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名人—“达·芬奇式的人物”燕肃(1)

    中华燕氏网 2012-3-11 13:36:57 潍坊晚报


        燕肃(991-1040),北宋“青州益都人”,进士出身,曾任大理寺卿、礼部侍郎等,杰出的科学家、山水画家,诗人。《宋史》记载:“(燕)肃喜为诗,其多至数千篇。性精巧,能画,入妙品……尝造指南、记里鼓二车及欹器以献,又上《莲花漏法》……在明州,为《海潮图》,著《海潮论》二篇。”著名科学技术史家、英国人李约瑟,在他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中说:“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两位科学家、艺术家,分别生活于东西方,燕肃的领域可能比达·芬奇更广。

                                 “创物足以惊世绝人”

       据《宋史》的《燕肃传》记载,“燕肃,字穆之,青州益都人”,今潍坊市青州人。他的父亲为避战乱,举家迁居曹州(今山东菏泽市)。因为父亲早逝,燕肃少年“孤贫,游学”,读不起书,只好外出游学。考中进士后,曾先后在地方当过县长、知州,并在家乡青州当过知州(市长)、京东安抚使(地盘比现在还大的山东省长),在中央当过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国家首席大法官),官至礼部侍郎(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的副部长)。

      《宣和画谱》在记载燕肃艺术成就的同时,还特意点明,燕肃“心匠甚巧,不特(不只)善画山水,凡创物足以惊世绝人”。苏轼在《徐州莲花漏铭并序》中,也对燕肃的发明做了很高评价,赞扬他“以创物之智闻于天下,作莲花漏,世服其精”。他发明的计时器“莲花漏”、复原的“指南车”,“足以惊世绝人”。  

       著名科学技术史家、英国人李约瑟,在他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中说:“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意大利的达·芬奇几乎是个“完人”:他是画家、寓言家、哲学家、音乐家,他是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雕塑家。而比达·芬奇整整大了461岁的燕肃,则是画家、诗人、学者、音乐家,是科学家、发明家、海洋地理学家、机械工程专家。换句话说,达·芬奇也是个燕肃式的人物。  

       达·芬奇试图把一切对科学有益的东西,都纳入绘画。燕肃则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家的基本素质,也更像是一位技术家,他甚至在公元11世纪上半叶,就对天文、海洋潮汐和工程机械问题,进行了精到的研究。

                                    中国“文人画”先驱之一

       作为画家,《宋史》对燕肃艺术成就的评价是:“性精巧,能画,入妙品,图山水罨(yǎn)布浓淡,意象微远,尤善为古木折竹。”燕肃特别擅长画古木折竹,有37幅作品被收入《宣和画谱》。在《宣和画谱》看来,燕肃不仅“文学治行,缙绅推之”,文学才华与道德品质在官场评价很高,而且“胸次(心胸)潇洒”,喜欢绘画,“尤喜画山水寒林”,与大画家王维不相上下。当时的一些重要建筑,比如皇宫里的太常寺(古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洛阳等地的知名寺院,都有燕肃的作品。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与民间画工、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相区别,北宋苏轼称之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之为“文人之画”。文人画须同时具备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大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具有强力的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  

       一般认为,唐代王维是文人画的创始者,而燕肃是文人画的先驱者之一。他的画作传世较多,据说目前人们见到的有40多幅,故宫藏有他的《春山图》、《秋册晚霭图》、《寒岩积雪图》,国外也有他的画作收藏。

                                偶尔发牢骚,人称“燕龙图”

        燕肃参加工作晚,40岁考中进士,46岁时才经寇准的推荐回到京城,而且在“龙图阁待制”的品级上一待就是10余年。“龙图阁待制”几乎是个荣誉性的虚衔,工资、福利照发,上不上班没关系。  

       燕肃心中纠结,就给当时的青州老乡、丞相王曾写了一首牢骚诗,其中说:“鬓边今日白,腰下几时黄?”按照宋朝的制度,阁馆的制诰、待制等官员只能穿皂靴、系犀带,必须升迁到学士之后,才由皇帝赐给金带。就像士兵的上衣只有两个口袋,干部的上衣有四个口袋一样。  

      王曾也很为这位“老”老乡抱不平,就在一次办公会结束后,跟皇帝说了这事儿,不久燕肃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从虚职挂名的干部变成了实职的领导。  历史上做过龙图阁直学士的有很多,但以“龙图”官职闻名于后世的,只有俩人,一是燕肃,二是包拯——就是那个“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包青天”。  

       燕肃不但为官清正,还敢于直言。他在担任刑部侍郎(副部长)时,当时的政策规定,死刑案件权力下放,地市级的州郡政府就可以直接决定。由此造成了很多冤狱。  

       燕肃觉得此事不妥,毅然上书分析说,唐朝贞观四年杀了29人、开元二十五年杀了58人,现在人口没增加,而天圣三年居然杀了2436人!他提出要恢复由中央复议死刑案件的制度,被朝廷采纳。“其后大辟上请者多得贷,议自肃始。”以后被判砍头的人,经中央复议大多免死,都是沾了燕肃的光。王安石感慨“全活至今何可数”,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燕肃传》记载,他从越州调到明州当知州的时候,当地百姓“俗轻悍喜斗”,为一点小事儿就抄家伙。燕肃“下令独罪先殴者,于是斗者为息”。燕肃到任后下令,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于是打架斗殴的人渐渐少了,社会更加和谐,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群众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