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乡村娃 记吉林市优秀教师燕慧

    中华燕氏网 2010-9-9 20:50:16 江城日报


     一晃,燕慧两年的村小支教生活画上了句号。临走那天,班上韩雪、李艳丽眼含泪水,将亲手编的手链送给老师燕慧。看着那用五颜六色珠子串成的手链,望着孩子脸上那难舍的表情,燕慧的眼泪夺眶而出……

  2007年9月,燕慧带着满腔的爱,走进船营区大绥河镇柴家村小学。当时,燕慧的儿子才两岁。她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儿子总是拽着她的衣角,哭喊着:“妈妈,你别走……”看着孩子泪眼涟涟的可怜样,她的心难受极了。但一想到班里那些渴望的眼睛,她每天毅然在儿子的哭声中迈出家门。

  村小办学条件差,靠火炉取暖。一次,燕慧煤烟中毒,头痛得不行,半夜上医院又是打吊瓶,又是吸氧,直到天快亮了才回到家。老公心疼地劝她,在家休息一天吧,她说啥也不肯。两年来,她从没请过一天假。

  农村的孩子多数学习基础差,三年级的孩子读课文一句话中间要断续几次。本来1课时内容,在这里需要3课时才能完成。更为棘手的是习作教学,一篇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的作文,任凭燕慧怎么启发,学生们就是无言以对。

  面对困难,燕慧没有退缩。她心里清楚,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她自费为学生买了一些小奖品,在他们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时发给他们。在教学上,她从朗读、写作、阅读等几方面入手,首先号召学生买一些课外书,还找来各种图书让他们看,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每周配一堂读书课。渐渐地,学生们初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上,她除了写范文外,还针对作文进行面对面批改,每次作文修改都在3次以上。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她班林雨滢的作文《扒包米》刊发在《江城晚报》上。

  在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燕慧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给那里的老师上教研课。两年来,她先后在校内和镇中心校上公开课10余节。她撰写的《乡村写作教学初探》一文在《青年教师》上发表。

        为了拓展农村学生的眼界,燕慧组织了“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城里的小朋友应邀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到柴家村小学与农村孩子结对子,让城乡孩子互相学习。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无极限的体验和感受,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燕慧这样总结自己的支教生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