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名人故地(23):河北石家庄正定
- 中华燕氏网 2013-12-14 14:30:44 燕飞编辑
明朝进士山东监察御史——燕澄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
正定由真定所改。真定其地原在东垣故城(石家庄市东古城),唐初徙今治。而正定古名安乐垒,建置于公元352年。后因沿袭真定之名,清时改为正定。春秋时期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周敬王三十一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此地属晋国管辖。战国初期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设东垣邑。赵惠文王三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属赵。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属钜鹿郡。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村)。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把郡治所移至安乐垒(今藁城九门附近),真定为县。北齐时(公元550-577年)又把郡、县治所移到滹沱河北(正定镇)。隋开皇初废郡,存恒州、真定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真定县分为真定、常山两县(常山县治所安乐垒),属恒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石家庄市振头附近);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徙恒州治真定;武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真定县;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置恒州,属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县;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成德军于恒州;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以恒州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公元820)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改恒州为镇州。五代后梁时仍为镇州,治真定县;后唐长光元年(公元923年)改镇州为北都,同年又复为镇州;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升镇州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复名恒州,改成德军为顺国军;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又改恒州为镇州,顺国军复为成德军;契丹号为中京;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为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又改为镇州。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废镇州置真定府路,金袭之。元初改为真定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属直隶省;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1913年废府存县,正定县属直隶省范阳道观察使署(治保定)。民国3年(1914年),改范阳道为保定道,正定县属保定道。民国17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正定县直隶于省。抗日战争及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多次变更,直到全国解放; 1949年8月10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正定城内建立;1949年9月28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正定县;1949年10月,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正定迁石家庄市;1950年9月9日,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区改称河北省人民政府石家庄专区,仍辖正定县;1958年11月5日,正定县、灵寿县合并为正定县(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1960年5月3日,撤销石家庄专区,正定县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5月23日,复置石家庄专区,辖正定县;1962年1月1日,恢复正定县、灵寿县建置,正定县仍属石家庄专区(3月27日国务院批准);1967年11月22日,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辖正定县;1986年4月5日,石家庄地区撤销,正定县划归石家庄市。
正定北孙村先祖燕澄,字宪清,生于1486年,真定府人,妻李氏。明朝进士,正德九年(1506—1521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后任巡按陕西监察御史,子燕楫,生于1510年,明世宗年间进士,任刑部员外郎,孙兴龙,曾孙世成、世永、世贵,现19世。
燕氏先袓所立碑文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