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冶金装备技术国产化高峰论坛在燕狮公司举行
- 中华燕氏网 2013-6-5 10:56:01 燕狮网
2013冶金装备技术国产化高峰论坛强调——
创新机制,让国产装备走向世界
5月24日,由中国冶金报社主办,旨在探讨我国冶金装备技术国产化现状、问题和使命的2013冶金装备技术国产化高峰论坛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这次以“全面创新,不断攀登,引领潮流”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得到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设备委员会、湖北宜昌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江苏大峘集团有限公司赞助。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原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以及来自各个钢铁、装备企业的100多位代表和宜昌市政府代表就冶金装备技术国产化进行了探讨。张长富作了《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让更多的国产化品牌走进市场,走向世界》的大会主题讲话;殷瑞钰作了《钢铁业的时代命题》的主题报告,陆燕荪作了《装备国产化》的主题报告。高峰论坛由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陆闻言主持。
会议期间,燕狮科技公司还举行了供应宝钢集团3号特大型高炉的新一代智能化、自动化、大型化高炉炉前装备下线剪彩仪式。
现状:具备与国际先进供应商同台竞争的实力
“‘十一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装备自给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张长富在主题讲话中首先指出。
据了解,目前,我国冶金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成套引进、消化吸收到追赶超越和集成创新的转变,并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冶金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企业,如中冶集团、宝钢、陕鼓、西重院、开封空分、杭氧等。
同时,我国冶金装备制造业已基本实现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各主要装备的自主成套制造。其中,中小型冶金装备可全部实现国产化,大型冶金装备国产化率可达到90%以上。
从冶金动力等钢铁配套设备领域来看,除了少量燃气轮发电机组还有进口外,绝大多数大型冶金动力设备都能实现自主供应,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从炉前装备来看,燕狮科技公司为宝钢3号高炉提供的全套炉智能化、自动化炉前装备已经具有了国际先进水平。该套装备不仅可以实现开口、堵口、取风套等的智能化、自动化,更是代表了炉前设备的发展趋势。
“有了这套取风套设备,炉前的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幅度地降低了,原来靠人工,风险也大。”武钢集团技改总监胡邦喜在燕狮科技公司现场参观时说。
“总体来说,我国装备制造业具备了比较优势和与国际先进供应商同台竞争的实力。”张长富指出。
不足:产、学、研、用综合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当然,我国装备技术国产化方面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备件进口依然占较大比重。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每年进口的机电大宗商品中,基础零部件占到76%以上,国产装备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我国制造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研发周期是国外同类产品的2倍~3倍,新成品贡献率为国外的1/10,总体技术装备水平还有差距。
二是产学研用综合优势还没能充分发挥。总体来看,推进我国冶金装备自主化制订的规划目标、政策措施还没能得到完全落实;装备出现的某些共性技术问题,制造企业与应用企业还缺乏及时总结、完善提高;冶金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的有效衔接还不够紧密,全社会的优势资源还有待整合,以真正市场化方式开展的技术协作、商业合作体系机制还没有形成,上述状况亟待改进。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不少钢企将原来自己的辅助部门分离形成独立的子公司,但是这些公司仍然主要靠钢铁企业存活,从整个行业角度看,就没有形成创新的合力。
“国产化有什么好处?原来引进一条高速线材需要3.5亿元投资,国产化后只需要1.5亿元投资。”殷瑞钰解释说,“这其中的效益不是很明显吗?所以大家都要支持装备国产化,推动国产化,才能振兴民族制造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突出问题,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联盟,并对需要进行国产化的大型冶金装备进行全面调研,分类汇总、制定出详细的规划目标。”张长富指出。
方法: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企业合力
“2000年以来,在我国技改新建的大批钢铁项目中,我们引进了相当部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虽然国内设计和制造单位参与了工艺技术设计或国内设备配套,但是差距仍存在。”张长富介绍说。
据悉,目前我国装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表现在:一是部分工艺技术与装备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二是整体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和自主集成的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前瞻性技术储备、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亟待改进。
据中国重机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冶金机械进口额仍达到9.77亿美元。“为什么业主愿意直接购买进口设备?主要是创新的风险承担机制问题没有解决,由业主单位一家承担风险并不合理。”陆燕荪在谈及目前的创新体制时强调。“体制、机制问题在重大装备国产化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对于风险的承担必须有扶持政策才可以。”
从政策扶持层面来说,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其实质并不单纯是一个企业的商业行为,更需要国家支持。比如,宝钢梅山1550mm冷连轧机组的国产化,是由国务院领导指示,国家主管部门安排、协调,业主单位宝钢和其他相关的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取得了几十项专利,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这个项目的国产化成功后,所有的冷连轧投资都降低了,我国的冷连轧装备自主水平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装备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
“当然,重大装备国产化,还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无论在科技、管理还是机制上,创新都是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陆燕荪指出,“总之,要有依托工程,要有业主单位和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著名冶金材料学家师昌绪曾经提出“设计是灵魂,材料是基础,工艺是保障,测试是关键”的国产化思路,其实质正是强调了不同工业门类的协同配合、集中力量的问题。
趋势:满足行业转型升级的更高要求
“钢铁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构筑集成的、多元的、绿色的产业体系,这可以通过加强支撑性的支柱(资源、能源可持续供应、人才、成本、效率、环境等)和拓展性的平台(市场合理占有、功能拓展、效率提升、质量改进、品种拓展、价值链延伸、社会服务等),来促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殷瑞钰对未来钢铁的使命进行了总结概括。目前钢铁行业的出路在于要转变发展理念,变数量型为质量型,变扩张型为效益型,同时大力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稳产增效、减产增效、提质增效的新的发展模式。
“钢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对于装备国产化的未来需求。冶金装备制造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张长富指出。
一是要以工艺技术装备的升级,促进企业结构调整,通过改进品种、提高质量,促进产业升级。二是要明确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通过工艺、技术、装备的创新,使全行业节能减排有突破性进展,促进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三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正是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应对挑战正在大力推行的工作。
“不少企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片面强调高端化、规模化,甚至片面强调多品种化,‘包打天下’。”殷瑞钰说,“实际上,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团体冠军’才是制造的强国。”
“2013冶金装备技术国产化高峰论坛”在葛洲坝宾馆隆重开幕
智能装备启动仪式”在燕狮科技厂区隆重举行
与会代表在燕狮科技重力车间参观我公司研制生产的宝钢3号高炉炉前设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