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张灵甫遗孀不满意电视剧

    中华燕氏网 2014年4月2日 凤凰周刊


   “我真的不知道太多关于我爷爷的事。”他抱歉地笑笑,随即伸出一只大手:“你好!”
    1985年出生的张正甫是个典型的“台湾仔”:帅气、随和、热忱。稍一交谈便会发现他很单纯,没有什么悲情的历史心结。如今与家人定居上海的他,出没于商界和演艺圈之间。祖父留下的巨大“遗产”,以及诸多政治、经济领域的复杂纷争,似乎与他这个直系后代没有任何关系。
    爷爷是个很厉害的将军
   “网上传的‘张允泽’是艺名,我的真名是张正甫。”他夹起一片牛肉,蘸了蘸酱油。微笑中略带稚气。“我不如我爷爷帅啦。”
    张正甫的名字来源于他的祖父,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尽管祖父死后38年他才出生,但从小父亲就教育他:“你爷爷是个很厉害的将军”。懵懂的他开始明白,这世间有一种叫做家族使命的东西。
    他比画着自己的脸示意:它分上下两部分,鼻子以下像祖父。
    他一身有两位国军将领的血统,这两人都身陷巨大争议。祖父张灵甫是参加过抗日而死于内战的中将,也是《红日》中的反派角色。外祖父是“衡阳保卫战”的主将,国民党第十军中将军长方先觉。他在抗战中孤军坚守湖南衡阳47天,最后投降。他们两人现在上海的一处墓园相聚。
    他父亲张道宇是张灵甫与最后一位妻子王玉龄的独生子。1947年5月,74师在山东孟良崮被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张灵甫战死,张道宇刚出生21天。
    身高一米六八的王玉龄是出身湖南长沙的大家闺秀,嫁给张灵甫时年仅17岁,19岁守寡至今。数年前,《知音》杂志做了一期网络专题,“国民党军官的老婆们有多漂亮”,王玉龄被评为第一名。
    张灵甫的死催生了新中国著名红色战争文学《红日》和老电影《南征北战》,也让名不见经传的鲁南小山孟良崮从此跻身“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为期三天的战斗血肉横飞,陈毅感叹:“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有儿子决不让他带兵打仗。”
    一个不为人知的战争细节是:这三天,他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战死3000余人。战后清理,尸体能够辨认出身份的不足100名。
    每况愈下的遗传基因
    张灵甫死后,王玉龄带着张道宇去台湾,之后又取得美国国籍,晚年携儿孙定居上海。
    这一辈子,她终身守寡,严禁儿孙参军。将门之后张正甫跟军事发生过的唯一联系,就是小时候玩过打BB弹的玩具枪。
   “她找不到这样的男人了”,一位研究张灵甫的学者向我感叹。
    北大才子,黄埔精英,抗日猛将,这些名词放在今天也仍然是熠熠生辉。更何况张灵甫有超过任何一位国军抗战名将的独特优点——长得帅。
    有多帅?一个数字的对比或许能说明问题。张灵甫的整编74师有3万名官兵,而今天的百度“张灵甫吧”有6万名活跃吧友,年轻女性众多。这个数字,远超那些战绩远胜于他的抗日名将——孙立人、薛岳、王耀武等人。
    在孟良崮数十里外,一家五金店的电焊钳包装盒上印着张灵甫的头像和生平简介。它们每年生产和销售20万套。“如果当时我是74师的一名士兵,那肯定跟师座(张灵甫)一起去了。”33岁的店主周煜岚说。
在死后60多年的今天,张灵甫已俨然成为国军抗战的形象代言人。北京的几个民国粉成立一家公司,专卖抗战LOGO的各种服饰,利润用于捐助国民党抗战老兵,名字就叫“灵甫荣民社”。产品之一,便是印着张灵甫头像的T恤衫。
    这件衣服,张正甫也被赠予了一件。还好尺码不算小。60多年过去,将军的遗传基因似乎在逐渐消退。张灵甫身高一米八七,张道宇身高一米八四,张正甫就只有一米八二了。王玉龄揶揄,三代人是“每况愈下”。
    对祖父在大陆网络上的走红,张正甫是知道的。但网民们加在祖父身上那些稍微复杂一点的中文词如“儒雅”,他就必须翻字典了。他小学三年级起就被送去台北市的美国学校,再也没有学过中文。本科是在纽约艺术大学读的美术。就在那时,他在左臂上纹了祖父的一个戎装头像。“提醒我怎么做一个男人吧”,在接受台湾一家电视台采访时他解释说。
