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胡雪岩如何搞定左宗棠?

    中华燕氏网 2014年5月8日 新浪博客


    虽然左宗棠幼年的生活很苦,但是这依旧没有阻止他努力学习,参加科举,建功立业的决心。
  从三岁开始,左宗棠就开始了读书认字、书海泛舟的日子;而他四岁的时候,他就可以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在他九岁的时候,左宗棠更是可以独立成章,亲手撰写八股文章了。
  对比同一时期,那位连书都背不下来,连“梁上君子”都忍不住下来痛骂其“废物、无能”的曾国藩,笔者只能说,左宗棠同学,你还真是一个读书的天才。
  可惜的是,左宗棠是一位“天才”,却没有“凡人”特有的运气。
  清道光六年(1826年),十四岁的左宗棠参加了当年的童试,他不负众望,并且一举夺魁,他成了一名秀才。后来,随着左宗棠亲人们的相继去世,直到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时候,左宗棠才参加了乡试,并且考取了举人的头衔。
  要知道,这次乡试的“意外”中举,左宗棠可谓是一波三折,在第一次评选成绩的时候,左宗棠的考卷已被否决,但是在第二次复审的时候,左宗棠的考卷又被主考官“搜遗”了回来,他就这样幸运地被录取了,并且当上了湖南第十八名的举人。
  好像从那以后,左宗棠的所有好运气,就全都彻底地没了……
  在考取举人的第二年,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二十一岁的左宗棠踌躇满志地告别了父亲、继母与娇妻(刚刚完婚),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了湖南省城长沙,进入了这里最著名的书院——岳麓书院。他要在这里开始新的战斗。
  殊不知,左宗棠进入岳麓书院第二年,即道光十四年(1834年)春,那位已经二十四岁,才刚刚获得秀才称号(比左宗棠低一级)的曾国藩,这才步履蹒跚地来到这里,成为了左宗棠的一位师弟。
  左宗棠与曾国藩,这对未来改变整个中国,甚至改变整个世界的“大清帝国双子星座”,就这样戏剧性地拜读于岳麓书院里,成为这里大儒学家欧阳厚均的学生。但是很可惜,他们虽然是同校师兄弟,但是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见过一次面,也没有交流过一次,这绝对是一种遗憾。
  相比于家里还有点儿资本的曾国藩,左宗棠虽然有“从学十年”的决心,无奈他家境贫寒,实在无法交付这种贵族学校的学费,所以他只从读了一年。在曾国藩刚刚入学的时候,左宗棠就被迫离开岳麓书院到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公资学校,开始了自己一段新的学习旅程。
  当然了,即使左宗棠离开了岳麓书院,他还是留下了一个传奇,并且认识了一个好朋友。
  左宗棠的传奇是,在一年的七次模拟考试中,左宗棠全部获得了第一名(列第一者七次),这个成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无人能破。
  左宗棠认识的好朋友,就是那位未来的“湘军”创始人之一、曾国藩的“第一幕僚” ——郭嵩焘。
  有了这么一棵大树,左宗棠想不傍上曾国藩都难。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有出任,还得参加科举考试,进而谋取功名。对比三次考试才考中翰林的曾国藩,左宗棠虽然也很努力,但是他的运气仿佛都被乡试榨干了,陷入到了一个“死循环”里。
  1833年、1835年、1838年,左宗棠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左宗棠失败的原因很搞笑,考官们不是嫌他八股文成绩差,而是看不惯他写的字(太烂)。
  这就不能怪左宗棠了,要知道,无数的事情告诉我们,写一笔好字不仅招老板喜欢,还很容易升官。毕竟上司在看公文的时候,不可能喜欢那种让人倒胃口的字。要知道,在那个电脑还没有诞生的时期,见字如见人,如果字写得不好,就算是真正的“神童”(梁启超)也没招呀。
  科举上的频繁失意,一度让左宗棠在家乡父老面前抬不起头,这不仅造成了他内心的痛苦,还给他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更有甚者,因为左宗棠家境贫寒,在他二十岁与湘潭大家闺秀周氏结婚的时候,左家居然无钱办婚礼,只能让左宗棠入赘到周家,这才得以完婚。
  我相信,即使放在现在,这种“倒插门”的寄人篱下行为,也会让男人尴尬不已,何况还是一个男尊女卑极其严重、男人必须成家立业的时代。
  面对这个不成器的举人,左宗棠的岳父岳母没少给他白眼,这让心高骨傲的左宗棠更加难受不已,日子也更加的难过,他甚至有了一种悬梁自尽的打算。好在左宗棠的夫人周氏端庄贤惠,而且还善解人意,在她的帮助下,左宗棠才得以度过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殊不知,虽然科举考试的接连失利,让左宗棠的身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却成就了左宗棠人生的另一个辉煌。以至于到后来,左宗棠每每回忆这段艰苦岁月的时候,他总有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感觉。
