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名人故地(21):江西共青城燕坊村

    中华燕氏网 2013-12-11 13:05:21 燕飞编辑


                        一代贤丞燕公楠

    共青城(江西省共青城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昌九工业走廊中段,西邻长沙、武汉,东傍鄱阳湖,南接南昌,北依九江,距南昌、九江均为50公里,坐享两大繁华城市的双重辐射。毗邻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沿鄱阳湖湖岸线长50公里,素有“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之美称。1955年以前,这里的名字是江西德安县米粮铺拖沟岭。1955年上海青年志愿者创建了共青社,系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于1984年12月第二次亲临共青城时命名和提写的。1992年,江西省政府为加速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批准成立江西省共青开放开发区,并赋予省级利用外资审批权。2010年9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县级市。
    共青城自古以来就是一片人杰地灵的热土,在其辖区内有不少历史名人曾出生于此。如曾担任过元朝多个行省“佥事”和大司农及右丞之职的燕公楠,就出生于今天共青城甘露镇辖区内的燕坊村。
    说到这个燕公楠,无论是在其《燕氏族谱》中,还是在相关史料里,都记载他为南宋“降”元的官吏,而且在元朝他又因其出色的治理才能而累次升迁,却多次婉拒元朝皇帝的诸多“恩赐”。这虽让人们无法看清他人生“两面性”的同时,对其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更加感兴趣了。
    据史料和甘露镇燕坊村当地的《燕氏族谱》记载,燕公楠,字国材,号五峰。其先祖燕肃曾任北宋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赠太尉;燕肃之子燕虞部官至郎中,燕虞部之孙燕玫随宋高宗南迁,而其族人也从北方的山东一带南迁至江西庐山脚下,后再迁到今天的共青城甘露镇燕坊村世居,燕公楠就出生在今天的燕坊村。
    传说燕公楠的母亲雷氏,梦见五色巨翼飞入帐中后生下了燕公楠。因而,燕公楠10岁时就能写文章。然而,正当他欲参加科举考试时父亲去世,在家守孝三年后再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做了连帅的幕僚,先后因功升迁五次,官到赣州通判。元朝军队灭了南宋后,燕公楠随着主官连帅归顺元朝。第二年南下平息叛乱有功,而被授予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至元二十二年夏,燕公楠被召至当时元朝的京城——上都,奏封称旨,忽必烈赐其名“赛音囊嘉岱”,并任命他参与朝廷大政。对于一般的官吏来说,尤其是汉人官吏,这也许是一种极高的荣耀。然而,燕公楠既婉拒了赐名,也婉谢了元世祖要其辅佐朝政的任命,而是再三要求外放做地方官。元世祖只好尊重他本人意愿,先后任命他为江浙行中书省和江淮行中书省“佥事”。后来,元朝改行中书省为尚书省,又任命他为江淮尚书省“佥事”。
    一生才智双全的燕公楠,客死京城时只有六十二岁。虽然当朝皇帝在他生前或去世后,元朝统治者都给予他极高的殊荣。然而,一直跻身于官场的他,对江南的故乡——燕坊村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正如他的名词《摸鱼儿》中所写到的“……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怅望荆楚……祗梦听、枝头翡翠催归去……”虽是短短几句,字里行间透露出燕公楠浓浓的思乡之情。
    自古长江以南的江西被划入荆楚之地,因此客居京城的燕公楠虽在朝廷和人前看似备受恩荣,其内心深处还是念念不忘故乡——燕坊村,并且向往“……清觞飞羽。且细酌盱泉,酣歌郢雪,风致美无度”的田园生活。好在最终还是魂归故里了,并永远活在了故乡族人的怀念中。
