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昭陵明楼雷火谜案
- 中华燕氏网 2013年11月13日 辽沈晚报
在沈阳昭陵方城北门上,有一座叫“大明楼”的建筑,它也被称为“明楼”。远远看去,说不尽的庄重典雅,四面半圆拱门让人仰视与惊叹。在正中,有一个牌匾,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就了“昭陵”二字,在明楼内部,有一座汉白玉石碑,高达六米,碑身刻有“太宗文皇帝之陵”几个遒劲的大字。整座建筑看起来很宏伟,站在上面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是,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建得高了也容易遭雷。上世纪,这座明楼就被雷劈火烧了,现在游客们看到的大明楼是山寨版的,原装的早已毁坏。
雷雨夜大火烧光昭陵明楼
这年,正值1937年,世界上发生了不少事,罗斯福连任这种国际大事暂且甭理,单单我们国家就发生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大事,当时风云变幻,就如同夏日的天气一般。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前一个多月,5月28日,大西洋上英国人民正在举国欢庆张伯伦[注: 张伯伦(1869~1940)Chamberlain,Arthur-Neville英国首相(1937~1940),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同志当上了首相,而在世界的另一端,确切地说,是在中国东北,也发生了一件事情,说大不大,却让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wwW.lSQn.cN]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从此进入了梦魇。
话说5月28日傍晚,奉天城内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整个城都透不过气来。忽然,几道闪电划破黑压压的云层,接着雷声轰鸣,如夔牛般的怒吼声在天际炸裂开来,瞬间大雨倾盆而至,所有街道、建筑都笼罩在了接连不断的雷电轰鸣和噼啪作响的瓢泼大雨之中。
此际,昭陵中的苍苍古木被雷电一次次照亮,雪白的飞沫从昭陵重檐间溅起,与闪电交织,本就肃穆的昭陵此刻更是显得有些骇人。狂风裹挟着雨水和刺骨凉意一次次冲击着隆恩门外西配房的窗子,刹那,窗子大开,窗棂格格作响。昭陵司祭员志恒从梦中惊醒,他披着衣服起身,借着闪电一次次的爆裂摸索至窗前,把窗子关上后,他激灵灵打了个颤,“但愿别出什么事才好。”挪到床上,夜不能寐,他坐直身子,一直听得大雨的声响渐渐转小,变作淅淅沥沥声,才又倒头进入梦乡。
这雨丝毫没有停的意思,黑云于无边夜色相交相融,反而显得更加厚重了。午夜过了,更漏点点滴滴,志恒桌子上的怀表也滴滴答答转了几圈,大约已是凌晨三点了。突然狂风又起,淅沥的雨声瞬间又变大,黄豆大的雨点从黑压压的天际密密麻麻砸了下来,过了十几分钟,那雨停了,然而压城黑云依然没有退却。 3时30分,在明楼上方,忽然一道耀眼的闪光泼剌剌划将下来,宝城上方轰隆一声炸响,大明楼刹那间被雷电击中,一道烈焰登时窜至天际,那黑云像被点燃般瞬间成了一团红色,接着是哔哔剥剥明楼木构燃烧的声音,再接着是浓烟滚滚和弥漫在空中的焦味。
志恒第二次惊醒,他奔至窗前,隐约见到了门外光亮,立刻奔到院子中,同在一起值班的同僚们也都陆续赶来了,大家翘首望见方城以北火光冲天。他惊惧之下,来不及穿戴整齐,立即吩咐大家镇定听候调遣。他首先指挥全体值班人员以及守陵人员兴德布、希圣、王兴武、曹英全、郭宏寿等人携带防火用具前往明楼扑救,然后打电话向当时的奉天消防署报警,接着又向奉天陵庙办事处坐办恩常紧急报告。
没多久,消防车来了,无奈昭陵水源缺乏,偏偏这时候雨水也不识趣地停了,消防车上携带的水很快用尽,然而大明楼的火却越烧越旺,冲天的火光灼热了所有扑救人员的脸,大家面面相觑,却都无能为力。不一会儿,市署卫生队所有水车全部被调到了火灾现场,运水和供水工作接连不断,这场强势的大火一直烧到当日下午2时才渐渐被扑灭。
志恒长长吐出一口气,他紧张的神经刚刚松懈,却又一次傻了眼,原来,这场大火把整个明楼烧成了一堆废墟。他双膝一软,扑通倒地,心中惧怕万分,庆幸的是这天是南风,燃烧时火星一直顺风向北飞溅,这使得隆恩殿,二柱门以及东西角楼幸免于难。
什么吓破了溥仪的胆?
