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4)《奚范彭郎》
- 中华燕氏网 2013年8月18日 钱文忠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奚姓之人不仅发明了车,而且还是茶道的高手和制墨的高手,但是这样一个姓氏,它的迁徙情况,历史记载并不多,而历史上奚姓名人却不少,他们在很多地方,都丰富了中华文化的长廊。而奚姓后面的范姓、彭姓、郎姓,它们又是怎样演变的?在历史上,这几个姓氏,又有哪些曲折的故事呢?
奚姓之后的范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和宋代的范仲淹,那么在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故事?范姓又是怎样起源的呢?《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彭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传统文化中,彭钱不通婚,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样的禁忌?彭姓在历史上,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彭姓之后的郎姓,又是怎样起源的呢?《百家讲坛》正在播出。紧接着彭姓的是郎姓,郎姓是怎样起源的?在历史长河中,这一个姓氏,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系列节目《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为您解读《奚范彭郎》四姓。
奚,姓的来源根据《古今姓氏辩证》记载。
第一,出自任姓,也是皇帝25子之一,而奚姓现在认为的始祖是奚仲,奚仲是夏代初期造车的,古代的马车就是奚仲造的,当年当官叫车正,也就是车辆制造总监,我们一般认为奚仲发明了车。奚仲的后代。就以奚作为自己的姓氏。还有一支以仲作为自己的姓氏。
第二,少数民族改姓,鲜卑族拓跋氏有姓奚的,就这么一个单纯的姓,还有兄弟民族的血统。
奚姓的迁徙情况不大清楚,但是我们知道,奚姓在全国都有分布,而且奚姓对中国文化有非常独特的贡献。中国人很自豪的茶道,陆羽有《茶经》,但是茶道是什么样子?最早有记载的茶道,就是奚陟留下的记载,他曾经摆过一个茶会,奚陟是唐朝人,唐代宗大历末年的进士,唐德宗时候已经是中书舍人了,他跟陆羽差不多同时代,饮茶的风气刚刚开始兴起,奚陟这个人本性奢侈,他有一整套茶具,当时公卿之家都很少有。
这套茶具包括风炉、越、瓯、瓷、盏、碗托、角匕等,有一天天气很热,他邀请了一些同事,到家里的大厅举行茶会,茶话会最早的记载在这里。客人20多人,分成两排,奚陟作为主人坐在东侧的首位,只有两个碗,要递着喝,有秩序的,从西侧最后一个客人开始喝,具体怎么和不知道,也不可想象,反正有这么一个规矩,而且茶的量还很小,客人喝茶的时候,还不停嬉笑闲谈,茶碗递的越来越慢,天又热,奚陟就很烦躁,这个时候他旁边有个部下,不会看眼色,端着一叠账本和文件来找奚陟签字。
奚陟一生气,就把这个官员推了个大马趴,这个官员捧着账本文件和砚台,结果墨汁都洒在他的脸上,就留下这么个记载。这个记载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第一,茶道的雏形是什么,要有一套家伙什。第二,有座次。第三,行茶有一定顺序。但是这次茶话会反应出中国茶道的特色,茶花,闹,中国人主要吃喝就闹,中国的茶话会汲取了中国茶道的精华。
现在讲墨,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都离不开墨,墨可是太重要了,张大千先生,都是用的明朝的墨写的,墨在中国太博大精深了,老墨里面有冰片、麝香。制墨高手中国最有名的是奚庭圭,五代的时候,制墨到了顶级水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奚超、奚庭圭父子。古人做墨要十万杵,所以古代的放很多年,不大会裂,也不大会坏,奚庭圭父子把松烟的工艺发展了,他们做出来的墨:“坚如玉,纹如犀,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这个墨在水里泡三年,水不会黑,墨不会软,手不会粘。
这个墨特别好,得到了当时文人的高度评价,当时叫庭圭墨,得到了南唐李煜的高度称赞。所以任命奚超为墨官,并且赐姓国姓李,奚姓里有两大贡献的一支,就变成李家的了。奚姓1987年排行第223位,到了2006年排行第281位,人口19万多。
范,姓是一个大姓。
第一,出自祁姓,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刘累之后,以封邑为名,有一支封国在范,所以这一支就姓范。
第二,出自楚国,楚国有一个地方叫范,有一座山叫范山,那边的居民就以范为姓。
第三,少数民族姓,姓范的有非常大一支,出自西南夷。