  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变”,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二年(1852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突破广西防线,他们全军涌到了湖南,并且一举包围了湖南的省会长沙。
  在这场绝对不能输的战役中,左宗棠响应郭嵩焘的号召,出山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并在此役中一战成名,从此开始了自己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道路。
  后来,在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引荐下,左宗棠正式认识了自己的“学弟”,那位正在家为母守孝的曾国藩,从此开启了这对黄金搭档为期数十年的紧密合作。
  从这一刻起,已经四十多岁,却仍然功不成、名不就的左宗棠,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满腹经纶、一腔热血,终于完成了自己出人头地的第一步,并且走上了一条阳关大道,一条前途无量的仕途之路。
  殊不知,由于多年的“赘婿身份、连年落地”的经历,让这位“自命不凡、孔明在世”的左宗棠,产生了一种集极度自卑和极度自尊于一体的性格,也让左宗棠养成了一种锋芒毕露、口无遮拦、刚直激烈的个性,且让左宗棠说话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种性格当然很容易得罪人,胡林翼就曾经批评他:“刚烈而近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就是说,你经常当面批评别人,一点儿也不客气,这是不对的,大家都会怨恨你的。但是,对于胡林翼的这番批评,左宗棠依旧我行我素,他决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而且别人对他的一切损毁,他皆置之度外。
  有个性,太有个性了,要知道,在晚清那种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含混和气的氛围中,左宗棠的这种鹤立鸡群的个性,绝对是当时的一朵奇葩。
  我们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您就能知道左宗棠的火暴脾气,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据说,在左宗棠还是一个小幕僚的时候,有一次他随湖南巡抚张亮基去开会,结果在这个正式的军事会议上,他就和永州镇总兵樊燮发生了争执,且双方越说越激动,越说火越大。
  结果到了最后,左宗棠一怒之下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冲过去对着樊燮就是一脚,直接把樊燮踹了一个大马趴。这一下子,左宗棠可是惹了大祸了,樊燮岂肯吃亏,他迅速从地上爬起来,拔出刀就准备干架,而大家一看这就要乱,所有官员立刻一拥而上,好歹是把他们分开了。
  在大家劝架期间,左宗棠虽然手上占了便宜,但他依旧嘴上不饶人,他对着樊燮大吼道:“王八蛋,给我滚!”也因为这句话,樊燮与左宗棠之间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上了。
  事后,无比愤怒的樊燮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我一个堂堂的国家二品大员,居然让一个小小的庶民师爷揍了一顿,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想到这些,樊燮立刻上疏弹劾左宗棠,说他:“目空一切,骄横无度,以一介布衣之身,就敢伤害国家重要官员,这就是要造反,必须严惩不贷,将他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因为这双方的当事人都非常的生气,所以也都拒绝庭外和解。这件官司越打越大,最后打到了咸丰皇帝那里。
  按照咸丰皇帝最初的意见:“小小庶民,焉能与总兵相比,把他杀了便是。”但是后来在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的全力保荐下,这件事情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保住了左宗棠的性命。只是可怜了那樊燮,白白地挨了一脚,还吃了一个哑巴亏。
  事后,因为这场不公平的待遇,樊燮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家,并且将这件事情视为自己一生最大的耻辱。以至于后来,樊燮将左宗棠骂他的“王八蛋,给我滚”这六个字,刻在了自己家族牌位之上,还置于列祖列宗灵前,并且告诉自己的后世子孙,日后只有点中了翰林,做上了比左宗棠更大的官,才算报仇雪恨,才能焚烧掉这块木牌!
