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书生气如何害死孔融

    中华燕氏网 2014-7-2 18:05:11 中学学科网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天下,当时孔融才4岁,吃梨时就知道把大的让给人家,把小的留给自己。而且他读书很用功,学问很渊博,工作能力很强,成年后,被公认为当时最著名、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知识分子,让曹操给杀了。
  现在提到孔融之死,人们还指责曹操专横独断、摧残人才。这些指责是对的。但从孔融方面总结教训,孔融摆不正知识分子的位置,性格太张扬,也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深层原因。
  曹操手下有很多知识分子。有的很老练,比如徐庶,低调极了,一句话都不说。孔融就不一样,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处处想让人觉得自己比领导高明。有一次曹操颁布一条禁酒令,说酒可亡国,非严禁不可。孔融居然跳出来说,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其他人心里幸灾乐祸却不动声色。为什么幸灾乐祸?一方面看了曹操的笑话。谁都知道曹操是个好色之徒,连儿子喜欢的女人也要抢过来,现在孔融提出禁女人,这不是戳到了曹操的痛处?另一方面准备看孔融的笑话。你孔融平时目中无人,今日得罪了曹操,等着穿小鞋吧。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黜天子,上奏疏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孔融听说了这事儿,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天下人都敬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可孔融的话又无懈可击。但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他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孔融没办法,只得请尚书令荀彧托付满宠,说审理杨彪时,请只录口供,不要拷打。
  结果满宠一句也不问,上来就按照法令拷打杨彪。几天后,满宠告诉曹操,说这杨彪经过拷打,一字也没说,这个人很有名气,如果不把他的罪过搞清楚,就不能服众。曹操没办法,只好把杨彪放了。
  杨彪领教了曹操的厉害,惹不起躲得起,请求辞官,最终逃离了曹操的魔掌。而孔融不知趣,认为自己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不免有点得意忘形,认为曹丞相也要敬重自己三分,经常在同僚们面前吹嘘。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于是决定干掉孔融,以免他关键时候唱反调。但孔融是一位名士,不能说杀就杀。
  曹操精心盘算,认为给孔融罗织罪名最为妥当。这罪名还不能是一个,要多个。曹操先是派素来与孔融关系不和的光禄勋郗虑出任御史大夫。郗虑一上任,曹操就指使他搜罗孔融的罪证。
  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证据。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看到皇室不安宁,召集徒众,图谋不轨,后来和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
  这还不够,曹操督促郗虑继续调查。于是,郗虑又收集到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另一个是不遵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更狠、更绝的是曹操在判决书上的批语: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这个批语一落笔,孔融人头落地。被杀的不仅是他本人,还有他全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