先秦时期,范姓活动的区域在山西、河南、湖北,秦汉的时候,范姓已经在河北、山东、江苏等长江以北的地区,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宋朝的时候,范姓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河南、江苏等,全国差不多都有了。明朝的时候,北方战乱,北方的人口大幅度减少,那个时候,一个县一两万人,一仗打过去十室九空,不知道多少姓被杀绝了,北方的范姓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全国范姓的中心就开始向东南漂移,范姓目前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山东大概占了范姓的33%,到今天为止河南是范姓的第一大省。
最有名的范姓大概是两个,范蠡和范仲淹,范蠡有个故事太有名了,一个叫狡兔死走狗烹,其实最能启迪我们的是三聚三散。春秋时候,范蠡辅佐越王勾践,越国复兴以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但是范蠡这个人很聪明,他看出越王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所以他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带着少量的珠宝乘舟远行,民间说法是带着西施跑了,那么这个是一聚一散。
临走的时候,写一封信给文仲,信上就写明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说勾践这个人脖子长的特别长,而嘴像鹰嘴,按照过去面相学上说,这种长相不能交朋友,还有一种叫狼顾之相,也是不能交朋友。范蠡发现勾践不行,所以他就劝文仲快点离开。文仲不以为然,不相信,说勾践是我们把他扶持起来的,帮着他报仇越国复兴,我也没有野心也不要当更大的官了,他还能把我怎么样,不走,结果有一天越王勾践,送了一把剑给文仲,送的时候,告诉文仲这把剑是好剑,吴国的宰相伍子胥用它自杀的。文仲一听就知道要自己自杀,文仲就问,大王你这是为什么?勾践说,你曾经对我讲过,你有七套战略,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我只用了你其中的三个战略,就把吴国灭掉了,请问,您老人家剩下的四个战略,准备对付睡呢?文仲就只有自杀了。
范蠡辞去上将军到了齐国,改换姓名在海边,种地煮盐,没有几年变成巨富了,齐国人一看这个人太有才了,再一问是范先生,就请他做宰相,范蠡说:“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授尊名不详。”,意思是到了头就要往下降,这个不吉祥,所以归还相印,把家产分给乡邻,所以叫二聚二散。
范蠡又到了陶,这是一个交通要道,他已经不想赚钱了,但是憋不住手痒,进行贩运,又赚了大钱,累积万万。这个时候,范蠡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给关起来了,范蠡说杀人偿命天理如此,但是我的儿子,不应该死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派自己的小儿子,携带着巨额资金,到楚国去疏通,范蠡的大儿子不干了,说为什么让弟弟去,而不让我这个做哥哥的去呢?别人一定说我做哥哥没做好,范蠡就是不让他去,他就以自杀相威胁。
范蠡只好让他去了,去了以后,范蠡在家说完了,我第二个儿子一定暴尸荒野,旁边人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小儿子懂得散的道理,大儿子只懂得聚的道理,果然二儿子的命就丢了。这一次以后,范蠡又一次把钱财散尽,这就是三聚三散。其实是提醒咱们今天的人,要懂得聚散的道理,懂得舍得的关系,这是很有道理的。
范氏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当然就是范仲淹,过去形容一个贫寒出身的人,刻苦读书学业有成,光祖耀宗的人,经常有四个字叫断齑画粥,这个典故就是说范仲淹,范仲淹小时候生活清贫,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改嫁了,范仲淹就到庙里去学习,每天用两升小米熬粥,熬好后就凉在一边,硬了以后拿筷子划成四块。齑就是咸菜,范仲淹带一小块咸菜,切成四块,每顿吃一块小米粥,就一块小咸菜,这样苦读,后来成为了不起的人物。范姓排行第51位,人口460万,占全国人口0.73%。
彭,姓的起源。
第一,和钱姓一家,钱彭不通婚,是因为他们是颛顼帝玄孙陆终,第三子篯铿之后。他最早受封在彭,就是今天的徐州,建立大彭国,彭祖,中国历史上长寿冠军,他的子孙以国为姓。
第二,出自妘姓。
第三,出自商,商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老彭,是商的巫师,是经常占卜的,甲骨文里经常可以看到这个老彭,所以商代有姓彭的。是不是子姓,不知道。
