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是杀狗卖肉的鼻祖吗

    中华燕氏网 2014年7月10日 秦四晃


    关于樊哙杀狗卖肉,始作俑者是司马迁。这事为什么要殃及太史公大人呢?因为他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意思很明白,沛人樊哙以杀狗卖肉为生。因了这句话,引发了大事体,让樊氏家族有了一面招摇过市的旗帜,杀狗卖肉是我们祖宗家传!从而财源滚滚。
    太史公司马迁在天有灵,他要辩解了:在下仅仅表述樊哙曾以屠狗谋生,非注明他是第一人,且亦未排除他人屠狗;在下于列传中又专门提及,樊哙并不热心专注杀狗卖肉,哥们刘邦犯了事,他丢下肉摊子不管不顾,跟上刘邦一起便躲得不见人影了;刘邦一举事,他二话不说,撂下肉案提上屠刀就追随而去。试问诸君,樊哙这做派,像个职业杀狗卖肉者吗?他怎么就成了屠狗的鼻祖!
    不管司马迁怎么辩解,既然有你这根线头,后世就能编织出一张匪夷所思的大网来。
     请看稗官野史草根作家的创造:说高祖刘邦当年穷得叮当响,他有个哥们叫樊哙,开了个狗肉特色小吃   摊,刘邦隔三差五来蹭吃蹭喝,分文不掏。一顿两顿白吃可以,日子长了,小兄弟樊哙吃不消了,可又拨不开面子拒绝刘邦,如何是好呢?樊哙头疼多日,想出个办法,他把狗肉摊子由泗水河西悄悄搬到了泗水河东,试图躲开哥们刘邦。
    此后好多天,刘邦想吃狗肉,却不见了樊哙的肉摊,很是嘴馋惦记。几经打问,才得知樊哙把狗肉摊子搬到河东去了。刘邦心想,这小子,你以为你挪了地方我就吃不上你的狗肉了,你能去河东,我腿上长脚,就不能到河东?刘邦动身去河东。去河东自然须涉泗水,泗水可不是条小河沟,很宽,平时只有一条木船摆渡,别说人多船小,上船就得讨摆渡钱啊,刘邦吃肉没钱,乘渡船哪来的钱?木有!木有就别想过河!船老大可不是樊哙,一点不客气。刘邦站在岸边直挠头。
    伟人是什么?伟人是天上的星宿,自有天助。刘邦这边正急得抓耳挠腮,那边就游过来一只老鳖。刘邦想樊哙的狗肉想得做梦都砸吧嘴,涎水直流,贪嘴顾不上性命,他一个蹦子,跳到老鳖背上,颤颤悠悠在河面上荡了一刻钟的工夫,还真就到了对岸。找到了樊哙的狗肉摊。
    自打挪到河东,樊哙安心地经营了几天,这会儿,正得意自己的高招躲开了哥们刘邦的白吃,猛可里刘邦露头凑上前来,樊哙一时无着。刘邦权当什么事没发生,问樊哙:哥们挪了新地方也不告一声,怎么样,生意?樊哙没好气地说:你都看见了,没几个人吃,我都快要关张了。刘邦坐下,抓起一块狗肉便大嚼。说也奇怪,刘邦一吃,街上的人都围上来了,纷纷要来一碗。奇迹发生了,不一会时间,樊哙狗肉三天的存货被众人一扫而光。夜里,樊哙乐滋滋数银子。此后,每逢赶集,刘邦便乘老鳖过河,继续在樊哙的狗肉摊上白吃狗肉。
    刘邦这样老来白吃,樊哙既恨又恼,他心想我躲到河东怎么还是躲不开这不掏钱的吃货呢?琢磨来琢磨去,他最终把责任怪到了老鳖身上,誰让你老驮他过河?!你不驮他他不就过不来了吗!一气之下,樊哙下河捉住这只老鳖,把它给杀了,还把老鳖肉放到锅里跟狗肉一块儿煮。正巧又被刘邦赶上,刘邦一吃,大声称赞说:今天的狗肉味道格外鲜美呀!一问,才知道樊哙把老鳖给杀了,狗肉炖鳖肉。刘邦听罢,心里有些不太痛快,但吃人家在嘴短,一时也不好责怪哥们。
    没过多久,刘邦当上了泗上亭长,想起樊哙为阻止他过河而杀死老鳖,气不打一处来,找了个借口,说樊哙这人脾气暴躁,身上不宜带刀,派人把樊哙的屠刀给没收了。杀狗卖肉的樊哙,手里没了家伙什还怎么干活?没办法,他只好把狗肉煮得特别熟烂,用手撕着卖给食客吃。不料这一招又有了意外收获,手撕的狗肉比刀切的味道更可口,生意也就越发地好了。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樊哙也被封为舞阳侯。有一回,刘邦从徐州回家乡沛县,想起家乡的狗肉好吃,便召来家乡父老,摆了一场狗肉宴。天子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如此一来,沛县的狗肉就名扬四海了。


分享按钮>>粟裕谈为什么不愿当司令
>>湖北出土商周文物首次集中在京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