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名人故地(15):山东青州(益都)

    中华燕氏网 2013-12-4 21:36:07 燕飞编辑


                          北宋龙图阁大学士燕肃的故里

    青州市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益都县,1987年3月30日撤县设市。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为青州风景名胜区。2013年11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是山东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之一。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

    青州现有燕姓碑文两处:北齐燕继墓志:《大齐阳平燕君之墓志》,隋燕孝礼墓志。

   《大齐阳平燕君之墓志》,君讳继,字兴劭,乐安长乐人也。氏胄纷纶,备班典籍。高祖受封,世袭广宁。祖随官爵,芳华勃海。父仍息步,偃蹇东阳。君性志宽雅,柔忍平直。忠和纯孝,远近俱称。聚落尚其信义,屯垒知其慈仁。左右爱之以谦廉,内外服之以雍穆。乡举阳平相,君频辞累退,不得已而从就。任罢宁私,潜伏丘园。每取乐于衔霞之高峰,散赏兴于渑阳之清流。调荡一生,遂绝朝市。春秋七十有六,终于第。亲僚悲痛,邻伍共哀。行路闻见,莫不潸淚。天统六年岁次庚寅正月乙酉朔廿五日己酉,葬于驼山之阳。琢玉石以为室,绘朱紫如取真。轜龙一往,永世无期。乃作颂曰:白杨照灼,长松芬芳。风高一动,复转无常。金躯忽碎,漂浮泉堂。何时重起?倾壶覆觞。
    志主燕继,正史无载。据志文,燕继字兴劭,乐安长乐人,家居青州东阳城,曾任过阳平相一职。燕继享年76岁,北齐武平元年(570)葬于青州驼山之阳。墓志记载了燕氏享年和葬年,但未及卒年。如所周知,古人葬年未必即是卒年,有的甚至在停尸数年后才下葬,这与安葬时间的择定及墓室的营建进度有着直接关系。鉴于燕继葬年为武平元年正月,因此基本可以断定他不会卒于该年,而应在天统五年(569)或稍前。准此,燕继生年当在北魏太和十八年(494)或稍前,生平活动兼跨北魏、东魏、北齐三朝。
    志云:“高祖受封,世袭广宁。祖随官爵,芳华勃海。父仍息步,偃蹇东阳。”

    青州同时是北宋龙图阁大学士燕肃的故里:燕肃(961-1040)〔北宋〕,字穆之,一字仲穆,一署上谷,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父燕俊迁曹州,肃六岁丧父,勤奋好学,曾经游学睢阳学舍。燕肃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创造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阐述潮汐原理。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浑然天成,为文人画之先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