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父子为何痛杀三名“台独”分子
- 中华燕氏网 2014-4-13 21:09:01 凤凰网
第一个被判死刑的是宋景松
1959 年7 月,宋景松、陈三兴将在台湾大学法律系念书的学生苏祯和、董自得两人拉入"台湾民主同盟"。随后,台中市一中的"自治互助会"、高雄市中立中学的"亚细亚同盟""台独" 组织与"台湾民主同盟"挂上了钩。其中,"亚细亚同盟"头目施明德、蔡财源与陈三兴系小学时期的同学。
经过几次聚谈,宋景松、陈三兴、施明德等人认为,3 个组织理念相近,宗旨相同,应合并为一个组织,然后选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宋景松虽不是"台独联盟"的头目,却是该组织内活动积极的骨干分子。
此后,"台独联盟"除了在地方有了较快的发展,还将其触角延伸到了军队。
由于"台独联盟"组织严密,发展迅速,到1962 年,心血来潮的"台独"分子们经常在聚会中高喊要大干一场,要与国民党政权拼个你死我活,要尽快实现台湾独立的目标。这一年秋,他们在高雄体育场举行的一次全体成员参加的秘密会议上, 还提出要开展一个大行动,即在全台湾开展一次"台独"宣传活动,让全体民众认识"台独",支持"台独"……
1962 年5 月,台湾调查局发现"台独联盟" 将有大动作,决定对其下手。在蒋经国的亲自部署下,从5 月8 日至20 日,调查局的数十名特工兵分数路,将"台独联盟"在各地的成员陆续逮捕,6 月8 ,该组织在军队中发展的一帮成员,也被捉拿归案。
3 个月后,宋景松因是再犯,被首批起诉,并被判处死刑,几天后就押赴刑场处决。
第二个被枪决的"台独"分子系陈智雄
陈智雄系台湾高雄人,早年在台湾念书,后到日本留学,通晓日、英、法、西班牙语。因在日本留学的缘故,其思想深受日本右翼的影响。二战期间,陈曾被日军征调到印尼、菲律宾当了两年多的翻译。日本投降后,陈智雄未回台湾,留在日本一面从事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一面从事"台独"活动。
陈智雄被遣返回台湾之初,当局确未关押他,但对他的行踪却一直在跟踪、监视。1961 年底,台湾调查局特工在邮件检查中发现陈智雄又在筹组"台独"组织"同心社",十分震惊,认为他是不可救药、死心塌地的"台独"分子,决定将其逮捕。经蒋氏父子同意并批准,1962 年,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事法庭将其起诉,并判处死刑。
1963 年5 月28 日,陈智雄被绑赴刑场枪决。
第三个被枪毙的"台独"分子叫郑评
郑评系台湾高雄人,生于1934 年。其父原是农民,后以经营杂货店为生。父母去世后,他继承了杂货店。
1971 年,郑评因积极参加教会活动,被台湾基督教教会推选为"基督教赴日参访团"团员。进入日本第三天,郑评认识了"台独"组织"独立台湾会"的主要头目、著名"台独"分子史明。经过数次交谈,史明觉得郑评"台独"思想坚定,有为"台独"事业作战的意愿,决定将其吸收为"独立台湾会"的会员。
两个月后,郑评回到台湾。他将老朋友游进龙及柯金钟、黄坤能、赖锦桐等人吸收进"独立台湾会"组织,并经常召集他们举行秘密会议,学习日本总部的指示,研究扩大组织,如何开展爆破、暗杀活动。
正当郑评等"台独"分子蠢蠢欲动时,台湾调查局的特工打进来了。他们首先策反了郑评的好友、南投县埔里人赖锦桐,然后顺藤摸瓜,弄清了郑评"台独"组织的所有内情。从1973 年7 月10 日起,20 余名" 台独"分子有10 余名到警方自首,未自首的均被抓捕,而且一个也没有漏网。
为了惩处这帮"台独"分子,蒋氏父子曾两次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如何处理此案。会上,蒋介石、蒋经国指示,对为首的"台独"分子郑评要处重刑,把"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彻底打下去。1974 年4 月11 日,此案宣判,郑评因言行张狂、目标过大,被判死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