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近人未远 无处不系情:吴启民一行探寻甘棠文化上海行

    中华燕氏网 2013-4-8 8:00:38 甘棠苑


    召公勤政爱民的精神受到华夏民族的崇敬,神州大地遍布着与召公有关的地名、祠庙和遗址。以弘扬光大和传承召公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尽自己应尽之力为终身使命的吴启民先生,殚精竭虑,不辞劳苦前往全国各地探访与召公有关的地方,并和有关人士进行深入交流,已达到共同发扬光大召公精神的目的。

       3月8日到17日,吴启民一行前往上海专访无锡到三门峡赈灾的后人唐晋千。

 

 

       在1930年前后,陕州地区连年大旱及战乱,老百姓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有些人甚至因饥饿而死。无锡唐滋镇、唐圻镇、华堂等慈善家得知情况后,紧急筹款,派施襄臣、过智修等人冒着当时蒋、冯、闫中原大战的炮火,连续几年辗转来到陕州、灵宝、渑池等地设粥棚、放舍饭、赈济灾民、救人无数,并倡导恢复召公祠,重新立碑纪念,鼓舞陕州人民发扬召公敬德保民精神,反对战争,呼唤和平,不贪财物,不做盗贼,努力耕作,在当时形成了重大和广泛的影响。这些尘封了80多年的义举被中华文化促进会召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启民发现后经多方联系找到了当年来陕赈灾的后人,并邀其前来三门峡,举行无锡慈善家来陕赈灾84周年座谈会及新《陕州召公甘棠庙碑》揭碑仪式,缅怀先辈在陕州的善举,体味积善之家必有庆余的理念,表达三门峡人知恩必报的感恩心愿。

       吴启民先生了解到当年无锡来陕州赈灾后人唐晋千。他遵循祖训,秉承先辈大德,在医学研究中不忍杀生,放弃研究,到上海某医院从医,一心救死扶伤,坚拒请吃送礼,因其技艺精湛,且一心为病人,病人及其亲属十分感动,送礼以表感激他都坚决婉言谢绝。有这么一回事,一位病人家属实在感激不尽,不表谢意过意不去,就托唐晋千一个老同学,让这位老同学请他,老同学说明是自己续同窗之谊,与病人无关。事后,唐晋千还是知道了吃饭钱是病人出的,他就找到这位同学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是这位同学深感惭愧。

 

       现已86岁高龄的唐晋千,精神矍铄,新村善念,一心向佛,吴启民一行见到唐晋千后,唐晋千邀他们丹阳龙庆禅寺畅叙。吴启民与唐晋千、龙庆禅寺方丈一起,倾心交谈佛道的一心向善、慈悲为怀、善度众生与召公勤政为民,劳一身不劳百姓,不辞辛苦,一心为民的相通之处。吴启民将《甘棠苑》报赠与主持,并详谈了召公精神、甘棠遗爱及自己为弘扬召公精神所做的努力,三人谈得十分投缘。唐晋千连夜认真续写经文赠与吴启民。三人相隔千里,但却一见如故,心心相印,真所谓心近人未远啊!

     《陕州召公甘棠庙碑》碑文为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任校长唐文治所撰文。是应当年陕州赈灾之人重修陕州召公祠所请而写。唐文治为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农工商部左侍郎蜀理尚书。他对召公十分敬仰,碑文中写道:成周之初,周召东西分陕而治,既宣重光,共作大邑,惟太保相宅,以丕扬天休。公之功,不其伟欤?若夫敬天勤民,节性日迈,只慎用懋;申儆惟新,耈长典型,令闻矢恰。公之德不其邃欤?......公之功德固不容沫,公之祀典庸可废欤?......吴启民一行特地到唐文治为第一校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参观,拜谒了烈士雕像,五卅惨案纪念林,杨大雄烈士墓等处,缅怀烈士为国为民甘洒热血的壮烈伟业。

 

 

       吴启民得知上海市闵行区有一个邵家楼古镇,俗称召楼,他便亲自前往,探访是否与召公有关。

 

 

       邵家楼古镇,源起于元朝初期,横跨元明清三朝,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就是邵家楼古镇人。其先祖秦裕伯为元末明初人,是很有学问和名气的进士,朱元璋闻其贤,使其到朝廷为官,秦裕伯不愿去。后朱元璋得知其病故,慨叹曰:生不为吾官,死当卫吾土,封其为城隍,以保佑当地百姓。秦怡德艺双馨,是秦裕伯大德泽被歟!邵家楼名称由来,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之子谈田,建造一楼上悬大钟,每日清晨呜钟召唤农夫耕田,因此人呼召稼楼。此地名虽与召公无直接关系,但勤政为民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吴启民先生访后谈:凡我得知地名、遗址名称带有“召”“甘棠”或与此有关的,我都会去探访,纵然有些与召公,甘棠无关,也使我心中清楚,避免有遗漏之憾。吴启民先生为探寻召公、甘棠遗存,不惜四处奔波,体现出其无处不系情的拳拳之心和殷殷深情,昭示着人间大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