火是救了,楼却没了。这原因总得查一查。
1937年的奉天是谁插进来一脚的呢?是溥仪,他在北京混不下去了,一门心思就想着恢复大清基业,他怕自己百年之后愧对祖宗。于是他到了长春,成了个彻头彻尾的牵线木偶。
当时,昭陵与福陵、永陵、故宫还有太庙统归伪“奉天陵庙办事处”经管。陵庙办事处最初由赵景琪任坐办,1937年1月赵景琪病故,由恩常暂接坐办,陵庙办事处的下属是各陵的“司祭员兼看守员办事处”,昭陵司祭员兼看守员是志恒,毕竟是清代皇帝的陵墓,他们的总老板就是溥仪了。
失火那天,陵庙办事处坐办恩常接到志恒的紧急电话后,一面派帮办张敬心、事务员景禄等人迅速前往昭陵查看,一面拨通当时溥仪近侍处陈曾寿的电话,向他紧急报告此事。陈曾寿放下电话匆忙来到缉熙楼向溥仪密报,这下可捅了篓子。
溥仪啥表情?史料记载是“懊丧”,而且还是“甚为懊丧”。溥仪一生挺坎坷的,名义上大清国是在他手里没了的,而且他自己又是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wwW.lSqN.CN]上第一个被自个儿妃子“休”了的皇帝,这就造成了他非常不健康的心态,变得疑神疑鬼,还超级迷信。这下子祖陵竟然发生了这种事,他的小心灵真的有点儿招架不住。他认为祖陵遭到雷击“乃大不祥之兆”,是“天公”对他当傀儡皇帝倒行逆施的惩罚。中国不是常常有做了亏心事会遭雷劈的古话吗?不过这次被劈的不是溥仪自己,而是他敬爱的祖宗。
溥仪不敢怠慢,当即到祖庙向列祖列宗神位前进行祈祷,请求列祖列宗护佑。祈祷之后立刻命令陈曾寿前往奉天昭陵实地查看。陈曾寿第二天上午在恩常、志恒的陪同下,与消防署,警察署的官员等人一起到昭陵对火灾现场作了仔细调查。志恒赶紧报告了元凶雷公电母的种种事迹,顺便对木结构容易引起火灾做了详细报告,他是这么说的:“该楼之建筑距今约有三百余年之历史,全部工程多松柏与砖瓦所砌成。为避免拜观游人之攀登或一止危险计,早经禁止入内所有门户完全封闭,今者竟于午夜人迹罕至期间肇此火灾,颇为各方注视,但因明楼年久失修,加上天气阴雨雷电交加,以至失火。”反正这火不是我玩忽职守造成的!
调查组随即对现场作了仔细勘察,最后确定的确是雷电引发的火灾,排除人为纵火的可能,所有昭陵办事人员都松了口气。案情调查结束,陈曾寿连夜返回长春向溥仪禀报。大明楼已经完了,圣号碑还成,只不过从上到下裂出了个长缝,咋办呢?溥仪想了想,这明楼可以重修,但是“碑不能更换,只打个铁箍将其箍住,以免倾圮”。
直到1939年这明楼才又修好。这场火灾烧没了的不仅是明楼,更烧起了溥仪的郁闷之火,他的心里从此留下了个阴影,一直伴随了他一生。
为啥明楼易着火?
其实昭陵的明楼保存得已经算不错的了,很多陵墓都着过火。那么为啥明楼易着火呢?李凤民说:“皇陵的建筑大都是木架结构,上面又涂有大面积可燃性油彩,加之建筑四周又有重重叠叠的树木围绕,所以一旦失火极可能攘成重大大患。因此,防火成为陵守衙门第一要务。守陵衙门除了订有一套严格的巡查规制之外,还备有“防火警钟”、贮水水缸、钩竿等消防工具。”确实如此,因为陵墓周围都是古树森森,加上明楼是陵墓建筑的制高点,就更容易被雷电击中了。
说说古代的避雷针
那大家要问了,古代那些建筑木头的太多啦,照这个理论,那么山西应县的木塔岂不是应该烧过无数次了?其实不然,我们的老祖先有很多防雷的智慧——比如“避雷针”。
现代意义上的避雷针是富兰克林[注: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18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冒着生命危险整出来的,但是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避雷装置。有本书叫《荆州记》,作者是南朝人盛弘之,他记载:“湖阳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这个类似于避雷的屋子,讲的是一个孝子因为妈妈怕雷,就用某种石头建了个绝缘的屋子。
唐代《炙毂子》一书在记载了种初级简陋版避雷针: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有人就建议,把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顶子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后来,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很多建筑物都有了初级避雷装置,就是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明昭陵圣号碑也被大火烧裂过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现在去明昭陵,会看到在明楼前有段小坡,叫做“鞠躬坡”,人们在坡上走的时候,上坡时会不由自主地身体前倾,意思是“毕恭毕敬”,下坡时为了防止摔倒,又得慢慢走,叫做“依依不舍”,可谓挖空心思了。不过,同样是昭陵,此昭陵就惨很多了,光是被火焚就有两次,一次是天灾,一次是人祸。
清顺治年间,战火弥漫到了明昭陵,这儿被战火烧得非常厉害,尤其是明楼,更是被烧得乱七八糟。于是,就有了和清昭陵颇为相似的一幕:圣号碑倒了霉。这次的战火导致明昭陵的圣号碑碎成了好几段。因为圣号碑非常重要,修建明楼也全是为了它,和溥仪想的一样,圣号碑决不能被山寨,于是,明昭陵穆宗的圣号碑竟然用黏合剂修修补补粘做一块儿,并用铁架子固定好。一个是铁箍子,一个是黏合剂,还真是同病相怜。
后来,这人祸过去了,但是天灾又降临了。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也是个大雨天,雷电交加,一个突如其来的闪电把明昭陵的隆恩殿和两庑配殿击中,顿时烧起了漫天大火。尽管守陵的小卒们拼命扑救,但是很不幸,这隆恩殿被彻底烧毁了。加上那时候已经是清朝的天下,毁了并不会立刻被修好。直到乾隆年间,为了笼络汉人的心,乾隆下令重新修葺明昭陵,明楼和隆恩殿这才由一堆残砖剩瓦又有了从前的样子,不过稍稍缩了水。后来托旅游开发的福,上世纪八十年代,明昭陵终于被修好了。
唐代也有座昭陵,在陕西省,里面葬着大名鼎鼎的李世民。就在去年,这个昭陵山脚下也发生了一场小火灾,所幸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只不过火苗子呼啦啦蹿到了半山腰,李世民的雕像也被蒙上了一些灰烬。
三座昭陵,三个帝王,都和火发生了一点关系,所谓防火防盗,看来是个永恒的命题。
分享按钮>>文史漫谈: 隋炀帝并不淫乱 李渊比他要好色
>>希特勒曾计划谋杀苏、美、英“三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