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中埋藏多少秘密
- 中华燕氏网 2010-9-11 18:59:37 贵阳日报
历时八年、海内外六百多家机构参与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日前出版。这部专题性联合目录的问世,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各地区收藏中国家谱的基本情况,如同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宝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家谱中埋藏的秘密。
记录中国参加首届世博会
正式出版的《中国家谱总目》全书1200万字、10册,共计收录中国家谱52401种、608个姓氏。其中,条目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中国家谱总目》涵盖了北宋编纂、流传最广的《百家姓》中收录的绝大部分姓氏,还多了168个姓氏。这些家谱不仅为人们寻根问祖提供了路径,还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资料。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临近,世博会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关于我国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是在一本家谱中发现的。
据《中国家谱总目》总编王鹤鸣介绍,这本家谱是广东中山的北岭徐氏宗谱,由清朝徐润立等纂修,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家谱记载,徐瑞珩以自己经营的浙江湖州特产“荣记湖丝”参加了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并获得大奖,这是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目前,相关实物已陈列在湖州博物馆。
徐瑞珩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他当年在上海宝顺洋行做买办。除了为外国人做生意,自己还做了当时时兴的丝绸生意。1851年伦敦世博会召开,主办方希望中国参加世博会,但当时清政府置之不理。英国主办方想说服中国商家参加。由于当时中国相对闭塞,许多商人对英国的邀请不理会,但徐瑞珩把这件事情看得非常重。在他的家谱中,把这件事郑重其事地记录下来。谱述:“咸丰纪元,英国开百年大会于其伦敦之京城……君独寄辑里湖丝十二包,往陈于会。既而较论久之,竟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英国主亲临观之,喜甚,奖君金银牌各一,手谕、画幅一帧。”
1852年英国皇家协会出版的报告文献中记录:“在中国部分,上海荣记丝绸的展品表明,当地农村蚕种的改良促进了丝绸质量的提高,因此,它被评奖团授予奖牌。”
徐瑞珩经营的丝绸在世博会上获奖后,他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把这个奖状制作成一个商标,包装打向市场,在竞争中打败了其他商家,获得了很大的商业业绩。他为徐家做了一件好事,无意中也为后人保留了中国参加世博会的记录。
“玉蝶”中的未知秘密
皇室家谱被称为“玉蝶”,是我国古代一类最为高贵、特殊的家谱。由于历代皇室家谱均属国家最高机密,因此各代编纂玉蝶的准确数目已无法统计,而且,唐代以前的所有玉蝶已亡佚。
在《中国家谱总目》中,收录了目前我国存世最早的“玉牒”是宋代的《仙源类谱》(宋内府钞本,残页),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这本家谱是宋皇室的宗谱,谱内记录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和魏王(赵匡美)之下六世以后的皇亲世系。这份“玉蝶”还是目前世界上留存较早的以纸质为载体的中国家谱。
在我国历代皇室家谱中,清代皇室的玉蝶是唯一保存完整和系统的,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蝶就达2600多册。据史料记载,清代皇族谱牒被神圣而严密珍藏,平时“除宗人府衙门,外人不得私看,虽有公事应看者,应具奏前往,敬朋阅看。”官员若有私藏,便被严格追查究治。雍正时,即有大臣隆科多因将玉蝶底本收藏在家,被群臣议以大不敬罪,被惩办。
据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介绍,皇室家谱规格也与民间家谱不同,十分宽大、纸张厚实,长度通常为90厘米、宽45厘米,一本玉牒的厚度约50—80厘米,最厚者达140厘米400公斤,要四个大汉方能抬起,外面用黄绫严密包好,放入龙柜收藏。
通过研究清代玉蝶,专家统计出:清朝的历代皇帝一共生了103个皇子(不包括皇帝),82个皇女;他们的平均寿命:皇子为32岁,皇女为26岁,大量死于5岁之前。康熙皇帝共有35个皇子、20个皇女,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活到18岁以上的皇子只有20人、皇女8人;这些皇子、皇女,大部分死于40岁左右的中年。
“皇家的卫生条件和生活条件要比民间优越得多,可还有这么高的死亡率,尤其皇族女子死亡率比男子高、平均寿命比男子短,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很值得研究。”徐建华说。
早在20世纪初,我国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就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无数问题,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数据。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家谱中的史料,可以弥补正史与方志的不足,皇家也不例外。
见证“56个民族是一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远在上古的传说时代,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居息、繁衍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交融、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繁荣文化的历史。
《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大多数是汉族的家谱,也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家谱,尤其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各个少数民族的家谱极具特色,用汉文撰写的少数民族谱有八旗谱19种,蒙谱2种,皇室谱多种;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家谱有满文谱21种,蒙、彝、藏文谱等11种,均十分珍贵。
据《中国家谱总目》总编王鹤鸣介绍,在我国现存的各少数民族家谱中,以满族的数量最多。满族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主流民族,享有很多特权,同时也有很自豪的祖先和家世值得记录,因此,满人修家谱的现象无论在清朝还是民国时期,都比较普遍。在现存的满族文字家谱中,有纯使用满文的,有满汉两种文字对照的,也有使用汉文的。
蒙古族是个豪放的民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创造了辉煌业绩的民族。蒙古族十分崇尚英雄,在未有文字之前,在广阔的草原上就流传和吟唱着各种英雄的事迹和传说,其中包括了英雄的家世,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口传家谱”。蒙古文字创立后,一部分口传历史和英雄家世被记录下来,形成了文字家谱。元朝建立后,沿袭金制,设置大宗正府,专司修撰皇室家谱,但由于“元之宗系,藏于金匮石室者甚秘,外延莫能知也”。
在一些使用汉字的少数民族中,对汉族家谱中有关儒家文化、伦理道德的内容和明昭穆、序尊卑的修谱理念十分认同。
六十多岁的王鹤鸣说,编纂完《中国家谱总目》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到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考察,摸清楚我国少数民族家谱的现存状况。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