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联谱思路探讨(5):不同时期的燕姓群体:
- 中华燕氏网 2014年1月8日 燕飞
通过收集整理各地《燕氏家谱》资料,查看相关历史书籍,参考相关姓氏族谱资料的有关内容,汇总古代燕氏名人及故地分析发现燕姓有以下几个时期的代表群体:
(一)燕国及燕国灭亡后不同时期的几个主要燕姓群体
1、从西周——春秋战国,形成了以“燕”封地为基础的燕姓贵族群体,代表人物:燕 姞、燕伋、燕周等,此阶段燕封国之侯、公、王,理论上是姬姓或者姞姓。而燕伋在他的故地西秦形成了燕姓群体,成为如今西秦燕姓的主体之一,汉时有易“燕”为“鄢”者,成为鄢氏群体的一部分,有迁陇西者,有迁川北者……。
2、秦灭六国以后,北燕国后裔有因避乱而逃亡异地者,如燕孝王之六子乾公为避秦难逃往赵国,后改姓鄢(取燕之同意)择地定居晋阳汾河之滨(今山西太原),后回迁祖地范阳,成为鄢(燕)姓一族的群体,其中有回归燕姓者。江苏沛县《燕氏家谱》也记载其先祖为太原府六王爷伯苏之三子之后裔,燕(鄢)记载是否为同一人有待考证,二者形成山西燕姓群体之一。成为明朝洪武初年山西洪洞大移民姓氏之一,其范围遍布全国12个省(市)区。
3、秦亡于汉后,为消除各地旧贵族和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娄(lóu)敬之建议,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代表人物西汉燕仓、东汉燕济、燕广、燕瑷、北周燕侃、燕荣等,在陕豫晋一带形成了燕姓群体。
4、燕国灭亡以后,部分燕氏后裔隐蔽故地或者融入少数民族(胡人)集中区,代表人物有东汉鲜卑大人燕荔阳(有待商榷)、东晋末年燕风、北魏燕才、北魏燕崇、北齐燕子献。在河北张家口及山西大同一带形成了燕姓群体。
5、北魏时期,今河北张家口区域燕姓有从幽州至蓟州再到青州迁移的,北齐有燕继、隋有燕孝礼、后梁郓(yùn)州都指挥使燕顒(yóng)、后周燕峻,北宋初年燕肃,南宋东莒(jǔ)州燕宁,形成了山东青州燕姓群体。这个群体的一部分有的在隋唐初期南迁于湖州吴兴的,形成早期南方燕姓的群体。
6、北宋初年,燕肃从青州到曹州至汴粱考城,因肃及其子孙在都城汴粱为官近百年,形成了以燕肃为代表的汴粱(开封)燕姓群体,其中有燕文贵、燕达等燕姓名人。本群体随着北宋衰败,金人的入侵,都城不断南迁,燕姓也随之南迁,依据《江西共青城燕氏族谱》和《江苏泰州燕氏家谱》记载,燕肃之后裔有南迁于江西九江庐山,有先东迁江苏泗州后南迁泰州、扬州、南京等地者,这两支燕姓与隋唐时期南迁于吴兴的燕姓,共同成为南方燕姓的主体。
7、南宋末年至元初,依据《甘肃正宁县志》记载,西秦陇西燕庆安迁居甘肃正宁,元初出任元朝巩昌、延安管民提领,其子孙为官于西秦巩昌、安西路、兴元路凤翔等地,形成了西秦燕姓群体,明朝期间有迁移至四川绵阳、广元、渠县、陕西汉中的。依据《四川渠县的碑文》记载,本支燕姓可能是燕伋之后裔。
南宋后期南迁于江西九江区域燕姓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分布江西吉水、赣江、鄱阳湖、福建将乐等区域,其中以燕公楠的子孙为代表,其子燕璋镇江路任职;燕琳松江知府分任职;燕珪(guī)朝列谏义大夫;燕琦武冈路总管;燕珙(gǒng)南康路总管;孙燕兰溪平阳州州判,成为明朝初期燕姓最大的居住区域,燕姓人口数量五万余人。
8、明朝建立以后,天下稍微安定,朱元璋采纳大臣的建议,开始了大规模强制性的大移民。其中北方以山西洪洞大槐树为移民人口登记点,移民的来源主要是洪洞县及其周围的太原、临汾、晋城、长治等地区的流民和居民,主要去向是河北、河南、山东、安微、陕西、甘肃、四川、东北、北京、江苏等地。南方以江西鄱阳湖瓦屑(xiè)坝为移民人口登记点,移民主要来源今南昌、丰城、九江、德安、景德镇、乐平、鄱阳、余干、吉安、泰和等市县,也就是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昌江到达鄱阳县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驰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移民们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江苏各府县;逆长江而上,到达湖北、湖南、河南东南各府县。
9、明末以后,有湖广填四川、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谋生或逃乱性的人口迁移以及解放后的支边、农垦开荒等,燕姓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安徽、河南、山西、河北等地燕姓人口居多。
分享按钮>>每日一读:乱伦皇帝北魏孝武帝
>>【田氏家谱源流】五莲县街头镇田氏发祥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