  每每看到这件事情,我都要不由地感慨道:“樊燮同志,您到底是受了多大的刺激呀?”
  这就是左宗棠的为人,虽然他博学多才,但是他也恃才自傲,更是这个方面的佼佼者!
  因为这种秉性,只要是左宗棠认准的事情,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而且因为这种愤世嫉俗的个性,左宗棠根本看不惯官场的虚伪。
  对于培养栽培过自己的曾国藩,左宗棠看不惯其老谋深算、处处谨慎的本性,以至于后来,左宗棠与曾的关系越闹越僵,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对于那位世故圆滑、复杂多变的李鸿章,左宗棠更是对其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以至于后来与李鸿章在各种问题上,不惜争得鱼死网破,甚至两败俱伤。
  这就是左宗棠,他待人苛责,且肆意无度。在冷嘲热讽方面,左宗棠更是一个天才,凡是在他手底下做事的人,都受不了他那种“稍有不慎,就把你骂的体无完肤、狼狈不堪”的个性,以至于全都离他而去。当然了,这还是建立在您有才的情况下,没有才能的人,左宗棠连理都不理,更懒得去痛骂。
  这么一位脾气火暴、天生耿直的主儿,胡雪岩能够和他好好交流吗?
  
未雨绸缪
  虽然左宗棠没有来过浙江,但是他那一股的“倔驴脾气”,可是全国都著名的,而且他又是朝廷的重臣,与曾国藩、彭玉麟并称为“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彭玉麟、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所以左宗棠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有甚者,按照当时的某种说法:“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虽然这种桀骜不驯、胆大妄为的说法,很可能就是左宗棠自己创造的,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左宗棠的重要性。
  同样的,毕竟胡雪岩也是浙江的一个名人,所以左宗棠也知道胡雪岩。虽然他对这种奸商没有兴趣,但是为了收复杭州城,左宗棠还是要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当然了,他也知道关于胡雪岩的各种传闻,只不过,这些全是“负面”的。
  拜那些流言所赐,还有人们那种无耻的“仇富”心理,左宗棠刚刚到浙江,他就收到了无数封状告胡雪岩的信件,说他是浙江首屈一指的大奸商,过着各种暴发户似的糜烂生活,豪车美宅,包二奶更是小菜一碟。
  当然了,这些也不算什么,毕竟大清的官员都有这些问题,但是那些嫉妒、痛恨胡雪岩的人显然不是什么厚道人,他们继续添油加醋、栽赃陷害地说道:“王有龄给胡雪岩十万两银票,还有两封求救信,让胡雪岩去办粮和乞求援兵,结果胡雪岩一件事情都没有办!他直接跑到了上海,抱着洋妞享福去了。”
  这番栽赃陷害的言论,实在是太猛烈了!
  看着眼前王有龄惨死的杭州城,想想在上海纸醉金迷的胡雪岩,左宗棠气得脑袋直冒烟,他当即表示:“别让我看见那个叫胡雪岩的人,否则我直接扒了他的皮!”
