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现存最早古地图见于明朝《嘉靖惟扬志》
- 中华燕氏网 2014-4-28 14:27:25 中新网
现存最早古地图见于明朝《嘉靖惟扬志》
据扬州古文化专家的研究,宋代以前,扬州地方志地图有《广陵郡图经》、隋朝的《江都图经》,宋代《扬州图经》等,都是以图为主或图文并重,记述地方情况的专门著作。昨天记者在市档案馆了解到,扬州现存最早古地图,是明朝《嘉靖惟扬志》中保存下来的方志地图。
记者在《嘉靖惟扬志》方志地图上看到,从春秋古扬州图开始,隋唐扬州图、宋江都县图、宋三城图、宋大城图等都收纳其中。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扬州地图,均为明朝人根据历史资料手绘而成。
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古手绘地图,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扬州的地理形势、行政区域、沿革演变等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据悉,扬州现存地方志中,明代《嘉靖惟扬志》、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雍正重修扬州府志》等,均是研究扬州古地图最主要的地方志史料。
最早旅游图见于清代
名为《蜀冈保障河全景图》
记者了解到,明末清初《平山堂图志》这本书中,有一幅《蜀冈保障河全景图》,“这是扬州最早的旅游图。”
《蜀冈保障河全景图》上,脉络清晰,沿着扬州府城和新城,一路景点遍布。地图上方,高桥、迎恩桥、杏花村舍、长春桥等依次罗列。地图下方,沿着扬州府城和新城亦聚集多处景点。
“让人兴奋的是,在这张图片上,九峰园(现在荷花池)、虹桥修禊(现在大虹桥)、冶春诗社(现在扬州师院)、长春桥这些景点依旧保留,上百年过去,这些景点至今扬州都能看见。”韦明铧继续讲述,“图片上,四桥烟雨、春波桥、莲花桥(即五亭桥)依旧保存尚好,并成为现在的旅游景点,古今重合,让人兴奋。
《扬州行宫名胜全图》
标出了23处乾隆南巡景点
扬州曾吸引帝王几度南巡。记者昨天发现,在扬州档案馆墙壁上挂着的,正是一幅巨大的《扬州行宫名胜全图》。该图绘制于乾隆第二次南巡之前、约1757年前。
该幅巨大的行宫路线地图上,23处黄标签标注出扬州大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捐资建造的数千间楼廊亭台的位置。“沿着运河南下,入扬州境内,经宝应、高邮,入江都,抵达江都崇家湾、腰铺竹林寺、韶关坝、邵伯镇、六闸,然后经过今市区的金湾坝、新滚坝、新湾坝、凤凰桥、壁虎桥、湾头闸、香阜寺、天宁寺……”都在地图上一一标注。
细解扬州古地图
隋炀帝陵在明朝地图中已被标出
阮元参照明朝地图考证隋炀帝陵
“明朝编写的隋唐扬州图上,炀帝陵就已经标注出。在明朝人绘制的地图中,多沿用了这一标注。而到了《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就没有出现过。”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说。
记者在地图上看到,槐家桥(现槐泗)处,炀帝陵在地图上清晰标注。这说明,明朝人认为隋炀帝陵就在该位置。据悉,阮元当年考证隋炀帝陵的位置,就参考了这一组地图。
“临江宫是隋炀帝的行宫之一,也在地图上有所记载。”韦明铧继续在地图上指出,“这说明,这座行宫明朝时仍有遗存,而这些古老地图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历史信息。”
明朝至今扬城主要肌理未明显改变
在各地方志地图上记者还注意到,从宋朝开始,各都县在地图上标注得更加详细,并且与至今仍在使用的地名相吻合越来越多。
宋朝古地图上,扬州城主城区已呈现了宝祐城(今平山堂)、宋夹城和州城(即宋大城)组成的“宋三城”。
在州城地图中记者注意到,城墙内,汶河成为经过扬州城内的主要河流,而河面上小市桥、迎恩桥、开明桥、通泗桥、太平桥依次错落。图内都统行衙、章武殿、安大坊等寨落衙门也仔细绘出。到了清朝编写的地方志中,则多了一座文津桥(即现在的文昌阁)。
“明末清初,在府城旁边又围起了一座城墙,即新城。”韦明铧介绍,“此时,从宋朝开始的宋三城格局逐步改变为新城府城两座四方城墙。”在清朝编写的《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图上,记者看到,旌忠寺、石塔寺、西门等地点,当时就已存在,“从明代至今,扬州城主要肌理未有过明显改变。”
扬城县地图曾包含泰州、南通等地区
在《嘉靖惟扬志》和《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地图上不仅有整个扬州城区的地图,还包括各县的古老地图。其中除了目前仍是扬州县区的仪真(仪征)、江都、高邮、宝应,还有泰兴、兴化、泰州、如皋、通州、海门等现属泰州、南通的地区。“《嘉靖惟扬志》上的手绘地图也是至今保存的扬州最大版图范围。”
留有遗憾
万历年间《扬州府图说》仍留海外
不过,在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眼中,感到最为可惜的,便是明朝万历年间《扬州府图说》孤本现仍流失海外。
“这本书以图为主、文字为辅、是一个写本,但可惜孤本现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韦明铧介绍,“前为扬州府图,后有府辖城镇江都、瓜洲、仪真(现仪征)、泰兴、高邮、兴化、宝应、泰州、如皋、通州、海门等城镇图,凡12幅。”据了解,该书中各图之后还均附说1篇,叙述其沿革。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