    接受关于张灵甫的采访是张正甫的“家族使命”之一,尽管他完全不比一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知道得更多。这让他有时候会觉得烦,有媒体来访,他一般都打发到父亲张道宇那边去。他甚至不知道孙立人是谁。尽管这位前任台湾陆军总司令是他奶奶的亲戚。
    张道宇是个活跃的服装商人,有黄埔后代联谊会、台商协会等多个头衔。他敏捷地发现:在大陆,父亲的身份是一种资源。他遂尽力投入,建立了与父亲相关的网站、博客以及微博,虽然微博也是托人打理的。某次他去山东参加一个活动,一个副市长对他说:你爸爸是个大英雄。
    他母亲王玉龄更敏感。李幼斌在重拍的电视剧《红日》里扮演张灵甫,叼着烟斗,她很不满意地说:我老公生前从不吸烟。她更不满意李幼斌的长相,觉得他比丈夫差得太多。在提出要唐国强扮演被拒绝后,当即称病辞去了剧组顾问的头衔。还发了一封信警告说:不许演我。
    相比之下,张正甫就没有这么敏锐的意识。至今,他说不出祖父留下的“遗产”是好是坏,也不在乎有关祖父的什么动向。逐渐消退的不止是遗传基因。
    还是会觉得很累
    张正甫现在上海戏剧学院读进修班,为了拍他的第一部戏,40集的电视剧《上高会战》。
    上高是位于江西西部的一座小城,1941年中日军队曾在此激烈交战。这是一部以他爷爷张灵甫为主角的抗日剧。三年前,主创方找上门来,请他扮演爷爷。虽然长得嫩了点儿——他才二十五六,而当年他爷爷已经38岁。母亲一听就极为兴奋,逼着他去报了这个戏剧进修班。她一直想让儿子进演艺圈。
   “要是你以后只能扮演你爷爷怎么办?”我问他。“没问题的啦!”
    然而,三年了,《上高会战》的拍摄许可一直没有批下来。对张灵甫这样一个“反派”角色是否能正面表现,没有一纸明确的文件。或许永远不会。
    在等待拍戏的日子里,张正甫的演艺生涯已经开始。因为是“张灵甫的孙子”,他受邀去北京主持了一场中美合作的音乐会,“青春的誓约”。
    有趣的是,这场音乐会主办方是“新四军研究会”,他和父亲在会场上遇到了陈毅的长子陈昊苏。父亲和陈昊苏还握手合影。
    他去过爷爷的老家陕西长安,也去过爷爷战死的山东孟良崮。只是他分不清去的是哪一个,孟良崮正好位于两个县的交界处,分别由两家民营企业承包了两个“孟良崮公园”。
    几十年来,这两家企业的态度非常一致:宣称自己搞的是“红色旅游”,实际上都在拼命争夺张灵甫。双方都给张灵甫刻碑、立亭,并由此诞生出两个“张灵甫战死之处”。
    发展旅游是表面,真实目的是利益。孟良崮因为张灵甫而著名。谁拥有这座山,便可以以他的名义,向国土资源部、林业部、文物局、旅游局……申请成百万上千万的拨款。双方都在斗法,找各种各样的批示企图收编对方,都宣称自己能找到政治局的某位常委。
    其中一家企业老板的女儿告诉我,她家的底气是:她丈夫的某位同村老乡是《北京日报》专跟一位常委的跑线记者。
   “咋评价张灵甫?我们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上头领导自己意见也不统一。”另外那家企业的一名老员工对我回忆:“前年‘十一’,有个北京的大领导来旅游,说:对张灵甫要中性评价,毕竟他抗战有功。去年‘五一’,又一个北京的大领导来了,把市委书记训了一顿说:难道我们那场战役还打错啦?”
    看法不一的不仅是北京。“反攻大陆”“解放台湾”的口号,两岸之间早已不提。国民党下台又上台,台湾的“义务兵役制”越缩越短,大陆与台湾的来往越来越多,年旅客量已达到近800万人次。
    这一切,都跟张正甫无关。
    他交了一个来自内蒙古的女朋友,她在上海学舞蹈。她对他的“家族使命”也不甚了了。他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准备把深圳产的一种电子烟卖到上海。品牌已经想好,叫“E世代”,与祖父没有任何关系。
   “大家每天都在谈他的事情,然后我们这些人就是必须为他争点光,还是会觉得很累。”他说。
 


分享按钮>>《红岩》英雄原型:特务实际靠他将重庆地下党一锅端
>>首任驻韩大使谈朝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