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之后的故事

    中华燕氏网 2014年7月4日 平原晚报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联合,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但是毛遂之死也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悲剧。
    战国时期,毛遂出生在今天的原阳县师寨镇路庄村。让毛遂才华初展、名垂青史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国围攻赵国都成邯郸,兵临城下,危在旦夕,赵国平原君准备出使楚国商议联合抗秦的大计,就准备从上百门客中挑出20人跟随。当时选出19人,还差一人,毛遂就抓住机遇,自报奋勇地请示平原君让他跟随出使。平原君甚为诧异,就说:“你在我这呆了3年,我都没见过你,看来你也不会有什么才能!”一番冷嘲热讽的话并没有让毛遂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议事,从早上到中午,仍没结果,其他19名门客想看毛遂的笑话,就怂恿他前去说合。毛遂没有推辞,也没有被楚王的虎威吓到,而是不卑不亢地走上前去,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铿锵地把道理说了一边,最后把楚王说得连连点头,两国歃血为盟。
    由于毛遂的能言善辩、机制果断,使平原君不辱使命。回到赵国后,平原君深愧自己当时看不起毛遂,就极力夸赞毛遂,一口一个毛先生,推崇有加,待为上宾,这就是成语“毛遂自荐”的由来。毛遂的成功,并非靠鸡鸣狗盗,而是靠他的口才和胆识。
    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别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燕军派大将军粟腹领兵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便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
    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这就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毛遂自刎。从“毛遂自荐”的辉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惨,短短一年,毛遂从人生的顶峰坠落低谷,乃至殒命,这不能不让人嗟叹和深思!
    做人不但要有自知之明,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毛遂实有舌战群儒的外交之才,却无带兵拒敌的将帅之能。如果他当时能正视自己的才能,力辞统兵之任就不会羞愤自杀了。前车之鉴值得深思。
 


分享按钮>>【侯氏文化古迹】驸马侯氏颂
>>杂谈:人性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