    延祐元年程钜夫为资德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燕公神道碑铭。
    公讳公楠,字国材,姓燕氏,其先自幽、蓟徙青,徙曹,至宋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赠太尉肃居汴之考城。太尉生虞部郎中处厚,虞部之孙玫随高宗南迁,居匡庐之下。其曾孙森以学行为朱文公所知,有子曰燮,通判永州。永州生岳州榷茶分司堂,配雷氏,梦五色巨翼入帷,生公。十岁能属文,居父丧,庐墓三年。再与计偕不第,后以连帅辟,五迁至赣州通判。至元十三年,皇有江南,帅府版同,知本州事。明年下广南,有功,授同知吉州路总管府事。二十二年夏,召至上都,奏封称旨,赐名赛音囊嘉岱,命参大政,辞,乞补外。签江浙行中书省事,俄移江淮,置尚书省,复签江淮行尚书省事。
    在江浙时,尝请置两淮屯田。二十五年,用前请,以为行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按行郡县,兴利举弊,劾江西营田使沙布迪音贪横,罢之。又明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时僧格(今译桑哥)新败,蠢政未去,民不堪命。赴阙极陈,请更张以固国本,上悦,会欲易政府大臣,以问公,公荐巴延、特尔格、布呼密、金哩、克哷济苏、史弼、徐琰、赵琪、陈天祥等十余人,又问孰可为首相,对曰:“天下人望所属,莫若安图(今译安童)”。问其次,曰:“巴延可”。又问其次,曰:“旺扎勒(今译完泽)可”。明日,拜旺扎勒为首相,以公及布呼密为平章政事。公固辞,改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赐弓刀及卫士十人。三十年,复为大司农,得干没公私田为顷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二,岁出粟为斛十五万一千一百有奇,楮币为贯二千六百,帛为匹千五百,麻丝为斤二千七百。元贞元年,进河南行省右丞,首正盐法。大德三年,迁湖广。五年夏,征入朝。明年正月四日,薨于京师传舍,年六十二,敕中书致祭,有司具仪卫,遣官乘驷护丧南归。某月某日祔葬江州德安县乌石山先茔。
    延祐改元夏,子琦以萍乡知州秩满赴调京师,以状来请,曰:“不幸先公弃诸孤十有三年矣,而神道之文未之有也。知先公莫若先生,敢请。”唯公以通材瞻智、识时审变,简知世祖,起自羁旅,致位疑丞,虽久寄藩维,无岁不召。而公于当世之务,奋然以为己任,大者陛陈,小者驿闻,未尝不称善,可谓千载一时者矣。撮公前后条上时政,凡百数十事。在至元间,多言屯田、盐法、赋役便宜,往往著篇律令。在元贞以后,皆立国之规,树化之本,当时虽不尽用,今多踵而行之。若公沮僧格欲罢廉访司之谋,免崔中丞于遣。料刘深征西南夷必挑变取败,深竟诛死。及语平章刘国杰必先积粮思播顺元,然后进兵,不从,卒残湖南北数十万转饷之民。倭人入市,庆元有司不能用公前后待之之道,而利其货宝,劫之以兵,反被杀掠烧焚之祸。沅州唐运判豪横夺民田,武昌县尹刘权杀主簿,诬系其妻子,悉正其罪。淮东西饥,奏赈粟三十五万斛,湖南北饥亦然,且先赈而后闻,然皆人所易能。至于世祖数欲置公左右,辄以疏远辞,一荐旺扎勒,天下享和平清静之乐余十五年,此则人之所难也。公每谓余曰:“可与慷慨论天下事,惟君与仆耳。”然余固陋退怯,无毫发补益,而叨禄窃位遂四十年,今又铭公墓道,略不辞让,虽曰知己,独不愧于公乎?
公娶某氏,子六:璋,某路总管府判官;某,龙兴路新建县尹;琦,新抚州路总管府判官;某;某;某。孙男、女若干人。有《五峰集》十五卷藏于家。
    铭曰:
    召公翼周,厥土惟燕。运迈代徂,氏族以绵。播播汴流,太尉攸经。四世而南,匡庐载宁。人歌舜风,家秉周礼。百五十祀,而公以起。惟帝世祖,有此万国。孰土尔疆,而逖尔德。惟公之来,允国之材。惟公之思,允国之基。帝曰弼余,惟女正直。公曰臣愚,愿守方伯。八贰南省,再宅大农。人颂公贤,孰知公功。孰相孰卿,惟公明之。孰赋孰役,惟公平之。公胡不留,公胡速归。生守外藩,没寄京师。峨峨匡庐,下有彭蠡。彭蠡茫茫,公在蒿里。念公平生,无复晤语。匪惟公铭,思我世祖。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