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岛上思召公

    中华燕氏网 2012年8月19日 广州日报


       广州同叫棠下的地名,一城有三:天河、白云、萝岗三区各一;相关《地名志》说法莫衷一是。天河棠下村落,相传是南宋时期中原人士避战祸,经南雄珠玑巷迁至该址,建村于甘棠树下,故名棠下云云。其实,“棠下”典出我国首部诗歌总集“诗三百”(即《诗经》),及其后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召公(或称召伯)受封于燕,是周代燕国的始祖,其言论见《尚书·召诰》。今陕西岐山县有召公祠;河南陕县传说的甘棠古树,有碑题曰“召公遗爱”。

  周代召伯巡行南国曾在甘棠树下听讼、劝农,时人敬爱召伯则相戒勿损伤这株甘棠。有《诗》为证。《甘棠》诗全篇三章,每章三句复沓赋之,今译如下:浓阴遮蔽甘棠树/莫修剪来莫砍伐/树下召伯曾露宿。浓阴遮蔽甘棠树/莫修剪来莫毁伤/树下召伯曾歇息。浓阴遮蔽甘棠树/莫修剪来莫折断/树下召伯曾驻足。

  附录四言诗歌原文: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后世用“棠阴”喻良吏的政绩,即出自《国风·召南·甘棠》。

  苏轼《沈谏议召游湖不赴》诗:“湖上棠阴手自栽,问公更得几回来?”是其例。《甘棠》诗篇“棠下”、“棠阴”典故在宋代广为流传;中原人士流离失所来到岭南建村落,谓之“棠下”以志不忘“召公遗爱”,且呼唤良吏清明政治的归来!明乎此,岂止广州棠下三处雷同,外地如江门市何以亦有个棠下,皆可得其解。

  国学探索犹如学海泛舟,品味蠡酌;人文史哲,涉猎并获。棠下、棠阴典故,口碑流传后世,甚至惠及刑法医学。《棠阴比事》是宋代桂万荣编的法医学著作,更冠以“棠阴”之名。全书72韵144条,内容含案情分析和实验方法,四字韵语简明扼要,方便诵读记忆。此书流传海外日本诸国,有日文译本传世。由是观之,国学探索,岂止“棠下”地名典故而已,宜当发扬光大!

 


分享按钮>>全炳昭:中国著名小动物疾病学专家
>>【黄氏名人】黄加略——近代中国译坛先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