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现晚中新世柴达木兽化石

    中华燕氏网 2014年3月4日 北京日报


 

柴达木兽是一种体型中等的麝牛类牛科动物,生活于晚中新世早期。柴达木兽的角的形态十分特殊复杂,可称之为角器:顶骨之上有一个大的圆盘形的骨质结构,称后角盘;真正的角心退化,位于角盘之前、眼眶上方,并且两侧角心不对称。这种近似独角的角心形态在所有牛科动物中绝无仅有。最早的柴达木兽化石发现于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材料稀少,并自步林1935年首次报道以来,一直再无此类化石发现。

临夏盆地的柴达木兽新种——短吻柴达木兽在年代上与属型种大致相当,但新种的真正的角心部分更加退化,额窦缩小位于角器之下,代表了一种更加特化的类型。新种的发现还补充了柴达木兽的面部特征,包括鼻骨极度退缩并增厚、颌骨短而高等,这些面部特征同样特化而罕见。

另外,柴达木兽的面部很短,鼻孔窄高,表明其或许与现生高鼻羚羊、羚牛类似,具有一个扩大的鼻腔,以适应相对寒冷的气候环境。临夏盆地的柴达木兽化石产地位于盆地的西南边缘,其环境特征或许与盆地中央稍有不同。


分享按钮>>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失败之谜
>>文革中普通工人如何炮制“总理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