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民国汽车没有转向灯

    中华燕氏网 2014年5月18日 新浪博客


    开车上路,离不开转向灯。想左转,亮左灯;想右转,亮右灯;想超车,亮左灯;想并线,亮右灯;想靠边停车,还是亮右灯……这些都是驾驶常识,人所共知。谁要是不知道,或者明明知道却故意不用转向灯,那他就很有可能出大事儿,要么撞到别人,要么被别人撞到。
    民国司机是不具备这些常识的。
    不是说民国司机没有经过培训,不懂交通规则。事实上,在民国开车同样需要拿驾照,想拿驾照同样需要通过培训和考试,只是那时候的交通规则跟现在有点儿不太一样。
    现代人拿驾照,不能低于18岁,不能超过60岁。而在民国,过了17岁就有资格参加驾照考试,但是一旦超过50岁就不行了,超过50岁还开着汽车上街招摇,被交警抓到一准拘留。
    现代中国人开车,必须靠右行驶,民国时代却不一定靠右,有时候要求靠左,有时候要求靠右。简单说,从清朝末年到1928年,全国司机必须靠右;1928年国民党打倒北洋军阀并迁都南京以后,通令全国靠左行驶,这一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1945年抗战胜利,交通政策再次乾坤大挪移,全国车辆一律从靠左改为靠右行驶。假如现代司机嗖地一下穿越到民国,千万别贸然靠右行驶,当然也不能贸然靠左,得先看看自己处于哪个时间段,然后才能做出靠谱的决定,要不然就等着交警过来收拾你吧!
    民国时的限速政策跟今天也大有不同。现在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码,普通公路最高限速80码,闹市街头则一般限速60码左右。民国呢?公路上不限速,随便开多快都行,可是一进市区,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5英里。15英里是多少?只折合每小时24公里,超过了这个速度就要罚款。所以喜欢飙车的朋友千万不要在民国市区开车。
    除了上述不同,在民国开车还有一大特色——不用打转向灯。为什么不用打转向灯?因为那时候的汽车根本就没有转向灯。
    我们知道,汽车在这颗星球上出现得并不晚,19世纪的英国就有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现在叫得响的那些豪车品牌,例如奔驰、宾利、劳斯莱斯,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统统问世。可是转向灯却出现得特别晚,以至于英国不得不通过一个《机动车法案》,规定每辆汽车都必须配备一名专职旗手,手持红旗步行于汽车前方,用红旗来警告周围的行人和马车。
    旧中国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民国街头行驶的汽车全部从国外进口,这些汽车五花八门稀奇古怪,有的敞篷,有的非敞篷,有的方向盘在左侧(欧洲车),有的方向盘在右侧(美国车),有的有远光灯和近光灯,有的只有一对大灯,不分远光和近光,有的连大灯都没有——刚进口时就是残破不堪的二手车,大灯早撞坏了,国内又没人会修,所以只能开着没有车灯的汽车上路。
    汽车没有车灯,夜间和雾天行驶会很危险,所以民国交通部门会出台这样的规定:“凡遇夜晚及大雾天气,各种车辆须自备灯火,后方用红灯映照车牌,前方用市灯或野灯。”(《武汉指南》第二编《交通规章》,汉口合众书馆1933年版)意思就是说,假如你的汽车上装有车灯,晚上和雾天一定要让车灯亮起来;如果没有车灯,那就得自备两套灯具(例如煤油灯和乙炔灯),用一套灯具照亮车尾的车牌,用另一套灯具照亮车头。
    大多数汽车还是有车灯的,可惜没有转向灯。没有转向灯怎么能提示行人和其他车辆呢?民国司机有对策,他们使用“手号”或者“转向标”。
    手号就是打手势。需要左转的时候,左胳膊从左边的车窗伸出去,用左手向左前方挥动;需要右转的时候,把右胳膊从右边的车窗伸出去,用右手向右前方挥动;如果想减速或者停车,同样也要伸出一条胳膊,手掌向上;如果想让后边的车辆超车,手掌向下。这些手势是每一个民国司机都必须要掌握的,考驾照的时候一定要熟练展示,否则考不过。
    转向标比手号出现得晚一些,它是抗战时期由美国司机引进到中国的。美军开着吉普车和军用卡车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后方城市来回穿行,中国人一瞧,咦,人家美军拐弯的时候不打手势,而是转动前面挡风玻璃上贴着的一支铁铸箭头,这支箭头红绿分明,箭头向左表示左转,箭头向右表示右转,箭头向上表示直行,箭头向下表示停车。这可比手号简单多了,于是中国的司机也开始模仿:在挡风玻璃上钻个窟窿,把特制的转向标安上去,转柄在车里,箭头在外面,开车的时候操作转柄就可以了。
    用转向标来提示转向这个办法在中国延续了很久,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在沿用,不光汽车上使用转向标,摩托车上也有,它比伸出胳膊打手势要安全,可是也有两大缺陷:第一,巴掌大小一个红绿箭头贴在挡风玻璃上,影响司机的视线;第二,前挡上有转向标,后挡上没有,不管你怎么转动箭头,都只能让前面的车辆看见,后面一无所知,容易被追尾。
    据1929年《泰晤士报》报道,那年9月份上海全城仅有汽车3000辆,居然发生了1872起交通事故,致使115人丧生在车轮之下。照我看,其中一部分原因恐怕就是因为没有转向灯造成的。
 


分享按钮>>名将项英最早传记现身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来本香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