  这一下子,该轮到胡雪岩犯难了。
  为了完成王有龄的嘱托,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在如今只有湘军统帅左宗棠才有能力收复杭州城的现实情况下,即使前有“龙潭虎穴”,胡雪岩也要去面见左宗棠。但是根据他们现在的“关系”,当时就有朋友告诉胡雪岩:“左大人脾气暴躁,疾恶如仇,而且拜那个黄胖子所赐,你的名声那叫一个烂,如今左大人还信以为真,对你的印象十分不好,现在你去面见他,肯定是凶多吉少,你还是不要去了。”
  话虽如此,但是胡雪岩依旧要去,为了澄清自己,完成王有龄的临终遗命,他也一定要去。
当然了,既然要去面见左宗棠,自然也要知道他的脾气和秉性,否则单凭自己一腔勇气,也绝不能贸然前往。因为拥有勇气,虽然会让别人羡慕不已,但是未必就能成功,甚至会白白送死,这就叫作“无谓的牺牲”。
  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些“洗脑”公司会对员工说“鼓起你百分之百的勇气,冒着必死的决心,你就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实际上,这种不怕死的决心,有时只能使自己死得更快,
  单靠勇气行动的人,只能靠气势获胜,这只能叫作“鲁莽”;脑袋一团糨糊,盲人骑瞎马地玩儿命冲,最后只能掉下悬崖,这叫作“失足”;这种鲁莽加失足的人,虽然勇气可嘉,但最多称为“匹夫”,绝不能称之为“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要爱惜自己生命的。因为他们要留着自己的性命,去成就更大的辉煌,这才叫真正的英雄。
  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惧;知死而不死,才是无敌。
  只有这种“无敌”的人,才能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且看胡雪岩是如何“知死而不死”,成为一名“英雄”的吧!
  为了面见左宗棠,消除其对自己的误会,胡雪岩要好好地考虑一番。要知道,我们看胡雪岩办事情,总是料事如神、未卜先知,其实不是胡雪岩聪明,而是他善于用脑筋,胡雪岩清楚地知道,人要做事情,一定要未雨绸缪,把一切的事情都想好了,这样才能一击必中,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高明策略。
  在一番周密的考虑之后,胡雪岩开始行动了。
  首先,他将王有龄交给自己的十万两银票取了出来,并用信封保存了起来,准备一见到左宗棠就呈上去。既然世人都骂我贪污腐败、拿着银子不办事,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其次,为了求见左宗棠,胡雪岩先准备了一份大礼。这份丰厚的见面礼,后来让左宗棠的军营忙了好一阵子。
  因为这份大礼,它不是那些金银珠宝,也不是引起误会的洋枪大炮,而是整整一万石大米!要知道,在战乱、饥饿、疾病肆虐的岁月里,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大米比金银财宝更加珍贵。
  就在前一年,太平军围攻杭州城的时候,因为被断水断粮,守军又饥又饿,整个城池里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米价其高,一石米居然卖到了一百两银子,而且更可怕的是,你就是想买,人家也不卖。
  为了保护杭州城,王有龄立刻让那些富豪们捐款买粮,这才有了那十万两银子。但是,虽然钱有了,却没有卖粮的人,不管王有龄如何的苦苦哀求,大家就是不卖,可不是吗,粮食就这么多,我要是卖了,自己家里吃什么呀?
  因为大米无处可买,所以到了最后,杭州城里才出现了无数的死人,大家吃光了各种树皮、草根、浮萍和蕉叶,最后只能吃人了。
  可见,这一万石的大米,对于左宗棠的楚军而言,那是比“济困解危、雪中送炭”还要珍贵呀!
  银子和粮食都有了,胡雪岩的底气显然足了很多,在一切准备完毕后,他就带着这些运粮的船只,第二次浩浩荡荡地向杭州而去。
  当然了,虽然胡雪岩在拜见左宗棠之前,已经准备了所有的礼物,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谨小慎微、心思缜密的胡雪岩,还是决定先找一个中间人,让他来替自己引荐一下,先探探左宗棠所有的底牌。
  俗话说,熟人见面好办事。有熟人在,万一谈崩了也要顾及三分情面,也不至于立刻砍了自己,特别是胡雪岩即将拜见的人,还是一个以火暴脾气而闻名的“倔驴”!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够万无一失。
  这位被胡雪岩相中的中间人,叫“王德榜”。


分享按钮>>毛遂自荐之后的故事
>>【葛氏网新闻】葛氏宗亲总群欢迎全国的葛氏、诸葛氏宗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