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六位元帅当过参谋长的开国上将——李达
- 中华燕氏网 2013年10月7日 马国福
1945年1月下旬,为开辟道清铁路(河南滑县道口至博爱县城)两侧的豫北地区,加强太行军区与豫西新区的联系,李达指挥太行军区部队在豫北发起道清战役。
道清战役第一阶段,由地方武装和民兵袭扰日伪军控制的城镇据点和交通线。李达指挥太行军区第七、第八军分区部队于1月21日夜间突然从九里山(修武北)远程奔袭道清铁路以南的小东镇、宁郭镇,而后又会同平原分局党校警卫团及地方武装,连克平汉铁路以西日伪军据点16处,并在焦作以南樊庄附近全歼日军第一一七师团1个中队,巩固了路南新开辟的地区。
2月20日,道清战役第二阶段作战打响。李达以3个团进攻伪第五方面军独立第十四旅旅部五里源,两个团进攻五里源外围据点陆村。陆村和马坊、焦庄等据点先后被攻克,据守五里源的伪军放弃据点打开东门逃跑。随后,李达命令各团抓住伪军官兵军心动摇的机会,迅速东进辉县地区扩大战果。各部队立即东进,势如破竹地攻克伪军据点、碉堡59个,并一度攻入辉县城。
道清战役第三阶段,日伪军判断八路军下一步定会进击辉县、获嘉、修武,连日收缩兵力加强三城防务。李达发现日伪军调整部署后,北起新乡、西至郑州、东至开封的三角地带兵力空虚,决心以一部出击东南方向的原武、阳武(今原阳)地区,一部挺进温县、孟县地区。3月22日夜,第七军分区主力在武工队配合下东越平汉铁路,突袭原武外围的王村、盐店等据点,两度袭入原武城内歼守军一部,并争取原武伪保安大队300余人反正。第七军分区部队乘胜越过老黄河,兵锋逼近河南省省会开封城郊,驻开封日军一度关闭城门。与此同时,李达指挥第八军分区部队南渡沁河,西进温县、孟县地区,一度攻入孟县城,造成很大震动。4月1日,道清战役结束。太行军区部队共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收复国土2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75万;建立起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打通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新开辟的豫西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吴浩一边翻阅史料,一边向记者讲述。
安阳战役指挥若定
李达曾说:“我是一个参谋长的材料,我能根据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设计出四五种打法,但最后一拳头,究竟按哪一种打法办,还是要主官来下决心。”
“其实,这是他的自谦之词。每次战斗,他指挥作战都是得心应手的。”吴浩说,“继林南战役之后,1945年6月29日至7月9日,李达又成功地指挥了安阳战役。”
视察工作
安阳战役,李达集中了9个正规团1万余人的兵力,以及6900名民兵、25000名自卫队员。在作战方针上,大胆地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在用兵上,突出“重点主义”的原则,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即敌人的弱点和要害;在战法上灵活多变,将“围点打援”、“掏心战术”、破击交通线等结合起来。
鉴于安阳战役进展顺利,李达决心扩大作战的规模,即:分兵南下汤阴地区,北上观至丰乐铁路沿线,乘胜扩张战果。7月4日,第一支队挺进到汤阴县境内,攻克鹤壁集和鹤塔,全歼孙殿英伪暂编第九师第二十六团,并缴获轻重机枪42挺。李达指示抓住战机南进,对鹤壁集以南动摇之伪军加强瓦解和争取,对顽抗者坚决攻歼。第一支队奉命向鹤壁集以南敌占区纵深挺进,攻克时丰、唐仲等十几个据点,迫使伪军两个中队反正,开辟平汉铁路以西大片地区。在第一支队南下鹤壁平川的同时,第二、第三支队并肩北上,展开对观台至丰乐铁路线的大破击战。李达来到破路现场,号召战士、民兵、自卫队员尽量多拆多运铁轨,以运回太行山区后制造武器和农具。驻丰乐火车站日伪军出动600余人企图阻止破路,遭第三支队猛烈阻击后缩回丰乐。驻观丰铁路两侧据点的日伪军或被歼灭或望风逃走,所有碉堡和炮楼均被参战民兵和群众平毁。7月9日,安阳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日伪军3300余人,另击溃900余人,收复国土15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5万。
解放战争金戈铁马
“李达是宁都起义的唯一老上将,曾在刘、邓麾下13年,先后辅佐过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彭德怀、叶剑英六位元帅达30年之久,是累计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长,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吴浩说,“李达戎马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特别是他在中原的风范被传为佳话。”
1946年6月下旬,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集中野战纵队组建野战军,由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8月上旬,国民党军陇海铁路汴(开封)徐(徐州)间守备兵力有所减弱,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兵力于8月10日发起陇海战役。李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插入国民党军纵深,破坏、控制铁路150公里。至8月22日战役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1。6万人,策应了中原、华东战场解放军的作战行动。10月,李达参与指挥巨野战役和鄄城战役,两战共歼国民党军1。4万人。