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名人故地(30):河南济源

    中华燕氏网 2013-12-23 9:18:11 燕飞编辑


                             五台山隐士燕闻若及其后裔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山西省。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1997年上升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济源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市域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 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8%,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济渎庙形成旅游业的五大品牌。

    济源市历史悠久,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商代济源一带有向国、召国。西周、东周时期,济源一带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春秋战国 济源一带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秦代(前221-前206)济源境内设轵县,属河内郡。汉代(前206-220)济源境内设轵县、波县(今裴城一带)、沁水县(今王寨一带)。三国时代(220-280)济源境内设有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西晋(281-316)时济源境内有轵、沁水二县,属河内郡。东晋(317-420)时期,济源属前秦。北魏后分为东魏和西魏。济源东部属东魏,境内有轵、沁水二县。西部属西魏,境内设有邵郡。辖苌平县。北周(558-580)和北齐(551-577)时期,沁水县并入轵县,改苌平县为王屋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大业三年属河内郡。从此有了济源县。唐代(618-907)济源一带政区变化较大,屡建屡废。唐末,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其中济源属孟州,王屋、河清属河南府。北宋时期,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属孟州。金时期,济源属金国(1115-1235),设济源、王屋二县。属孟州。元代,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明清济源县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1949年8月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新乡专区,1970年,属新乡地区。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济源县。 1977 年5 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 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以原济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辖(副地级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

    济源是燕氏族人发散地之一,一世祖名闻若,字乐天,五台山隐士,道号谈野山人。深晓天文地理。精通韬略,终身誓不仕元。二世祖名进,字子云,精通经史子集,深知治国安邦之策,出仕与明太祖及建文帝,官至太子少傅,参决于处治户部尚书郭桓贪污案及削藩诸事,是建文帝的决策人,明成祖攻陷应天,随建文帝逃隐。三世祖名方,为应天总兵,明成祖朱棣攻陷应天后,誓死不降,以身报国。

    济源有燕氏孝子燕茂林,燕茂林,字逢春,济邑白涧镇人。其人端方正直,仁孝可风。因母年过七旬,适切怀来,朝夕供奉,须亲身洵谓能知父母之年及时尽孝矣!乾隆年间,同母降香济渎庙,偶见长生阁工程未竣,顿生孝念,默祝母寿无疆,祈神保佑,随即捐银二百、施地二亩,以作长生大帝辰日香柱之费。此孝心可羡,但恐远年,泯没其事,故掌院住持段宜进,乡耆约铎保、苗登甫等八人为其勒石,以传不朽。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