馆门,来者不拒,平等视之,悉心教导。燕伋最早点燃了千阳发展教育事业的火炬,“自燕公起,千邑文风肇始,人才辈出,代有传人”。他还“开西秦设馆教学之先河”(见《宝鸡教育志》),使孔子的儒家学说在秦地乃至陇东、川滇一带得以广泛传播。在他的身上集中凸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博爱、求知若渴、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笃敬恩师、兴学育人的优良传统。千阳地方志办曾赴山东曲阜取证,得“燕伋,秦地渔阳人,七十二贤人之一,行三十七”等文字;又从类似今天“学籍登记表”之孔氏典籍中查获:秦岭以北,师从孔子者唯燕伋唯一人。
斯人虽逝,精神永存;燕子千古,声名芳馨。燕伋三赴鲁求学,渔阳设教18载,日撮土垫足登高以望鲁,他以痴迷知识、献身教育、热爱师长的积极行动给我们在教育史上大书了一笔。然而,燕伋亦如他的恩师孔子那样,“述而不作”,唯有历朝历代的封赠石碑、石桩、望鲁台及史志、古典籍中的记载在证明着……这就为燕伋研究增加了难度。正由于他“述而不作”,他的教育思想没能留传下来,故,他虽为孔圣人亲传弟子,也就未能像冉丘、仲由、子路等人那么知名了。但他“为学坚毅、尊师重教、文化大众、为国育才”的高洁品德和宝贵精神深值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尤其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后人作“燕子负笈拜孔门,七十二贤誉盛名。归来讲学十八载,仲尼西行不到秦。积土成丘东望鲁,拳拳思恩寄真情。尊师重教千秋业,承先启后贯古今”诗礼赞了其为人、为师之德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