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李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冀鲁豫战场大踏步前进,连续发起滑县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皖边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0个旅5万余人,再次粉碎了蒋介石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邓子恢为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9月,李达被增补为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在淮海战役中,后勤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决定派李达去协助邓子恢,组织部队后勤和地方支前的工作。李达报请总前委批准,组建了各级支前司令部和运输司令部,迅速修复了从郑州到商丘的铁路和公路,开辟了从魏岗到桃园集、临焕集、龙山集的3条运输线,形成了火车、汽车、马车、手推车、各类船只一齐上的局面,完成了运送给养、弹药、伤员、俘虏的任务。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从2月起,李达即组织部队进行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4月上旬,李达按照刘伯承的指示组织了一次渡江登陆的实验性战斗。他命令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攻打长江中的一个江心洲,这个江心洲上有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师300余人,凭借地堡工事据守。第三十五师的1个团在炮火掩护下乘船出发,仅用7分钟就登上江心洲,无一伤亡地全歼守军。这个战斗大大增强了部队指战员胜利渡江的信心。4月21日,第二野战军从枞阳至马挡(音)间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两天后,全野战军胜利地渡过长江。过江后,李达协助第二野战军首长指挥各兵团在近200公里宽的正面战场上多路向南追击,至5月27日,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安庆、衢州、金华、建瓯、邵武、上饶、南昌等86座城市,以及皖南、浙西、闽北、赣中的广大地区。5月29日,李达在第二野战军机关、直属队大会上,作了渡江战役的总结报告。此后,李达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参谋长,但因情况变化没有到职。
多智善谋高风亮节
江泽民曾以“多智善谋,功勋卓著”八个字,高度评价了李达的军事生涯。刘华清在1998年8月《怀念李达上将》出版之时,曾这样评价:多智善谋,高风亮节。多年来,人们一谈起李达同志,都说他是“我军参谋工作的楷模”,我想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李达同志的大部分经历都没有离开过“参谋长”这个职务:先后当过红六军团、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和援西军的参谋长,抗日战争期间当过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当过晋冀鲁豫军区的参谋长、中原军区和第二野战军的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还当过西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二是李达同志长期辅佐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是刘邓身边的好参谋长。李达同志在刘邓身边的十六年中,潜心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研究刘邓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撰写了大量充满军事辩证法、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军事论著,为发展我军的参谋业务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战场上,李达同志是一个满腹韬略的“老参谋长”。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一个讲政治、讲原则、能吃苦、淡名利、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好党员好领导。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处处事事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情操,表现出一个老红军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共产主义事业坚贞不渝;他不计名,不居功,任劳任怨,勇于吃亏;他理解和关心他人,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他淡泊名利,廉洁奉公,以艰苦为荣,以搞特殊为耻。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他不愧是我们各级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与家人在一起
吴浩介绍,李达性情温和,临大事而不惑,罹大难而不畏,极少动怒。凡遇不遂心事,只轻言三字:“乱弹琴!”刘伯承、陈毅两位元帅称赞李达是“称职的好参谋长”。任弼时多次和毛泽东说过:“没有李达,红六军团生存不易。后来能成立红二方面军,李达居功至大。”
1993年7月12日,李达上将在北京病逝。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长留于世的精神风范——悼李达同志》的文章,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曾经涌现过灿若星河的一代名将,李达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分享按钮>>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5)——《岑姓》
>>每日一读:古人如何“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