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君主制的典范:路易十四如何统治法国
- 中华燕氏网 2014年9月27日 新世界出版社
本文摘自《世界大历史:1571—1689》,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路易十四的宗教政策
路易十四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几乎每天都做弥撒。在他的国家,天主教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个重要的少数派信仰新教,他们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路易十四并不是宗教偏执狂,但他总是从君权神授思想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因此国王认为,少数派即新教徒的存在威胁到专制王权原则。路易十四的目标是“一君、一法、一教”。
于是,1685年,他撤销了1598年的《南特敕令》(the Edict of Nantes),该敕令给予法国新教徒(他们也被称为“胡格诺派”)宗教自由。由于该敕令被撤销,许多胡格诺派信徒都改信罗马天主教,其他人移居到新教国家,还有一些人被逮捕并被送到船上当奴隶。
国王的怒火也降临到持不同意见的天主教徒头上。路易十四镇压了詹森教派运动(the Jansenist movement),这一运动的构成人员是一些罗马天主教徒,他们的教规比一般教派更严格更苛刻。1660年,路易十四关闭了他们位于罗亚尔港(Port Royal)的总部。然而,同时,路易十四又大力保护“高卢自由”。“高卢自由”给了(深受路易影响的)法国罗马天主教会很大自由,使它能够独立于包括教皇在内的罗马教会的权威。整合和控制的需要总是决定着路易十四的决策。
路易十四与重商主义
虽然路易十四对经济所知甚少,但他选拔让—巴蒂斯特·科尔贝担任他的财政大臣。科尔贝是一个雄心勃勃、精力旺盛的人,他为保持路易十四政府的财力提供了必要的专业经验。科尔贝奉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7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政策,也是专制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
重商主义者致力于使国王及其领地在经济上和财政上获得独立性。为了达到这种目标,重商主义者干预市场经济。他们规范商业活动,提供经济补贴,有选择性地征收税收;实施意在抑制进口、刺激国内生产并积累黄金储备的关税政策。他们还鼓励帝国扩张,以此作为保障廉价原料供应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为国内剩余产品获得可靠市场的一种方式。
路易十四的军事、外交政策
在维护专制制度的过程中,路易十四改革了法国的行政体制。尤其是,他将此前实际上独立于国王的法国武装力量置于国家的牢牢控制之下。他加强了“指挥链”思想(在这个链条中,他本人是最高长官),他扩充了军队规模,并成功地将步兵和炮兵等各类军事单位融合成一支单一而统一的军事力量。
路易十四的外交政策既重虚荣,也重实力政治。路易十四是一个虚荣的人,他将征服看作通往荣耀的道路。同时,他意欲拓展法国领土,从而加强法国的安全,并将法国确立为欧洲霸主。路易十四的欲望引发了一系列冲突,这些冲突最终使法国成了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敌人。
“好战”的路易十四
1667年至1668年的西班牙遗产战争(the War of Devolution)之后,又发生了更为激烈的荷兰战争(Dutch War,1672—1678 年),荷兰战争使法国获得了富庶的弗朗什—孔泰地区(Franche-Comté)以及西属尼德兰的几座重要城镇。然而,路易十四的进攻性政策疏远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它们都日益怀疑法国国王。
路易十四的下一场战争,即1688年至1697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the War of the League of Augsburg)对增添他的荣耀或扩大法国领土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这场战争之后,又发生了1701年至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the 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这次战争期间,法国军队表现不佳,法国遭受严重损失。难怪路易十四临死时告诫他的继承人要避免战争,说他自己以前“太好战了”。
路易十四于1715年9月1日去世,他的统治就此结束。然而,在其统治期间,路易十四竭尽所能去证明他的名言“朕即国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路易十四的送葬仪式在巴黎举行时,有民众朝他的棺材扔石头和瓶子。

分享按钮>>孔子是毛泽东一生中谈论最多的历史人物
>>每日一读:陈寅恪为何轻视“民主”