第四,少数民族改姓,现在我们知道西羌、满族、蒙族、回族、苗族、白族、瑶族、土家族、哭聪族、彝族、拉祜族都有姓彭的。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只有彭姓厉害,只有彭姓有记载145人移出,这145个人分别迁到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每一个省才摊不到10个人,星星之火后来燎原了,彭姓是大姓,人物太多了。
彭玉麟,他的勋业德行和今天得到的重视和评价,远远不相符的。他出生在1817年,到1890年去世,字雪琴,他是衡阳县人,就是今天的湖南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清朝晚期的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是湘军水师创建人,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这个人在当时的影响,丝毫不比曾、左低,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生金戈铁马,驰骋沙场,叱诧风云这个不要紧,但是他居然有千转柔情,非常有名的“梅姑之恋”就是彭玉麟,他是出名的铁血将军,但是他平时郁郁寡欢,史料记载:“每谈家事为之叹息,无家事之欢。”,因为他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有一个养女叫梅姑,两个人青梅竹马,但是因为礼教的约束,梅姑不能嫁给彭玉麟,嫁给了别人,四年以后死于难产。
彭玉麟身心俱裂,他特别爱梅姑,所以写了一句诗:“一生知己是梅花”,他发誓这一辈子,要画十万幅梅花,来几年梅姑,在这个画上经常有两个章,一个叫“一生知己是梅花”,一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那么,他后来40年里,画了很多兵梅,由墨竹配成绝对,郑板桥的墨竹和彭玉麟的兵梅,当年大家并称双绝,40年里,他真画了十万梅花,所以他的梅花留存的应该是蛮多的。
在此期间他一直寡居,没有娶妻,也没有娶妾,天天画梅花,后来彭玉麟被封为一等轻车都尉,官升漕运总督,彭玉麟说:“生平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不当官了,天天画梅花,清朝政府以为嫌官小,就连续六次给他加官进爵,一直封他两江总督,南阳通商大使,兵部尚书,他把这些官位分别给了,左宗棠和李鸿章。当年民间谚语说,彭玉麟拼命辞官,李鸿章拼命做官。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朝中已无大将,这个时候年近七十的彭玉麟,还在画梅花的彭玉麟把笔一扔,雄姿英发,扛着棺材开赴广州,主持中法战争。我们今天都记着冯子材,镇南关大捷,谅山大捷,是中国近代和西方列强的打的唯一胜的一仗。都记着这冯子材,其实是彭玉麟指挥的,冯子材是彭玉麟的部下,冯子材学彭玉麟,非常清廉,官居一品的冯子材,清朝启用他的时候,带他的老家去征召冯子材,看见冯子材赤着脚,穿着布褂,牵着一头水牛,牵着自己的孙子,亲自在种地,这就是跟彭玉麟学的,所以这一仗才打得赢,这一仗清朝赢了,居然还赔了钱,很滑稽,让彭玉麟忧愤交加一病去世了,死的时候没有一分钱,除了他所部官兵以外,就是几万幅梅花。他谥号刚直,叫彭刚直,是一个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彭姓排行第35位,人口640万,占全国人口0.51%。
郎,姓的姓源。
第一,来自姬姓,是春秋初年鲁懿公的孙子费伯(这里念fei,也念bi,但不是一家人),他占据了郎城,有些子孙以郎为姓,郎费(fei)是一家人不通婚,郎费(bi)不是一家人,两个字是一样的。
第二,出自少数民族,最早的一支是南匈奴,有姓郎的。今天布依族、满族、阿昌族、纳西族、回族、蒙古族都有郎姓。
郎姓发源在今天山东西南部,鲁国亡于楚,郎姓开始大量外迁,秦汉之际,在今天河北的定州、临漳,山东的昌乐三个地方,是郎姓的主要聚居区。魏晋南北朝,郎姓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安徽、江苏、浙江。唐末开始进入四川、湖北、湖南。宋末更往南迁。明朝中期以后,有郎姓进入辽宁,明朝末年进入北京。
在中国瓷器界,有个著名的窑口叫郎窑,这个是康熙年间后期,景德镇的官窑,康熙四十四年到五十一年,也就是1705年到1712年,江西巡抚郎庭极,在景德镇督造瓷器,因为做的瓷器太棒了,就以巡抚的姓命名叫郎窑。这是中国瓷器艺术的瑰宝,也是郎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郎姓排行第231位,人口34万,占全国人口0.024%。
分享按钮>>心动族事2013-08-16
>>【何氏网新闻】何塞独中两元 沈北3-1延边两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