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习近平为何单独专访蒙古
- 中华燕氏网 2014年8月21日 丁咚
中国国家主席21日至22日专程单独访问北部邻国蒙古。这不仅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1年后再次访蒙,而且是习近平第二次单独专访一个国家。这足以说明,中国新一届政府将对蒙外交摆到了更为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蒙古国与中国关系特殊而复杂。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席卷亚欧大陆,建立了空前规模的大帝国,他的孙子忽必烈开创了元朝。有明一代,蒙古成为中国北部边疆的重要外患。到了清朝,蒙古纳入统一的清帝国版图。清朝灭亡后,外蒙古在俄罗斯的怂恿下逐步从中国分离,并在苏联支持下,于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解体前,蒙古实际上一直是苏联的附属国,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诸多方面受到苏联的巨大影响,苏联实际控制蒙古军队,并在该国驻军,因而成为中国北部的重要威胁。苏联解体后,蒙古国成立,并仿效欧洲创立了议会民主制,近些年来其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年增长率一度达到了17%的高位。
中国早在1949年10月就与蒙古建立了外交关系。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蒙关系也变得复杂化。从彼时起,蒙古作为横亘在中苏之间的国家的地缘战略价值就充分显现了,在冷战后期,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质上使它成为中苏对峙的前哨。这个历史背景是中国现时发展与蒙古关系的重要关照。在很大程度上说,蒙古是中俄之间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避免了中俄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直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风险。
蒙古在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后,在中俄间奉行“均衡外交”,平行发展与中俄的关系,这意味着它完全了解自身对中俄来说重要的地缘价值,俄中先后在2009、2011年与蒙古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而蒙古从本国利益出发,实行“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在与中俄发展关系的同时,也加强了与第三邻国“美、日、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西方国家和联盟”的交往,展开了经济、政治、外交、防务等全方位合作。同时,盟国也被西方视为北约东扩的终点,蒙古国的民主体制也为其加入这个多边军事组织扫清了最关键的障碍,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仍有可能随时加入它。
因此,对中国而言,中国北部的地缘环境复杂,蒙古国乃大国战略必争之地,为了边境安宁与和平,必须在蒙古国对外关系中保留重要一席。
在中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恐怖和暴力袭击活动日益频繁,民族、宗教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处理好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消除边疆地区的暴力和恐怖活动,是中国保持战略稳定、维持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和中国拥有漫长边境线的蒙古合作,推进实施稳疆、和疆政策,无疑成为中国对蒙外交的重要目标。
中国的地缘形势恶劣,客观上为中蒙走近提供了契机。蒙古位于东亚区域的西北尾端,在中国与日本在东海、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发生绵延不绝的矛盾,而东北亚之朝鲜半岛也是纷争不已的情况下,是与中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并具有重要地缘价值的国家之一。
它们是习近平将蒙古作为单独专访国家的重要现实和战略考虑。在此访中,进一步提升双边战略伙伴关系至全面层次,在全球经济危机仍幽灵徘徊之下,加深资源和经贸合作,增强对蒙古的地缘影响力,争取其对中国新亚洲观、主权立场的理解,对中国民族、宗教以及反恐政策的合作,以及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合作,应是其主要出访目标。
分享按钮>>英拉:曾是泰国第一白富美
>>二战后中国军人曾经驻扎在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