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网新闻】宋朝前后,两个中国

    中华燕氏网 2014年8月27日 华山野人


    网上喜欢流传一句“宋亡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还有一句“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很多人对此发表过感慨。其实这话是日本人说的,是当年为侵略中国营造的舆论宣传而已,拿它当真就比较呵呵了。
不过从某个程度来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有一点道理——不是说中华文明真的断裂了,而是宋之后的中国,确实已是另一个中国,一个与汉唐时期完全不同的中国,而我们今天继承的中华文明,基本来自宋之后的这些。
    宋以前的中国是很有血性和义气的,樊於期为一句话就可以割下头颅赠人,尾生为了遵守跟人的约定抱柱而死——这都不仅仅是先古时代的传说,唐朝时候的文人都有武功,像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像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唐朝的风气是“及第不必读书,做官何须事业”,汉朝像班超带十几个兄弟拿下一个国家的事情史不绝书。人的精气神和独立性,都和后世有着极大的不同。汉唐的社会风气也比后代开放很多,直到北宋时期仍沿袭着同样的观念,宋真宗的刘皇后嫁他之前是别人的老婆,宋哲宗的妈有过三任丈夫,社会不仅没对她们有过半点歧视,哲宗还给三个父亲都追封了谥号。
    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宋,或者说得更精确一点的话,是南宋。
    宋朝从开国起就崇文抑武,这种风气自唯一的武将出身的皇帝太祖死后就更明显了。从官僚等级上,文科科举进士授职正八品,三四年一升迁,武将科举优等授职正九品,七年才一升迁。边防大事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派武官而派文臣,相当于军委主席的枢密使一职也多由文臣担当;从社会心理上,宋朝儿童启蒙读物《神童诗》,第一句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语则是“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从风气上,武将再优秀、再努力也受鄙视,狄青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却在朝堂上不断受诽谤,年纪轻轻郁郁而死,杨继业对国家忠心耿耿,却被一个太监逼死,至于岳飞就更不用说了……汉唐时期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就这样成了过去,到明清,这种风气更向极端化发展,学点武艺变成了不务正业,连亲妈都会揍他。生生把一个民族从尚武变成了东亚病夫。
    改变中国民族性的另外一个重要节点就是理学的出现和官方化。宋朝学术蓬勃发展,对儒学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和发扬,出现了很多流派。这本来是个好事,但到南宋末年,官方独尊了朱熹学派一种,并将其官方化。程朱学派后世称为理学,他们的研究不可谓不好,他们本人的人格也是很崇高的。遗憾的是一种学术一旦官方化,总会取其有利于统治的那些部分出来强调,而后世的所谓传承者又往往把其中的只言片语极端化,这种做法产生的影响,是研究者所始料不及的。
    程朱理学在他们提出的宋朝并没有影响到普通百姓,他们的影响到明清时才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每个单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说法慢慢成为教条,尊卑有序成为普遍标准,本来个性张扬的民族被框进了“礼法”的窄条当中,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仅害己还积极害人。宋朝本来是个“妇女多能诗”的社会,到了明朝就开始尊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一仆不侍二主一女不嫁二夫”这类观念,又把人彻底奴化,知识分子慢慢就成了一姓家奴,还以此为荣。宋以前没有多少人会为了某个朝代的灭亡而死,宋以后,每个朝代都有大批人自杀殉国。这一点,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分享按钮>>习近平对邓小平的六个评价
>>商鞅为何能被秦国重用并实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